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柴静女儿的国籍问题值不值得较真

火烧 2015-03-0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柴静女儿国籍问题是否值得较真,结合其雾霾视频的社会影响,分析其女儿身份对视频效果的影响,并引用邓榕澄清案例,引发对国籍与身份认同的思考。

  在没看到柴静的雾霾视频时,我一直觉得她女儿的国籍问题不值得较真。当时有位美籍华人“直言了”网友在《柴静赴美产子的问题关键》(见附1)一帖中,指责作为公共人物的柴静,赴美产子成为美国公民的母亲以便移民美国,是“准备逃离中国”“不爱中国”。我看后颇不以为然,认为这位网友有点小题大作,因为柴静这种行为并不违法;与其指责柴静这种行为,还不如提醒柴静和中国都好好反思一下:曾为中国奋不顾身冲杀在非典一线的柴静,为什么会赴美产子成为美国公民的母亲以便移民美国?

  但看到柴静的雾霾视频时,我又觉得她女儿的国籍问题很值得较真了。因为柴静女儿在视频中地位关键,她是中国公民还是美国公民这二者之间的区别,可使柴静雾霾视频的社会效果截然不同甚至于截然相反。正是当柴静不言而喻地把女儿当作中国公民来解说、观众也不言而喻地将其当作中国公民来接受之时,柴静才通过视频把把那扎着羊角小辫呆望着窗外中国雾霾的身影,深深铭刻在观众心底搏得了震憾亿万人心的正面(这个“正面”只是对柴静而言。今后我有机会的话会论证,其实她这视频所攻击的仍然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社会效果;如果柴静在视频中一上来就说女儿一出生就成了美国公民,那扎着羊角小辫呆望着窗外中国雾霾的身影,还会深深铭刻在观众心底搏得震憾亿万人心的正面社会效果吗?这个视频还拍得下去或看得下去吗?美国驻华使馆看到视频中美国小公民被囚且举世瞩目,能不派员营救吗?他们少不得义正辞严地教训柴静:“你既已选择在美国生女儿让她成为美国公民受美国法律保护,就不该以躲避中国雾霾为由对抗美国法律而囚禁她,美国有义务和权力营救自己的这位小公民使她免受中国雾霾的困扰。”

  不过当我看到柴静情真意切的解说,委实寻觅不出她把美国女儿混充中国女儿的蛛丝马迹之时,我就想,若非柴静弄虚作假的功夫已出神入化、足可把亿万人玩弄于股掌之间,那就是她之赴美产子,并非为了成为美国公民的母亲以便移民美国,而因为她属高龄产妇,且患有肿瘤的胎儿一出生就得动难度和风险极大的手术。所以她在女儿出生后,有可能第一时间就为女儿向中国驻美使馆办了某种手续,而根本没接受美国国籍吧?究竟可能办了什么手续?我想起去年大型电视记录片《邓小平遗物故事》发布会后,邓榕接受记者采访(见附2)时对“邓卓棣一出生就成了美国公民”传言的澄清:邓卓棣确实在美国出生,但绝没有拿美国护照,而是出生后立即向中国大使馆申请中国护照,刚满月便被父母带回中国。“也许大家觉得生在美国就是美国公民,但这是个误解。”“后来卓棣在北大毕业后曾到美国学习,但一年后又立即回到中国,现在仍在中国工作。”邓榕斩钉截铁的表示,“我们家不会拿外国护照,我们家人也一定是中国人。”

  当然,最清楚也最有责任向社会公澄清柴静女儿国籍问题的,还是柴静本人。因为当柴静不言而喻地把女儿当作中国公民来解说、从而使观众也不言而喻地将其当作中国公民来接受之时,当柴静通过视频把那扎着羊角小辫呆望着窗外中国雾霾的身影,深深铭刻在观众心底搏得了震憾亿万人心的正面社会效果之时,她其实已经不言而喻地承担起了这样一个逻辑前提和道义责任,那就是向亿万网友澄清她女儿是中国公民还是美国公民。因为这里涉及的,已不只是她女儿或她家庭的隐私权和尊严问题,而更加是亿万网民的知情权和尊严问题。

  附1:柴静赴美产子的问题关键。直言了,2014-02-17 | 2014-2-19 11:52:28。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91586752_d.html .

  央视名人柴静赴美产子,成了“美国公民”的母亲。消息传出,引起国内网民强烈反响,多数声音是批评她的国内所言都是“假爱国”。于是,人民日报媒体转发评论,说那些批评声音是是剥夺孩子出生地的自由选择权,说是不要把生育也跟“爱国”挂钩,等等,简言之,是严厉地抨击本国网民。

  作为一个多年生活在美国的美籍华人,作为一个多次见到中国公民为获得移民美国的身份而到美国产子的事情的人,我要说,中国网民的批评十分有理,而人民日报媒体抨击网民的评论反映的是中国官方腐败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以至于连起码是非概念都没有了。

