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圣人毛泽东
当代圣人毛泽东
范守志
中国的圣人
西方人认为,耶苏是上帝派来承救人民的圣人,所以把他的生日12月25日为圣诞节。其实,中国是出圣人最早、最多的国家。在耶稣出世前,中国的圣人已相当成熟。孔子早耶稣551年,孟子早他390年。孔孟之后,中国还有没有圣人呢?有位网友,在《新华论坛》上发贴说:
中国有多少年没出圣人了,两千年了,这极不正常。
孟子曾说过五百年必有圣人出现。孟子总结的是孟子以前的社会历史经验,孟子以前,伏羲、女娲、炎帝、黄帝、仓颉、尧、舜、禹、汤、文王、周公、老子、孔子,那确实是一个圣贤辈出、星汉灿烂的历史时期。
正是有那样一个历史时期,才缔造了世界人类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华文明。
孟子说过那句话之后,很不幸,孟子以后的两千年间,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圣人。
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孟子的原话是:“五百年必有王(wànɡ)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这句话的意思是每隔500年,必定有一位统一中国的贤德君王出现,而且也一定有一位圣人辅佐他。孟子后的秦、汉、唐、明、清,都有这样的王者出现。至于辅佐他们的秦李斯、汉萧合、诸葛亮、唐魏征、明刘伯温、清张延玉都很有成就,不过在独尊儒术的社会中,再也无人敢和孔夫子比圣人了。其实当代的毛泽东,不仅是一个王者,而且还是一位中国有史以来最强的圣人。什么是圣人?按北 师大 教授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论坛》、《论语心得》中讲的:“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我认为还应该有两点:一是他应当有自己的理论学说,古人称之为道。其二是必须有自己哲学思想。
二千多年来,被中国推崇为“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道”是什么呢?他的学生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意思是说:老师这一辈子学问的精华就是“忠恕”两个字。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时要想到别人。
孔老夫子第二个爱徒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子贡问孔子,您能告诉我一个字,使我可能终身实践,并且永远受益吗?老师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大概就是恕吧”。什么是恕,老师又加了八个字:“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己不愿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
孔子的哲学思想是“仁爱”。仁爱推下去,就是爱别人、爱人民,就是“和为贵”,也就是和谐。
当代圣人毛泽东
要讲圣人,毛泽东当属中国历代圣人的佼佼者。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写: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多么气派的豪言壮语啊?这个风流人物,是谁呢?作者自注: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再往深层说一下,是指无产阶级的领袖们,其代表人物,当然只有毛泽东,这是当之无愧的。再看河南老记协副主席陈子林的诗:开国建党创三军,雄文五卷主义真。数尽古今人中杰,潇洒谁 能比毛 君。
1.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虽然历经沧桑,却薪火相传,绵延不绝,成为世界封建文化的巅峰,其内容博大精深。毛泽东在他的革命实践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取向是“志于学”。早在1915年,毛泽东就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学校浊败,舍之以就深山幽泉,读古文籍,以建基础”,“然后下山而涉其新”。他在传统文化的典籍中列出了“经之类十三种,史之类十六种,子之类二十二种,集之类二十六种,合七十有七种”,认为这是“中国应读之书”,“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在对待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他非常注意“中西之比较”,除重视西方哲学和社会学说以外,更熟悉中国先秦的“诸子百家”及以后历代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丰富历史遗产,在对待外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时,他始终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
他不仅系统地研究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还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其进行革命的改造,用以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材料,从而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这一点,仅从他在《毛泽东选集》四卷本中引用大量的古籍、历史人物、成语、典故、传说故事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据统计,毛泽东在毛选四卷中引用的历史典籍有《左传》、《资治通鉴》、《吕氏春秋》、《史记》、《汉书》、《礼记》、《论语》、《孟子》、《庄子》、《孙子》、《列子》、《山海经》等。涉及的历史人物既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又有著名的诗人;有孔夫子、孟子,也有历代帝王将相;更有被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和御用文人污蔑为“犯上作乱”的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等。当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及阐述现实问题时,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有关的思想成果便被他得心应手地随手拈来加以引用。有的是直接引用,有的是经过改造,有的是赋予了新的含义,从而成为他的思想观点的生动的表达方式。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先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长年的革命战争,不仅为中国铸造了一个“文武圣人”毛泽东,同时还形成了马列主义中国化的典范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的理论,毛泽东之道,学问之精华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其最本质的内核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如果有人像子贡问孔夫子那样问毛泽东,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使我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的呢?毛泽东肯定会回答他“为民”。毛泽东的一切工作,出发点都是“人民”,包括他犯的一些错误,也不例外。例如文化大革命。当他发现我们党执政以后,脱离群众,腐化堕落,贪污盗窃等危害人民根本利益的事情不断发生,而且越来越严重时,他仍想发动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来对付党内那些变质份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由于他已到老年,血气既衰,精力不济,没有第一手资料,受到坏人利用,造成一场民族大灾难。但出发点仍是“为民”。
3.毛泽东的哲学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论》和《矛盾论》,这是毛泽东的哲学基础。实践、矛盾就是斗争,毛泽东的哲学是斗争的哲学,它的重要形式,就是抓阶级斗争。阶级斗争的最终目的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目前,我国阶级斗争已不是主要矛盾,但无产阶级专政,仍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内容。胡温正是抓住这一有力武器,当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胡温盛世
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温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孔、毛两个圣人的理论学说、哲学思想,大量地运用到施政纲领中。首先大力发展毛泽东“施政为民”的理论学说,提出“三为民”的指导思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又以孔夫子“和为贵”的哲学理论为基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远景规划,这是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太平盛世。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不久前,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 任谢百三 教授,在新加坡一次研讨会上演讲,指出:中国正处于5000年来最大的盛世。谢百三说:中国历史上有过四大盛世:一是汉朝的“文景之治”;二是唐朝的“贞观之治”;三是明朝的“永宣之治”;四是清朝的“康乾盛世”。历史学家对于盛世特征的定义是:国家统一,政治较清明,经济初步繁荣,民族融合,文化昌盛。中国现在这个时期比较符合盛世的特征:一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二是中国的GDP占世界GDP的15.45%,仅次于美国。
2004年9月27日《华尔街日报》对12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提问:75年以后,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美国、欧盟还是中国?其中有7个说是中国。威廉,夏普表示,中国成为头号经济强国的概率是50%,欧盟是30%,美国是20%。因此,中国现在进入最大盛世的初级阶段。这个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五大盛世——胡温盛世。
以上论述,是本人初步遐想,由于掌握资料有限,水平不高,说错了,请网友批评指正。
版权所有:河南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
地 址:郑州市经五路2号
邮 编:450003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数据中心
端阳生推荐并评论:范守志同志的这篇宏论《当代圣人毛泽东》写于2006年西方圣诞节,命题新颖,旗帜鲜明。开章导序,入理合情。立论宏伟,论证有力。旁征博引,逻辑严密。结论科学,斩钉截铁。观之叹服,无懈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