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关于“进京赶考”

火烧 2022-07-05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通过李自成和朱元璋的历史对比,阐述‘进京赶考’的重要性,提醒中共需持续努力,避免历史周期律,正确应对当前改革、反腐、扶贫等现实问题。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进北京前夕,毛泽东曾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都应当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明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明政府为了维持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以筹派辽饷、抗击满清为名,向百姓加派田赋,百姓苦不堪言。再加上天灾频频,农民实在活不下去,终于爆发了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其中的一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后来成为明王朝的掘墓者。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他镇压了一大批人民痛恨的官僚权贵,没收他们的粮食、财帛分给饥民,因而深受百姓欢迎。可是当起义军攻占北京,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起义领导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天下已定,可以享受胜利果实了,于是过起了以前被他们痛恨和反对的明朝权贵官僚的奢靡生活,渐渐失去斗志,终于被满清抓住空隙,一举挫败。李自成在北京仅仅待了42天,他建立的大顺朝只是昙花一现,便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因为忘了自己的“初心”,李自成的“进京赶考”交出了一份失败的答卷。

  我常觉得明朝是一个很奇特的王朝,它最后灭亡于农民起义,最初也诞生于农民起义,这样的王朝似乎“只此一家”。当年,朱元璋为反抗元帝国的残暴统治,揭竿而起,最后驱逐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建立了明王朝。和李自成不同的是,朱元璋的“赶考”成绩还不错。由于亲眼看到强大的元王朝在农民起义的烽火下灰飞烟灭,他深知民众力量的伟大,因此在明朝初年,统治者免徭赋、开荒田、惜民力,使得受战争破坏的经济渐渐恢复,因而朱元璋也坐稳了他的江山。虽然朱元璋的“考分”不错,他的子孙却越来越不务正业,“成绩”越来越差,最后终于难逃“王朝周期律”的宿命而江山易主。可见,“进京赶考”并非“一考定终身”,这场考试从“进京”开始,只要手中还握着政权,还担负着对人民的责任,就是在“考试进行中”,就得接受人民的监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已七十多年了,毛主席那一代领导集体的“考试成绩”自不必说,他的心中始终装着人民,无时无刻不在为国家、为民族、为红色江山殚精竭虑,至死方休,因此至今人民还在深深怀念他!而如今呢?我们的“公仆”的心里是否还装着人民?我们“伟大的改革”是否还在向着社会主义的方向?我们的“反腐”工作能否剜掉干部队伍机体上的毒瘤,使其重新恢复活力?我们的扶贫工作是否是消灭贫困的正确手段?究竟该如何正确对待在“人民政府”鼓励下发展壮大起来、如今已成燎原之势的吮血的“资本”?这些都是时代的考题,都需要中共去一一解答,而考卷的批改人则是历史和人民,他们的态度决定着考试的成绩!希望中共能继续考出好成绩,不要再堕入“王朝周期律”的轮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