  到目前依然有效的美国法规规定,在美国出生的孩子、自动获得美国国籍;直系亲属是美国公民的外国人(譬如中国人)、移民美国可获得无可争辩的身份。因此,到美国产子,成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人试图移民美国的手段。这个手段,自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越来越成为中国一些人、特别是所谓“精英”人群的流行做法(即故意安排旅行到美国产子),且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并对美国社会发生一定影响了,以至于美国官方开始考虑修改相关法规(譬如修改或撤掉在美国出生的外国公民的孩子自动获得美国国籍的条款)。

  柴静赴美产子为移民美国做身份准备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若她真的是所谓为避免名人被发现和被跟踪拍摄等等,那么,她应该去朝鲜而不是来美国:朝鲜还是个封闭社会,在那里,跟踪名人搞拍摄是极难做到的;而美国是开放社会,发现名人行踪和跟踪名人搞拍摄是很流行的事情。

  可以说,若柴静的身份是个非官方人士和非公众人物,那么,她那么做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她是个中国的官方人员且是出名的公共人物,如此,通过产子而获得移民美国的身份、这就有个“利益冲突”的严重问题了,即:您是属于哪个国家和为哪个国家服务的?

  柴静的行为说明,她身在中国、心在美国;她享受中国的官方人员待遇、以中国官方人员的姿态教训中国公民要“爱中国”,可她自己却是实际上准备逃离中国、明摆出她自己是不爱中国的。如此明显和严重的利益冲突、如此明显的身份待遇和实际行为的冲突,不但损害了她自己的信用、也给她所在国家机构单位带来了一定的信誉损害。如此,网民强烈批评的声音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很正确的。

  再说,前不久,中国当局发布了官员选拔规范,其中就有配偶成员与外国或在外国的关系或身份等问题的管制、对相关官员选拔有严格限制(甚至资格取消)。然而,该规范没详细说明如何对待子女与外国或在外国的关系或身份问题。很清楚,作为官方机构的人员,柴静的行为是在钻国家法规规范不健全的空子。

  在美国,具备公民常识就该知道,防治“利益冲突”是对官方人员的底线法规要求之一、是对公众人物的道德底线要求之一。出于这种理解,我说:若柴静不是中国官方机构人员,那么,我祝贺她获得了无可争辩的移民美国的身份、并祝愿她能随时移民到美国来开始新生活;而柴静是中国官方人员和公众人物,如此,我只能选择支持众多网民的批评,----用中共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我还必须说的是:柴静行为如何,有社会影响但毕竟是有限的社会影响。可是,人民日报媒体为那种行为辩护和抨击中国网民,那问题就严重了、就需要特别注意了:该媒体为什么要为那种明显的“利益冲突”做辩护和抨击本国网民而与人民群众对立呢?答曰:人民日报媒体自己就有严重的利益冲突问题、即属于哪个国家和为谁服务的是非基本概念之严重问题。

  譬如,人民日报媒体享有中国最高级别的官方地位和官方待遇,可是,该媒体又直接参与孟山都等美国转基因公司的推销网络、为美国转基因商业利益而散布虚假信息和欺骗本国民众,甚至发表评论对抵制转基因垃圾食品作物的公民搞公开的政治诽谤活动。如此,人民日报媒体到底是美国的还是中国的?是为中国服务还是为美国服务的?

  直接相关的问题是:前任中科院副院长、现任农业部副部长兼农科院院长、中央候补委员李家洋,自2007年至今(2014-02-14)就是美国转基因种子公司杜邦公司的顾问;他主管部门接受了大量的外国转基因商业资金。如此一来,美国公司比中国民众更早知道中国的“一号文件”、甚至就其大搞转基因化工农业内容而欢天喜地说那“一号文件”终于使用我们(美国公司)的语言了。而转基食安研究官员和政协委员黄大昉,兼职美国孟山都等转基因公司资助的推销宣传机构ISAAA的成员和代理人,屡屡在两会之前在中国散布虚假信息和欺骗中国(最近又来一次,另论)。不少生物部门的院士或官员学者接受了大量外国商业资金,等等。如此,他们到底是属于美国和为美国服务的官方人员、还是属于中国的和为中国服务的?

  与人民日报媒体及其转基因利益伙伴农业部等官员的利益冲突及其危害比较起来,柴静的利益冲突问题简直就是微小的小菜一碟。然而,毕竟问题性质一样:若柴静的“属于谁和为谁服务”的基本是非方面的利益冲突问题受到国家管理的批评和制约,那么,人民日报媒体及其农业部官员转基因商业利益伙伴们的利益冲突问题就必将受到民众更强烈的谴责和受到国家管理的更严厉的制约惩罚。因此,不难理解,在“属于谁和为谁服务”这个最基本的是非问题面前,人民日报媒体为了维护它和它的转基因商业既得利益团伙的利益,它就不顾是非而要为柴静的利益冲突行为做力所能及的狡辩了。如此而已。

  附2:邓榕驳“邓小平孙子是美国公民”谣言:一定是中国人

  2014-09-13 17:10: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责任编辑

  2014年09月13日 17: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9月13日电(上官云) 13日上午,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遗物故事》发布会在北京举办。邓小平之女邓榕于会后接受记者采访,分享看片感悟及印象中的父亲。邓榕表示,父亲是个朴素真实的人,爱孩子却并非对孩子没有要求,而是希望孩子们学成归来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为国家做贡献。同时称“前段时间有谣言说卓棣(邓小平之孙)是美国公民,

