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朱妙宽:试论我国亟待化解的两大社会矛盾

火烧 2011-08-01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文章聚焦我国当前亟待化解的两大社会矛盾,即分配不公和贪污腐败,分析其对社会和谐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强调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海派经济学南京研究所第16次研讨会发言之六

试论我国亟待化解的两大社会矛盾

朱妙宽

(中共兴化市委党校  江苏兴化  225700)

摘要: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多发和突发,而分配不公和贪污腐败是我国当前十分突出、亟待化解的两大社会矛盾。我们应该下定决心,采取果断措施,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惩治腐败力度,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要求,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和科学发展。

关键词:分配不公;贪污腐败;果断措施;化解矛盾;社会和谐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多发和突发,而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和腐败现象依然严重,是当前十分突出的两大社会矛盾。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和着力化解社会矛盾,下定决心,采取果断措施,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惩治腐败力度,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要求,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和科学发展。

一、分配不公是我国当前亟待化解的社会矛盾之一

多年来,社会分配严重不公,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已经引起了广大中低收入者极大不满。在年收入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的高收入群体面前,收入在10万元以下、占劳动者90%以上的广大中低收入者,包括部分党政干部、公司白领、知识分子等“精英阶层”在内,必然会产生弱势心理和不满情绪。2010年《人民论坛》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公司白领受访者达57.8%;知识分子(主要为高校、科研、文化机构职员)受访者达55.4%;而网络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则高达七成。[1]有学者指出,为何很大一部分的党政干部、大学教授、公司白领等“精英阶层”都觉得自己“弱势”?正是由于他们是社会精英,相比那种通常意义上的“弱势群体”,拥有某种更高端的参照系以及更为敏感的洞察力,因此他们对于“弱势感”的体认,甚至会更为痛切一些。若无正派社会,遍地都是弱势群体。[2]

研究分配问题的专家苏海南认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3]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10年首次跃居世界首位。[4]据福布斯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个人可支配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已经超过47万人,可支配财产超过1亿元的已经不在少数。目前我国富翁的数量已经仅仅次于美国,位居全世界第二位。而与此同时,我国还有相当多的贫困人口,到2008年底,我国农村还有人均年纯收入不足1196元的贫困人口4007万人,城市依靠低保生活的人口有2200多万人,也就是说我国至少有6000多万绝对贫困人口。[5](P24)

值得注意的是,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起,中央就反复提出,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整顿不合理收入,对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必须纠正。调节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开征遗产税等新税种。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6](P25)但是10多年来,垄断行业过高收入不仅没有纠正,反而越来越高;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持续扩大;两极分化不仅没有防止,反而越来越明显。由此可见,调整分配结构仅仅有正确的指导方针是不够的,仅仅作一点“微调”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切实可行、果断有力的政策措施。可惜我们至今没有看到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得力措施。据报道,从2011年起,央企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类型由原来的三类调整为四类,除两家粮棉储备的央企外,其余央企上交比例统一提高5%,但是国有金融企业未被纳入预算实施范围。[7]国有企业上交红利是国际惯例,而且许多国家上交的红利一般为盈利的1/3至2/3,有的甚至高达盈利的80%-90%。[8]而中国在上缴比例提高5%之后也仅仅是上缴5%——15%。央企主要是垄断企业和其他大型国有企业,上缴红利过低,不与国际接轨,实际上是保护垄断企业和大型国企的利益,是维持和保护现有的收入差距,是调节收入分配措施不力的表现。

二、贪污腐败是我国当前亟待化解的又一社会矛盾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三十多年中我们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直重视、警钟长鸣的,而且在思想认识上一步步深化,在法律法规上一步步健全,在政策措施上一步步强化,某些腐败现象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由于中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各方面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有的案件涉案金额巨大,违法违纪行为趋于隐蔽化、智能化、复杂化。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繁重。

据统计,2009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34504件,结案13280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8708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366人,共查办商业贿赂案件15548件,涉案金额39.1亿元。[9] 201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39621件,结案139482件,处分146517人。其中,给予党纪处分119527人,给予政纪处分38670人,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5098人,移送司法机关的县处级以上干部804人。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89.7亿元。[10]这种腐败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的态势证明了中央关于“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繁重”的判断是清醒的、正确的。

