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柴静,你是否忘了什么?

火烧 2015-03-0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展开,讨论其对雾霾问题的分析是否忽略了中国能源发展与环保的现实,强调工业化进程中环保与发展的矛盾,呼吁公众关注并参与环保行动。

  开年的第一个周末,一部名为《穹顶之下》的电视片席卷整个网络。柴静,这位曾经的央视女记者以母亲兼故事讲述人的身份展现在观众面前,以平静而坚定的语气撩动起人们对的雾霾现象的关注。这几年来,雾霾话题已是老生常谈,然而各大门户网站首页都将《穹顶之下》作为推荐内容。微信朋友圈里有很多人转发着网友对此片的评论,或褒或贬。因此本无兴趣观看此片的笔者也禁不住拿着手机看完了这部《穹顶之下》。看罢该片,笔者又到网上看了一些能源方面的资料。笔者不禁想说,柴静,你是否忘了什么?当片子出现华北平原那些密集的烟囱的画面的时候,柴静你是否忘了一百多年前的伦敦,半个世纪的美国也是同样的景象。当片子通过回顾伦敦治污历史,说明天然气石油的使用是伦敦走出雾霾的关键时,你是否忘了“西气东输”工程,忘了正在建设连接中亚与我国新疆的天然气管道工程,忘了我国与俄罗斯签署的石油供应协议。当你在片子里告诉观众美国有6300多家石油天然气公司,而中国只有3家,你是否忘了这6300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的绝大多数是页岩气开采公司,而页岩气开采在中国也是向民间资本开放的。你是否忘了美国具有全产业链的石油天然气公司也只有寥寥数家。当你说在中国,能源不被视为商品,不受真正的市场规律支配,你是否忘了在西方,能源被政治家和资本家当作操纵国际关系的工具。你是否忘了去年全球石油价格的暴跌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的伤痛。当你说开放市场会带来天然气产量的成倍增长时,你是否忘了竭泽而渔的道理。你是否忘了天然气的储量与天然气实际可开采量是两回事。作为一名非专业人士,柴静能把片子做到这个程度,殊为不易。但是笔者以为,这部片子在一些关键环节的谬误让其对民众的教育意义成色大减。我国正处于工业化时期,对基础设施建设有着巨大需求,这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笔者认为,每一位公民应当看到政府在治理环境上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我国用三十年时间走完英国、美国历时一百多年的工业化道路,我们应当相信,我们走出雾霾的时间也比伦敦要短得多。本文写到最后,笔者还是要对柴静感谢一声.至少片中展现的一些画面还是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严峻现实。当下每名中国人要做的就是引导身边人和自己一起转变生活方式或习惯,以实际行动履行公民应尽的环保义务。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