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水利建设和机械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硬指标

火烧 2010-08-28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文章强调水利建设和机械化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批判当前新农村政策偏向资本化与城市化,指出土地流转缺乏实效,呼吁回归集体所有制与机械化道路。

水利建设和机械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硬指标  

   

毛泽东时代解决农业问题采取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出路,尤其是其中的水利工程建设和推动农业机械化建设。  

看到呼吁“三农”建设以来,一直裹足不前,没有几家可以称道的新农村,只要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土地分了,人心散了,不收税了,公共设施就基本过问少了。所谓的新农村,就是让农民安稳地不要出乱子而已。  

为了解决新农村问题,人心散了,怎么搞也难,连小岗村这样最先散了心的典型,增派干将去扶植,也是把干将累死在招商陪酒场上,也就是如今的新农村建设就是以招商为路径,以卖地为法门,让资金往那里去而已,一句话,新农村就是资本化,把农民变为产业工人,这就是新农村的走法。如果按照这个走法,那农村就是工场,不再是农村,但全国农村都是工场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呢,那就是良田变成了不产粮食的死地,这样未来的粮食危机就会全面席卷而来。另外,新农村建设还采用把有余钱的农民吸引到城里去,让城市继续大起来,就是所谓农村城市化,而城市化后,这些农民究竟能干什么,那是就业的事情,不是新农村的事情。那么新农村建设,与其叫新农村,还不如叫新城市建设。而农村城市化的前提,是农业机械化,但至今我们看到的是自土地个体化以来,机械化只不过是小三轮代替了骡马,只是速度快些,机械听话些,但始终没有规模化效应,而农业机械化就是农业规模化,这才是新农村的关键。但土地分完了,这个规模化只是拖拉机生产者一厢情愿的需要了,农民无法也不能规模化。如今政府的高参们为了解决农村规模化问题,就提出一个土地流转的概念。这给资本集团到农村土地寻租打开了缺口,但这注定没有什么成绩,因为毕竟少数资本集团不会去全国各地去圈地,目前圈地还是在城中村或城乡结合部,这里利益最大化最快,而投资到离城市偏远的农村,那就意味着成本无法回收,还把农民的生路给断了,迟早是麻烦事,因此土地流转只是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城市及扩展区域地产需要的政策,对新农村来说没有实际意义,不知道上面怎么会出台这么个不伦不类的决策。这离新农村会更远了,倒是为城市拆迁开了绿灯。  

还是毛主席说的话,农村如果不走机械化道路,我们会犯错误的。现在这个新农村政策就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错误。如今各地灾情不断,领导们就忙活这些事了,如果未来都是这么老天催着干工作,这样的领导也该换换了。虽然现在农民在为免税的领导三呼万岁,但我一天天看到,资改派靠这个来维持稳定,而继续麻痹群众,加速私有化,我想未来工农的好日子不会长久了,也许目前的执政就是小平时代惯性发展而已。官僚资本利益集团在麻痹群众,继续切割仅有的蛋糕,而百姓还乐不可支的期待未来的好日子呢。殊不知,他们正一天天成为受压迫和受剥削的工农,主人地位已经彻底丧失,一个没有尊严的不体面的未来正在逼近。农村要搞机械化,离开集体所有制是不可想象的,背道而驰的小岗模式正日益走向穷途末路,因为它和农业机械化是背道而驰的。  

我们再说说水利建设,农村要规模化,没有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是不行的,万物生长靠太阳和水分,而水利工程的有无好坏,是人类利用自然的关键。而农村小岗化以来,农村水利长久失修,旱涝灾害日益严重,就是因为新的水利工程没有建设,旧的水利工程却多遭破坏,弃而不用。农业不解决灌溉问题,农业能有自主权吗?没有。有了水利工程,就可以做到风调雨顺。但我们看到新农村建设,没有多少是在这样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的,因为人心散了,万事靠钱推动,这样的水利没法修了,更没法维护了。毛主席时代打下的家底正在一天天折腾没了。胡主席说的不折腾,而回过头看三十年,就是在瞎折腾中把家底开始用光吃尽,留下日益烂摊子,还美其名曰发展。殊不知这个发展都以仇卖光一样卖光模式发展,这种发展可发展一时,却再难发展二世了,还好有些高参说了,要转换发展模式了,但我们至今也难以看到除了卖之外,还会怎么发展,而事实上的国务院新三十六条就是继续卖的政策,这可能就是维持本届政府稳定不倒的秘密了。而继任者没有卖的怎么搞呢?除了依靠少数资本集团继续联合起来剥夺工农之外,他们基本没有别的发展出路。这就是我们在未来卖光之后就必然回到解放前的国民政府道路上去。  

因此我们今天重温毛泽东时代的新农村建设,才越来越觉得,离开了人民公社,土地无法集中,土地不能集中,就无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也就无法保证国有工业的持续稳定。同样没有土地的集中,也就无法兴修水利,也就无法把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好。看着建了多年的新农村,农村连个扫街道的现象都不存在,最起码的卫生都不搞,遑论什么街区建设了。领导们下去的地方基本是新农村设计出的典型,他们还认为全国一片形势大好呢,这就是我们的新农村。没有机械、没有水利建设、没有集体劳动、没有公共设施的新农村,会是个怎样的新农村呢,也许还不如封建时代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来得典型呢?  

今天是看了老田写的《精英们的大批判手法和信息筛选标准--以“七五八溃坝”和“淠史杭灌区”为例》,让我对新农村有了以上的思考。从总体上来说,新农村政策是个雷声大雨点小的政策,是个少数人收益,多数人不关心的政策。新农村不从机械化、水利化、集约化入手,可以休谈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