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旧事 文怀沙大骂吴祖光“专门玩戏子”

吴祖光,剧作家。
其父吴瀛,曾参加创办故宫博物院,精于诗文书画、篆刻和古文物鉴赏,对吴祖光的文学生涯有深刻影响, 吴祖光毕业于北京孔德学校。在中法大学文学系学习 一年后,应聘任南京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室秘书。
担任 国立艺专校长秘书其间,吴祖光与剧专学员吕恩相识。后同居数年。1949年吴祖光由香港回归时,一无所有,吕恩将住房抵押后,换了几千块钱给他,又为他购 买了昂贵的照相器材,以便工作之用。吴祖光回国后不久却与新凤霞结了婚,因为没钱操办,居然将吕恩给他的照相器材变卖。吕恩与吴祖光与新凤霞结婚后仍与其 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关糸。后来嫁给了原国民党的一位空军少校[影声胡蝶的堂弟]
吕恩在《牛郎织女》中饰王母娘娘。
吴祖光曾是当年文艺界著名的“二流堂”堂主。他的家么天门庭若市,吴祖光为了接待这些人,专门购置了一套房子,做为日常活动之 用。期间,这些狂放之士,难免说些挟击时政的话。
1957 年,吴祖光因为提出“党不应管文艺”“外行不能领导内行”等言论,被打成右派。人民日报专门发表了《党“趁早别领导艺术工作”》的文章批判他,而这篇文章 出自田汉先生之手。吴祖光被划为“胡风***集团”成员之一。“二流堂”被称做中国的“裴多芬俱乐部”。吴祖光被发配黑龙江改造。
在批斗吴祖光时,昔日好友文怀沙,杜高等人对吴祖光进行了口诛笔伐。文怀沙更是指明 着吴祖光的鼻子大骂:你就是现代的西门庆,专门玩戏子。文化部在北影厂的批斗大会上,也历数 了吴祖光的“黄色下流”行径。[当然文怀沙也并非是个结身自好之人,他本人在六十年代因诈骗,奸污妇女被劳改]
吴祖光先生在他的晚年回忆文章中,虽然全盘否认了当年对他的指控,但他没有回避当年 的确有人批判过他“黄色下流”。
附文1:新凤霞是迫害致残吗??
新凤霞,我国著名评剧艺术家。反右时和丈夫一起被打成右派。文革时被打倒。文革后观众再次见到新凤霞时,她已经步屡蹒跚,行动不便了。
新凤霞在文革后写出百万字以上的控诉文革的文章。一跃成为‘作家’。而她与吴祖光结婚时,只认识自已的名字。
很多文章称新凤霞是在文革中受迫害致残。好友新凤霞自已没有这样说。因为她是因为48岁时{1975年},突发脑溢血,造成偏瘫。而并非是人为迫害而致。新凤霞患病期间,得到很好的照顾和治疗。
附文2:质疑严凤英被“剖腹” (2010-04-16 21:07:31)
网上流传的有关严凤英被剖腹的贴子不少,看来看去,好像都是一个人所为。看的多了,不免有些生疑。这样我想起张志新这个掺了水份的案子来。
这篇文章的中有这样一段恐怖描述:
迫于军代表的淫威,那个双腿打软的医生战战兢兢地找来一把医用斧头,当着众面把死去的严凤英的衣服剥去,然后就像杀猪那样,照准严凤英的咽喉[喀嚓]一斧子劈下去,再左一刀右一刀地断开她的所有胸骨,然后掀开肚皮。看着严凤英的裸露着的全身和血淋淋的内脏,那个军代表越发得意,开始说起下流话。接着,就叫那个医生翻遍五脏六腑找发报机和照相机,连肠子都给翻过来。
假设这位先生说的这些都是真的,那么,所谓的[医用斧头]是什么样一件器具呢?有没有这种医疗器材呢?据医生朋友说,没有。医生开胸用的是一种锯,呈半圆形。既然是专业医生打开了严凤英的胸腹,为什么不用专业工具,而要用把斧头呢?而且给严凤英开胸目的是找到“严凤英通敌的发报机”。什么样的人会想像出发报机放在人的肚子里。我想正常人是不会有这种推理能力的。
第二个令人不解的是,既然当年的红卫兵们如此的没有人性,又为何请数个医生来开胸?自已动手不就结了?这与其残暴手段似乎不相符。
第三个不解是,有人居然“人肉”出了,当年杀害严凤英的凶手,名字,地址,连门牌号都有。这个“罪大恶极”的家伙,居然好好活着,没有受到惩罚,这是为什么呢??既然铁证如山,手段如此凶残,为什么不将其绳之于法呢?
