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比较(二)

火烧 2022-05-27 00:00:00 思潮碰撞 1027
本文对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分析其在国体、政体、经济本质及生产关系上的差异,强调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危机根源的揭示与西方经济学的局限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比较(二)

  一、总体上的比较

  总的来说,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特点是:只谈“政体”,回避“国体”也就是回避生产关系;只谈现象,不谈本质也就是不谈剥削剩余价值;只谈头痛医头的办法,不谈如何彻底消除病根。

  比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周期性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无法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以克服;而现代西方经济学则与之截然相反。

  比如,西方经济学虽有各种应对经济下行的办法,但其重要缺陷是“唯生产力论”,只盯着财政、货币、价格等数量手段,“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而不触及所有制、分配关系、劳资关系、共同富裕等触及生产关系的手段。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主张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都是在暂时稳住经济的同时,带来了更大的危机。

  比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唯物的,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还在于它是辩证的,“它一开始就以系统地概括经济科学的全部复杂内容,并且在联系中阐述资产阶级生产和资产阶级交换的规律为目的”;与之相反,现代西方经济学,是唯心、肤浅、空洞和头脚倒置的。

  为什么这些西方经济学家们都这样呢?原因很简单。假如你在一家私营公司打工,当总经理,管理整个公司,你能跟老板说“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要改变生产关系、不要继续剥削工人”的话吗?肯定不能。你只能在不改变生产关系、继续剥削工人的前提下,出台一些不疼不痒的方案,维持公司的运转。也就是:国体不变,碰都不能碰,且极力回避,而只是在政体上想办法。

  我认为, 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这是国体;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这是政体。社会主义对任何政体都可以试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可以用、都需要有。

  二、细节上的比较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不是收入,不是“赚钱”。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收入,是“赚钱”,而不是生产、经济。

  2、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什么是经济?国内生产总值表现的就是经济。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采用工农业总产值、社会总产值指标,反映经济活动。

  经济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相应的交换、分配、消费。发展经济,是物质生产品的发展,不是货币流通(金银)的增减,不是纸币流通的增减。物质产品生产与纸币流通存在本质区别。

  经济分为经济的物质内容与社会形式,比如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

  2、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用国内生产总值表现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的理论基础:“国民核算体系(SNA),以西方经济学家萨伊的庸俗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不分生产与非物质生产部门,认为凡收入的所有者即收入的创造者,不管生产劳动者、资本家、总统或妓女,都一样。”只要赚了钱,就是“生产”。  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表现的不是物质产品的生产,表现的是货币流通总量、纸币流通量。货币流通量、纸币流通量,与物质产品生产不是一回事

  把流通、消费都包括在生产之内。混淆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采用生产关系理论,而不采用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概念。认为生产关系,是人与人在生产过程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生产关系是物质生产的社会方面。

  据生产关系不同,分为:原始公社制生产关系、奴隶主与奴隶生产关系、封建主与农奴生产关系、资本与雇佣劳动生产关系,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由于生产关系不同,社会区分为不同类型。

  2、现代西方经济学,没有生产关系的概念,只有“经济组织”、“经济机制”、“经济制度”的模糊概念。不用生产关系分析经济现象。采用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的概念。按照决策方式,把经济制度划分为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等。

  萨谬尔森说:“有两种主要的经济组织模式:市场机制和命令经济。”他们认为,出现这种“经济组织”是为了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物品”“为谁生产”。

  萨谬尔森说:“这三个是基本且是一切经济制度共有但又不同的经济制度,以不同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至于人类社会为什么会形成经济组织?是什么性质?西方经济学不说,只说经济组织是为解决经济问题而出现。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生产关系划分社会形态:“从野蛮到封建主义、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

  2、现代西方经济学,反对以生产关系划分社会形态,而对“经济制度或经济体制,大体分为自给自足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混合经济”。

  认为“经济组织”是人主观选择的,把“政府拥有生产资源”、“制定计划”、“收入再分配”等都认为是“社会主义”。。

  据“决策”方式区分“经济组织”的性质,只要是政府决策的经济活动,就是“社会主义”的;“国有化”更是社会主义。

  把经济组织分为:“习惯可支配一切行为”的原始社会;“统治经济”:由政府作出一切生产和分配的决策;“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经济,或市场经济”;“混合经济”等不同类型。划分标准:对经济问题的决策方式。“自给自足经济中,生产什么由家庭或村落自行决定,借助于习惯、本能、民主协商或家长专制来实现”; “计划经济:生产什么基本上由中央计划当局的指令性计划决定。” “市场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由价格机制决定。”“混合经济:经济运行,由自由市场机制和国家机构,共同调节。”萨谬尔森等的《经济学》:按“习惯”决策的是“原始社会”;按命令决策的是“共产主义社会”;按“价格制度”决策的是“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经济,或市场经济”;“社会是带有市场、命令和传统成分的”,叫混合经济。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最终由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

  大体上,石器时代与原始公社的生产关系相适应;青铜器时代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相适应;铁器时代与封建生产关系相适应;机器时代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自动化时期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等。

  2、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们认识了某种“经济机制”存在“缺陷”,对“缺陷”加以改进,“经济机制”才发生变化。“经济机制”及其发展变化等,是人主观意志的产物。例如,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存在着缺陷,即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如此,现实中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引进了政府的干预和调节,以克服市场机制本身所存在的缺陷。”但无法说明“经济机制”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按生产关系的性质,把经济学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等,或称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等。

  2、现代西方经济学没有资本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等区分,只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之分;作为反映物质生产的经济学,不承认有资本主义经济学与社会主义经济学等,只有统一的经济学,这也是西方经济学不懂生产关系的表现之一。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按生产关系,应分为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等。封建社会以地主收取地租为特征;资本主义以雇佣劳动为特征;而共产主义则以公有制为特征等。

  2、现代西方经济学,不承认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划分,只承认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没有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概念。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再生产理论,把再生产分为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认为物质产品只有经过流通、分配和消费以后,再生产才能继续进行,这些环节彼此区分又有联系。产品消费不了,不能扩大再生产,且再生产也要中断。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原。

  2、现代西方经济学,把经济增长的原因分为三个孤立部分,即“三驾马车”:出口、投资与消费。这种分类方法,掩盖了消费、投资与出口的社会性质,抹杀了生产、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错误的经济理论。把消费、投资和出口孤立,囊括于国内生产总值之内,不能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联系。

  2022.5.27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