  们家绝不会拿外国护照,们家人也一定是中国人”。

  女儿邓榕:教育孩子做人要朴实 不管大事小事要为国家做贡献

  谈到这部文献片,邓榕告诉记者,该片在将邓小平的风采真实展现出来的同时,思想内涵亦十分深刻,通过一件邓小平的遗物展开一个事件并叙述前后过程,也正因如此,里面很多情节都令邓榕极为感动,尤其是对家庭景象的呈现。邓榕透露“比如讲到父亲在晚年与二叔以及们一家人相聚,那大概也是家庭全相第一次展现在大家面前,这个镜头很珍贵。那天父亲回忆了自己的经历并进行评价。”

  在邓榕的记忆中,邓小平是个朴素真实的人,对子女来说是好父亲,对孙辈来说则是好爷爷“他非常的爱孩子,特别喜欢孙子孙女们围绕在他身边。这么多年父亲对们最大的影响就在做人方面朴实。”

  固然爱孩子,但邓小平却并非对子女没有要求。邓榕说,父亲提出家里的孙辈到了十六岁都要出国学习,一来开阔眼界,二来培养独立能力。曾有孩子因为年幼离家伤心落泪,“这时父亲会说,不要哭,爷爷

  就是十六岁离开家,那时比你们的条件可差多咯,你们现在比好,希望你们学成归来,不管大事小事,要为国家做贡献”。

  “这些对们家里的孩子影响也很大,他们学成归国后都从事着力所能及的工作。”对前段时间“邓小平孙子邓卓棣是美国公民”的谣言,邓榕也予以驳斥。她介绍,邓卓棣确实在美国出生,但绝没有拿美国护照,而是出生后立即向中国大使馆申请护照,刚满月便被父母带回中国,“也许大家觉得生在美国就是美国公民,但这是个误解。”

  “后来卓棣在北大毕业后曾到美国学习,但一年后又立即

 

  回到中国,现在仍在国内工作。”邓榕斩钉截铁的表示,“们家不会拿外国护照,们家人也一定是中国人。”

  原身边工作人员:邓小平具有扭转乾坤的魄力

  不止家人,邓小平原来身边工作人员对其亦充满深厚感情。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孙勇曾在邓小平身边工作二十多年,尽管已有89岁高龄,但孙勇坚持不用工作人员搀扶,而是独自走到邓小平像前,郑重地鞠躬致敬。还没有对记者开口,眼睛已然满含泪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组织把从江西五七干校调回北京,为平反,同时中央军委任命负责小平同志的安全警卫工作。”孙勇回忆,自己从1965年便跟随在邓小平身边,视察三峡建设,去往大同、包头、攀枝花等地。而在之后的几十年中,无论职务如何,只要小平同志有活动,他必定亲自到场。

  “亲眼目睹小平同志为谋求人民幸福、国家富强进行的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亲身感受他卓越的品格和风范,这是小平同志对的言传身教。”孙勇自豪的表示,是邓小平的思想激励了自己。

  “拍摄文献片《邓小平遗物故事》,摄制组也采访了。”孙勇说,在配合采访之余,他认真看了这部片子,结果发现真实反映了伟人邓小平的光辉形象,与铭刻在他心中的印象丝毫不差。

  片中对小平同志的真实还原让孙勇似乎又见到了伟人的音容笑貌与当初进行一系列决策时扭转乾坤的魄力,“这一定能够拉近年轻人与那个时代的距离,为千千万万的观众带来真实感动”。

  庄炎林:邓小平支持引进外资 批示“有理也不得取闹”

  全国侨联原主席庄炎林则以赋诗的形式为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献礼。他向记者回忆,与邓小平最初的交集是解放前,“那时在上海做地下工作,小平同志要组织大军解放大西南,而是招生办事处主任,召集一大批人前往福建,大致三千人。”

  随着时代演进,庄炎林在改革开放后与邓小平有了更多接触。当时为引进侨资合作发展,庄炎林不仅在大政方针方面得到邓小平的指导,在许多具体问题上也同样获得这位伟人的支持。“比如建立第一个合资饭店‘建国饭店’,曾有不同意见,甚至有些人‘捣乱’,赶快通过上级请示小平同志,最后小平同志批复有理也不得取闹,何况无理。”庄炎林表示。

  后来,船王包玉刚决定无偿捐资兴建一个饭店,但是希望能够以其父亲的名字命名为兆龙饭店。这个计划同样遭到一批人反对。庄炎林回忆,当时有人提出,们现在自力更生,干嘛接受国外资金,并指责命名为“兆龙饭店”是为资本家树碑立传,“后来通过侨办请示,希望得到小平同志支持。小平同志表示这是好事,对国家人民都有利,用父亲的名字也体现了人家的孝心。”

  “所以后来‘兆龙饭店’四个字由小平同志题写,他还出席了开张仪式。”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