第四个不解是,按说严凤英的死法,可谓最具血腥了,最具有“文革罪恶”和特征,她的死比张志新的故事要惨一百倍,这样一个典型,为什么文革后不拿出来当个典型,教育后人呢?反倒是在文革后三十多年了,才大行其道呢?
第 五个不解是,根据严凤英的儿子王小亚的回忆,只说到其母亲的内脏被取出化验,并没有提到被人斧劈,也没提什么发报机。
张志新死了,是真 的。但是过程夸大掺假了。严凤英也死了,是真的。其过程只怕也真不了。真真假假,真的多还是假的多?
附文3:一代名伶严凤英的混乱情史
严凤英,名黛峰,艺名凤英,祖籍安徽桐城罗家岭。幼时因喜唱山歌和黄梅调。12岁拜桐城人严云高学唱黄梅戏,为族人、家庭所不容,后离家出走正式搭班,改艺名为凤英。1946年在安庆演出时,轰动一时,也因此被当地自卫大队长掳回乡下的家中,强迫她做自己的姨太太。当时,严凤英还不到16岁。严凤英以死抗争,幸被放出。但从此不敢再唱戏。
之后,经著名老艺人丁永泉指点,辗转演出于贵池、青阳农村和安庆、皖南等地区。1947年曾随胡金涛、刘凤云学唱京戏。40年代末,严凤英流落南京,沦为南京上乘庵米高梅舞厅当舞女,结识一位木材商人,二人曾同居数月。沿江卖艺到南京时又结识了京昆名票,富商甘律之,甘律之赏识严凤英的才华和容貌,给了飘泊不定的严凤英很多资助。而且二人情趣相投,很快便住到一起。时年严凤英20岁。
解放后,1951年安徽安庆剧团知道了严凤英就在南京,便派人请她回去。多番打听后,终于找到了严凤英,喜爱戏剧的严凤英决意加入剧团,甘律之知道留不住,为她置了一套行头,二人作别。
同年,在安徽省文化厅的一次会议上,严风英认识了剧作家王兆乾。52年俩人就同居了,并与次年三月未婚生子王小亚。1953年,严凤英在上海“华东戏曲汇演”中非常成功。返回路经南京的时候,严凤英居然再次去找甘律之,并为甘律之买了很多礼物。在甘律之处逗留多日,为此误了回团的时间,王兆乾不知如何知道了原委,对她的人品产生了怀疑。不堪忍受严凤英的轻浮,最终导致两人彻底决裂。王小亚年幼,只好随母亲严风英生活。
与王兆乾分手后,严凤英不顾众人反对,带着孩子赶赴南京,住到甘律之家里。甘律之夫人陈秀珍新丧,后在甘律之友人的操办下,二人正式结婚。也就在这一年,严凤英报名参加‘省黄’汇演,又结识了编剧王冠亚,虽未有事,却也埋下情缘。不久后,因甘律之的姐夫组建了剧团,邀律之先生去河北、山东等地演出,夫妻俩才再次分离。严凤英在丈夫外出期间,与王冠亚搞到了一起。
甘律之最终知道了严凤英的所为,于1956年6月29向白下区法院申请与严风英离婚。而严风英在随后的三、四个月内,就与王冠亚正式结婚。1957年9月,生下王冠亚的孩子王小英。
后来,严凤英虽然多次在朋友们面前称赞甘律之先生为人忠厚,在与她相处的日子里对她体贴入微。但这难道能抚平她对律之先生的伤害吗?