下面,我们仅从2010年发生的几个案件来看看反腐败形势的严峻和任务的繁重。

据报道,2010年被判刑的高级干部有12人,涉案金额都在500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3000万元。其中,8人被判处死缓,4人被判处无期徒刑。[11]辽宁省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原局长罗亚平,从2001年至2007年,利用职务之便累计贪污、受贿3000余万元人民币,另有2800余万元人民币、69万元美金的财产来源不明,涉案金额共计6000余万元,被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2]江苏省财政厅原副厅长张美芳坐拥7套房产,受贿金额可能超过5000万元。[13]据报道,2011年7月19日同时被处决的原杭州市副市长许迈永、原苏州市副市长姜人杰分别创下了涉案金额2.69亿元、单笔受贿8250万元的新记录。

从这些大案要案来看,为什么在犯案5万元、50万元的时候不能破案,而要等到犯案500万元甚至更多的时候才能破案?从张美芳案来看,据了解,调查组在第一天进入江苏省财政厅时,便在张美芳办公室抽屉里发现了银行为其开出的面额为110万元的支票,经查,这笔钱款为吸储回扣。不久,张美芳的受贿来源被查明,主要是在决定财政收入的开户银行过程中,收取银行的吸储回扣。[13]从这张面额为110万元的支票和张美芳收受的大量吸储回扣来看,除了收贿方张美芳外,涉案的显然还有行贿方——一家银行,行贿的银行知情者至少有银行负责人和出具支票者,也必然有相关财务账目存在。那么,银行的财务制度在哪里?财务公开在哪里?财务监督在哪里?财务账目在哪里?财务审计在哪里?我们的审计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在哪里?我们的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在哪里?国有银行尚且如此,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又如何?财政厅是如此,财政部、财政局、财政所又如何?财政部门是如此,其他部门又如何?许多案件只能从其他案件牵出,从情人举报曝出,从偶然事件露出,那我们的反腐败机制和体系在哪里?2005年初,中共中央就发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这一实施纲要至今实施了没有?如果实施了,我们的预防腐败体系在哪里?为什么还发生这么多、这么大的案件呢?在这一方面我们没有理由过分乐观,没有理由“自我感觉良好”,必须切切实实落实《实施纲要》,切切实实建立健全各方面制度,切切实实加强各方面监督,切切实实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

从江苏省海门市审计局“接待门”事件来看,海门市审计局2010年12月21日至23日的一次公务接待,对象是四川省绵竹市审计局,两天两夜行程,此局出动了24名公务人员陪同15位来客,工作交流仅3个小时,其余时间都是陪对方吃、喝、玩、乐、观,住最高档的酒店,吃最高档的饭店,唱最高档的KTV,赠送最高档的家纺用品——罗莱蚕丝被(出租车师傅描述)……消费不下于十万元。[14]

从接待方来看,一次接待就消费不下十万元,怎么只是“诫勉谈话”?据举报,海门审计局3年时间肆意挥霍了一千多万元。[14]一个县级审计局怎么有这么多钱接待和挥霍?江苏省监察厅厅长解畅说,从2006年起,江苏省政府开始逐步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截止2010年11月底,52个省级机关部门、13个省辖市及所辖106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了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15]那么,包括海门市审计局在内的全省大大小小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账目,至今有没有公开透明?如果公开透明,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的挥霍浪费?如果这些公款消费账目不公开,还谈得上什么公开透明?

从被接待方来看,绵竹市审计局一行15人2010年12月18日下午乘航班抵达上海虹桥机场,随后前往太仓。19日在太仓参观学习;20日前往苏州;21日前往海门;22日在海门参观学习;23日前往扬州;24日前往南京;25日返回。历时8天或9天,周游江苏5个城市,差旅费花费多少钱?花费各地接待费多少钱?何必要回访?何必要15人回访?是回访还是公费旅游?这一行为是不是腐败现象?要不要依法查处?

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整治奢靡之风,一直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据报道,我国“三公”浪费惊人,以2004年为例,公款吃喝3700多亿元,相当于“吃”掉了我国全民的义务教育经费;公车消费4000多亿元,相当于“碾”掉了我国大多数人的医疗、养老金;公款出国3000亿元,相当于“游”掉了我国低保资金。[16]由此测算,2004年我国“三公”消费合计达10700亿元。又据报道,中国历年公款吃喝开支为:1989年370亿元,1990年400亿元,1992年超过800亿元,1994年突破1000亿元,2002年2000亿元,2004年3700亿元,2005年6000亿元。[16]另据报道,广西桂林市某区党政办公室临时聘用人员白园,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在担任办公室报账员、接待员期间,通过模仿领导签名、涂改报账凭证等手段,从该区会计核算中心以“政府公务费”名义虚假报账1235万元巨款,收入自己囊中,创造了近几年桂林贪污诈骗第一案。[17]一个临时工2年时间能从一个县级机关公务费中贪污1235万元,可见我国公务费中问题有多大。国防大学教授张召中少将指出:“中国政府和军队腐败奢华程度超过任何一个发达国家。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吃饭喝酒,大摆排场。二是楼堂馆所,极尽奢华。三是公务车越来越豪华。”[18]

