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符合经济规律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经济下行表现为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如GDP、PPI、CPI、股市都在不断地降低、下跌。我国二季度GDP增速回落至7.6%,“四万亿”投资“保8”后,“破8”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十二五”规划提出GDP年均增长7%,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这是2005年以来,国家首次调低GDP增速预期目标。这说明中央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金融危机的影响、欧债危机、外需低迷、出口不振,内需处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消费动力不足、投资需求不旺、企业经营困难,各种成本上升,资金紧张,市场需求疲软等)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增速适度回落已有科学的研判。上世纪90年代,美国GDP增速的变化,最显著特征便是从8%以上的高位陡然下降到6%左右水平,且在这一区间持续了约10年,日本、德国等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类似特征。这说明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后,经济增速适度降低是合理的,已进入增长阶段转换期。当前我国经济也处于这一阶段,同时还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资源、能源、环境等约束的不断强化,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社会经济现象的各种联系,既有外在的、非本质的联系,又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对经济现象的发展和变化起着决定的作用,就是经济规律。有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就会相应地产生什么样的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决定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的规律。而科学发展观就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深刻而全面的认识,揭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指导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高屋建瓴地阐述了“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倡导的又好又快的发展,不是只盯着GDP,一味求速度、求增量,而是兼顾质和量、好与快,在质中求量、在好中求快,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不是大起大落,要求优化结,提高质量和效益。
人们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但是不能创造、改造和消灭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社会主义生产发展是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物质基础不断加强,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发展过程是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过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全世界GDP的比重超过10%,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仍然是好的。正确地认识经济规律,才能有正确的政策和举措,进入增长阶段转换期后,经济要保持住一个较高的增长率,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都要发生相应变化,这样才不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真正的经济增长是高质量的经济增长,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依靠科技、人才、创新,靠产业支持、发展实体经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