附文4:小白玉霜曾经与汉奸同居
小白玉霜,评剧名伶。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起,红极一时。原姓氏不详。 5岁左右被人贩子卖给莲花落艺人李景春的遗孀李卞氏,乳名福子。李卞氏就是后来成为三十年代评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白玉霜的养母。也就是小白玉霜的姥姥。因此小白玉霜与老白玉霜没有血缘关糸。
福子 幼年时由李景春的母亲抚养 ,十一二岁到白玉霜跟前,实际上不过是个贴身侍婢。此时取名李再雯。那一时期,很多评剧演员没有成名前,都兼“贱业”[即卖淫]。戏码中不乏一些低级下流的节目。再雯自然也不能洁身自净。也无怪乎那时候唱戏的被称做下九流的行当了。 再雯从白玉霜和其他女艺人的不幸遭遇中,看到了自己最好的前途就是学戏卖艺唱红。于是她暗下决心,一定要继承白派衣钵。 然而,再雯想不 到白玉霜竟不肯传艺。 李卞氏不愿公开违拗“角儿”的意思,所以她很愿意再雯学本事,却不正面支持。这样一来,再雯被逼得明学不成,只能暗偷。后来,跟老艺人李文祉学了些里子(配角)活儿。 不久再雯就能上台打点零杂,可是直到她能唱帽儿戏或给白玉霜打里子唱配角的时候,水牌、海报上从没有见过再雯的名字,她一直是李家班里的无名小辈。
1937年初的春节,正在上海红得发紫的白玉霜突然私奔出走,戏班困在上海。为了摆脱困境,李卞氏硬抓再雯给白玉霜“顶坑儿”,站到舞台中间,挑梁唱起了主角。 满街海报亮出了小白玉 霜旗号,再雯现学现卖,居然一炮走红。
再雯初始锋芒,效果虽然颇为不错,但这并不能改变她在理家班的地位。她随团回到天津后,老白玉霜被李卞氏胁迫重新出山,但营业情况不佳,其主因是京、津、华北相继失陷,百业萧条,娱乐界岂能幸免。但是身心受到严重璀璨的白玉霜心理有些变态,她竟把这一切归罪于再雯,认为是小白玉霜遮了老白玉霜的光彩。老白玉箱因为长期患有妇科病,有时撑不住,就让再雯唱日场,有些人就专买日场栗,来看小白玉霜。她演戏的时候剧场里掌声不多,但是很静,观众常常被她含蕴传情的演唱和表演所吸引,完全进入戏中,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小白玉霜名气也渐渐大起来。被一个做烟土生意的西北人赵清才看上了。一来二去,二人动了真情,赵清才决意纳小白玉霜为妾。
赵清才花了五十两鸦片烟土的高额身价为小白玉霜赎了身。这一年小白玉霜19岁。1941年5月11日,赵清才与小白玉霜在北平留香饭店举行了婚礼。小白玉霜此时安心做起了太太,一心想要为赵清才生个儿子,特地到一个法国人的医院做了一次检查,结果令人失望,由于很小就吃过一种特制的避孕药,卵巢发育不全,已经无法生育了。赵清才本人吸食鸦片,小白玉霜也慢慢染上毒瘾。
1942年,35岁的老白玉霜因妇科大出血死在了戏台上。老白玉霜死后,迷恋评剧不得施展的小白玉霜重新出山,而且自组了一个剧团。受到戏迷热捧。但是小白玉霜因此与赵清才的感情发生危机,赵清才不同意小白玉霜出山,又说服不了,一气之下二人分手。与赵清才分手后,小白玉霜做了一件最不应该的事。她结识了当时天津的日本汉奸头目,地痞佟海山。外号海五。经不住佟海山的花言巧语,小白玉霜不久便与之同居了。一心以为佟五可以帮她自立门户,不想,佟五正想利用小白玉霜的名气发财呢!全面控制了戏班。而且挥霍无度,花光了小白玉霜辛苦存下的钱。1946年,小白玉霜终于不堪忍受,秘密出走了。1947年,佟海山因盗卖枪支被国民党政府枪决。这之后,小白玉霜又与一个清室破落王孙查非有过一段不了情,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虽然偶而也出来唱戏,但是连年战乱,收入也不竞气。解放前已经到了靠典当度日的地步。