据报道,中办国办2009年2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通知要求,2009年各地区各部门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要在近3年平均数基础上压缩20%,各级党政机关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要在近3年平均数基础上降低15%,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费用支出要在2008年基础上削减10%。[19]执行情况是,各地区各部门通过财政预算压缩出国(境)、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等3项经费158.06亿元;[9]2010年在2009年缩减158.06亿元的基础上,又压缩57.51亿元,其中出国(境)费压缩4.15亿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压缩17.02亿元、公务接待费压缩36.34亿元。[20]在巨额公款消费中只压缩这么一点费用,广大人民包括网民在内对此并不满意,提出种种质疑和责难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重视的。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其实也关系到整个反腐败,应该也必须管得住。[21]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十多年来始终没有管住。又为什么始终管不住呢?这说明,多年来我们反腐败的措施还太软,力度还太小。

三、采取果断措施化解社会矛盾

鉴于分配不公和贪污腐败,已经成为十分突出的两大社会矛盾。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下定决心,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和科学发展。为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这里仅略举以下几项措施:

(一)真正实行财务公开、财务民主。在财务支出环节上,要把“一支笔”审批改革为“三支笔”或“五支笔”审批,要有两名以上随机产生的“局外人”——普通员工参加审批。要鼓励财务人员对一切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行为作坚决的抵制和斗争。一切公有制单位、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单位的财务收支账目,至少是工资(包括奖金、津贴、补贴)、福利、公务消费、差旅费等等涉及个人收入和个人利益的账目和单据,必须彻底向单位内外群众公开,有条件的在网上公开,随时接受单位内外群众查账。要建立健全一套公有制单位的财务公开、群众查账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做到这一条,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一切不合理的个人收入和财务支出才能暴露在阳光之下,厂商回扣、银行回扣、医院回扣等贪污受贿现象、分配不公现象才能销声匿迹。

(二)真正实行按劳分配、同工同酬,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要尽快立法规定国有经济单位(包括机关、事业、企业、国有资本控股企业)的工资、福利标准,做到各行各业、各类人员收入的公开、公平、公正。要把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坚决降下来,回归到与各行各业同工同酬的合理水平上来。做到这一条,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才能落到实处。

(三)实行对公款消费的专项治理,把公款消费压缩80%以上。在公务接待上,乡镇、科局级单位及其下属单位必须实行“零接待制度”;县级以上单位的公务接待也必须严格控制、厉行节约。在公务用车上,乡镇、科局级单位及其下属单位要一律取消公车,也不得搞所谓“货币化改革”,不得把公车消费上的挥霍浪费货币化、合法化、制度化。官员出差要按差旅费规定办理,要尽可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与民同行,与民同乐。县级以上单位的公车费用也必须严格控制、厉行节约。在出国(境)安排上,只能由省部级单位组织,不需要各市县都组团出国(境)参观、学习、考察等等;确有必要的,必须经省部级单位批准。乡镇、科局级单位5人以上或费用在5000元以上的出差事宜必须经县级以上有关部门批准。对公款消费中的一切违规违法行为都必须按贪污贿赂论处,触犯刑律的必须坚决逮捕法办。几十年的实践证明,靠“不准”、“严禁”的红头文件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做到这一条,亿万群众深恶痛绝的挥霍公款吃喝玩乐的腐败现象才能得到治理,官民关系才能得到改善。

