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由“革命初心”和“革命逻辑”想到的

火烧 2022-05-2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中共革命初心与逻辑,强调人民利益与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批判资本与市场对人民生存权的侵害,呼吁回归革命初心。

  中共的革命初心是什么?党章上清楚明白地写着,“实现共产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又是怎么一回事?说高深当然极其高深,说平凡也很是平凡,我想革命的初心不过就是“为天下的贫苦人争得一个饭碗”,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记得在大学时曾接触过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类,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由低到高;他认为只有低层次的需要部分或大部分被满足,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根据这个理论,对于个人而言,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固然将会产生提升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各种需要,那时人们将需要个人的多才多艺,需要各种情感的满足,需要各种审美的享受……国家或社会层面呢?固然需要复兴崛起、科技发展、军事强大、“嫦娥奔月”、火星探测、生物工程……但是所有这一切都得以所有人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这些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为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所以,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

  中共的革命逻辑是什么?首先是民主革命,千千万万革命烈士付出血的代价夺取政权,人民群众(主要是工农群众)获得“当家做主”的地位;然后,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以中共为代表)通过政权的力量来改造中国的经济,没收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企业、土地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形成“国营经济”;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企业实施“和平赎买”的政策,同样由国家经营;对农业、手工业采取“典型示范,耐心说服,自愿加入”的原则,建成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手工业合作社。通过上述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在中国初步建成生产资料公有的社会主义制度,从而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失业问题、生存问题。人民群众取得了“经济斗争”的初步胜利,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积极投入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最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逐渐被充分调动,在先进的生产关系下,通过积累劳动的手段使得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同时,随着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文化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到那时实现共产主义将成为可能和必然。

  革命初心也好,革命逻辑也好,都离不开“人民”二字。人民群众当然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也是特色主义的宣传口号,但是满足人民群众的这些高层次需要的基础,自然是人民群众的最基本需要,即马斯洛所说的“生存需要”的被满足。满足生存需要,对于具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来说,就得拥有就业权(劳动权)这项最基本的权利,同时这也是生产资料公有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应有之义。可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标榜“社会主义”的改革却要变国有为私营、变计划为市场、让工人下岗以便“甩掉包袱”,大学生毕业自谋生路……似乎除了资本家之流的“精英”,其他人都是社会的“负担”,人人都得接受资本和市场的选择,被选择的才会被这个被资本充斥的社会所需要,被淘汰的就会“万劫不复”,成为人人鄙夷的对象。所谓的“资本”、“市场”的本质又是什么呢?不过是榨取无产阶级血汗的工具而已!这样丑恶的事物却被所谓的精英阶级奉为神明,成为任何人不能质疑的“金科玉律”。这样的做法难道不是在公然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吗?难道不是对革命初心、对人民利益的背叛吗?难道不是在公然制造“剥削有理”的现实吗?难道不是在公然否定中共的“革命逻辑”吗?这样的做法不是在让历史开倒车,又是什么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