解 放后,是小白玉霜艺术创作的一个新时期。演出了《兄妹开荒》、《农民泪》、《九尾狐》等现代戏。并积极捐资抗美援朝,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并成为中共预备党员,政协委员。小白玉霜很羡慕新凤霞找到了吴祖光那样有水平,有文化的丈夫,可惜一直未能如愿,虽也结交了一些男性,但都因轻信草率无果而终,反落下一个轻浮放浪的名声。因为不能生育,她曾抱养过一个女儿。1963 年,排演《李双双》,小白玉霜与剧团领导发生激烈冲突,说了不少有违原则的过头话,被临时换了下来,自此,再无上台的机会。随后又被开除党籍,罢免了政协委员资格。文革开始后,她受到批斗,自杀身亡。时年45岁
附文5:说说老马他娘----多情的红线女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曾用名小燕红,原籍广东开平,1927年出生于广州西关。红线女的外祖父声架南(谭杰南)是驰名于东南亚的武生。舅父靓少佳是历任“人寿年”、“胜寿年”等省港大班的正印小武,舅母何芙莲也是著名花旦。其母亦是伶人,后嫁入富家为妾。红线女生长在这样一个与粤剧渊源很深的家庭,从小就受到粤剧艺术的熏陶。
1940年,红线女搭班于靓少凤的“金星剧团”演出。靓少凤喜欢外甥女红线女聪明听话,勤奋好学,有空便对她悉心教导,尤其在用气发声功法和行腔吐字技巧方面,为她打下良好的唱功基础,靓少凤还对她讲述了“红线盗盒”的侠义故事,建议她改名为“红线女”,她高兴地接受了这个艺名。
1943年,她随团在肇庆演出,在内地第一次用“红线女”这个艺名。此后,她随马师曾组织的“抗战剧团”在广东、广西各地演出,得到马师曾悉力教导和重用。15岁时,掌师曾剧团的花旦正印,声名渐著。1944年, 红线女与马师曾结婚。是典型的老夫少妻。抗战胜利后,红线女夫妇移居香港。
红黄之恋
抗战结束后,在香港时期,红线女和黄河,曾经有过一段轰动一时的红黄之恋。红线女和马师曾离异后,在片场结识了黄河。俩人开始了恋情。但红线女不久又回到马师曾身边。这让黄河饱尝失恋之苦。最后想不开。1956年服安眠药自杀。幸得抢救及时,保全了性命。他在遗书中透露,因为不堪被利用作政治宣传工具,以及感情受骗而轻生。
红赵之恋
五十年代, 赵丹和妻子黄宗英之间产生了分歧。在这种情况下,赵丹与红线女之间产生了感情。并在一起生活了数月。赵丹的女儿、著名舞蹈家赵青,在她的著作《我和爹爹赵丹》中说,父亲未与红线女结合,一直是父亲的遗憾,说她个人觉得黄与其父不合适,而红线女却很合适。
红华之恋
七十年代中期 ,红线女和华山结婚。华山,是我国著名战地记者、作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华山来到河南林县。当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精简工作人员。华山来到河南,任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但他没到省文联落脚,直接来到林县。一个南方人,一个著名的作家,为何几近销声匿迹,在深山僻壤住了将近十年,至今仍是未解之谜。红线女与华山结婚之后,也曾来到林县,并且住过一些日子。那是他们的密月。在当地人眼里,红线女是大明星。个个都想来看她。红线女在他们眼里的形象是:典型的南方美女,身材窈窕又纤细,满身透着亚热带女性的乖灵与秀色。
马师曾与红线女,有两子一女。他们的小儿子马鼎盛,现为香港凤凰卫视军事评论员。马鼎盛在其自述《朦胧的年代》中,这样描写他的母亲红线女:“我妈认为她第一段婚姻(马师曾)并非自愿,因此,自主的第二春(华山)一定要全方位成功。恰巧,同第一段婚姻一样,也不过十年光景,而且,最后一年,那位大作家患绝症卧床,我妈天天跑重病房照顾得无微不至,不惜工本……。
言语中似有怨恨之意。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