(四)加强纪检、监察、反贪、审计等专门机关的监督。正如有评论所言:连续四任交通厅长前“腐”后继的“河南现象”令人感慨。……现在的贪官大多是:情人揪出的,小偷偷出的,骗子骗出的,大火烧出的,狗咬狗咬出的,网上揭出的……总之,“督”廉缺位已成为百姓不满的焦点。也难怪,干部带病提拔,屡见不鲜;官员前“腐”后继已成常态,难道纪委和组织部门真的不能在“督”廉上大做文章?[22] 在“督”廉上大做文章,是有关部门的职责所在,是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因此,有关部门必须改变工作思路,变等人举报、被动查案、不告不查为主动出击、全面检查、不告也查。官员有无问题要立足于有,问题大小要立足于大;首先要有全面、严格的检查监督,然后再做结论。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腐败案件多发部位的有关人员要实行年检制度,主动检查监督。为此,要相应增加这些机关的人员和经费。可以精简党政机关冗员充实纪检监察等机关,也可组织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作为协查员。增加这样的投入是必要的、有益的,不仅会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会有巨大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到这一条,才能有实实在在的监督机制,才能有对腐败分子和腐败现象强大的威慑力和遏制力,才能把腐败案件和腐败黑数大幅度降下来。

(五)发动群众举报各种腐败现象和不公平现象,组织群众参加本单位和其他单位的查账工作和反腐败工作。对举报人员要有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和激励机制,把广大群众反对腐败、反对不公平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做到这一条,才能把公职人员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反腐倡廉才有不竭的动力,公平正义才有可靠的保证。

(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就没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必须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钱、管物,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做到这一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缺乏监督制约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铲除产生各种腐败现象和分配不公现象的土壤和条件。

当然,要化解社会矛盾,还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并作出持久不懈的努力;而只要真正做到以上几条,各种分配不公现象和腐败现象就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各种社会矛盾就能从根本上得到化解,社会和谐和科学发展就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那将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人民之幸、政府之幸,也是有可能走向腐败深渊、遭受牢狱之灾的官员之幸。

参考文献:

[1]官员自称“弱势群体”折射了什么?[EB/OL].人民网,2010-12-08.

[2]张若愚. 若无正派社会,遍地都是弱势群体[EB/OL]. 红网,2010-12-06.

[3]中国贫富差距已超过基尼系数警戒线[EB/OL].南海网,2010-05-10.

[4]夏业良.中国的财富集中度超过美国[EB/OL].天府时评,2010-06-18.

[5]赵振华主编.当前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解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6]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7]央企税后利润上交比例提高5% 金融企业未被纳入[N].世纪经济报道,2010-12-30.

[8]肖华.国企上缴红利为何不“与国际接轨”[EB/OL].新华网,2007-09-21.

[9]贺国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0-02-10.

[10]张蔚然 曾利明.中央纪委监察部6日在北京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201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情况[EB/OL].中新网,2011-01-06.

[11]今年12名省部贪官集体落马 8人获刑死缓4人无期[EB/OL].正义网,2010-12-29.

[12]辽宁女巨贪罗亚平获死刑 曾被称“土地奶奶”[N]. 沈阳晚报,2010-12-21.

[13]江苏财政厅原副厅长以银行存款回扣敛财过千万引反思[N].法制日报,2010-12-01.

[14]审计局成了局长私人金库[N].现代快报,2011-01-08.

[15]郭君.江苏省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作取得初步成效[EB/OL].中国在线,2010-12-16.

[16]朱雨晨.“三公”浪费惊人[N].法制日报,2007-3-18.

[17]燕农.巨贪女接待揭开财政内幕[N].法制日报,2010-08-19.

[18]中国政府和军队腐败奢华程度超过任何一个发达国家[EB/OL].西安论坛,2010-06-09.

[19]中办国办要求各级机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EB/OL]. 中国新闻网,2009-02-27. 

[20]姜洁.2010年厉行节约工作综述:把每一分钱用到点子上[EB/OL].人民网,2010-12-29.

[21]温总理站在国家兴亡的高度谈民主让人警醒[EB/OL].人民网,2010-02-28. 

[22]陆京. 反腐倡廉不如反腐督廉[N]. 现代快报,2011-01-10.

作者简介和联系方式

朱妙宽,男,1941年生,江苏兴化人,江苏省兴化市委党校高级讲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科学发展观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员,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会员,海派经济学南京研究所成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近几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约50多万字。参加国际、全国、全省理论研讨会15次。获江苏省社会科学成果奖10项,包括省政府第8、9、10、10届社科成果奖4项,省社科联第2届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1项,省党校系统第4、5、6届科研成果奖3项,省教育厅2009年“我为纲要建言献策”征文奖2项。

通信地址:江苏省兴化市王家塘党校宿舍2号楼104室

邮    编:225700

电    话:0523-82873730   13775778608

E-mail:[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