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和消费者双输,唯有资本赢了!评西瓜滞销和土坑酸菜
“可是今年一个摊贩都进不来,我们也出不去。”
一些进出田地的主要道路中断,“被上千斤的大石块堵住”。
瓜农们为了照看、打理西瓜秧苗,吃住在瓜棚。
“合作社不收了、卖不出去”。
卖给村民一般是“两三块钱一斤”,“一天卖的还不够吃饭的,卖到下辈子也卖不完”。
以上对话都来自于向记者求助的上.海市浦东新区瓜农,这里有近20户瓜农,种了290亩“南汇8424西瓜”。
“南汇8424西瓜”是深受上.海市场欢迎的一个西瓜品种,可如今却因为疫.情的原因,已经熟了的瓜即将烂在地里,农户们愁得团团转,想到这一年的辛苦很可能白忙活,种瓜的钱就要打水漂,有农户抹起了眼泪。

如今魔都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区域也已解封,包括这片瓜田附近的道路,可无奈的是,瓜农解封了,有买瓜需求的居民还没解封,被封在家的居民们只能看着网上的高价西瓜望眼欲穿,却又奈何钱包瘪瘪只得作罢。

其实,瓜农也确实很辛苦,大棚种植,内部温度比室外高,遇到夏天更是难熬,到收成的关键时刻,就如新闻里说的,锄草、浇水、剪枝,从凌晨4点忙活到夜里10点,一天连续干18个小时的体力劳动。
一位来自浙江台州的瓜农只能和年过七旬的老父亲,两人在上.海打理20亩瓜田,“今年种瓜很累,4月份前后是最忙的时候,雇不到人,只能两人干活。”
看着瓜农的遭遇,我深感悲痛,可是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也同样为上.海居民感到悲痛。
一边是瓜农的瓜滞销,一边是居民想买而不得,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差错?
首先,瓜农的瓜是无法直接流通到消费者手里的,必然要经历中间商赚差价的环节。
从新闻报道里看,瓜农杨再国说,“行情好的时候能卖到每斤7元,行情一般也能卖到每斤5元,一天能卖2000-3000斤。”
这个“南汇8424西瓜”从批发、采购环节就已经是高价了,等经过层层转包卖给消费者,必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价格。(不过以上.海的消费水平,或许一颗西瓜百十来块也不算什么?底层打工人除外)

或许往年还能买得起“南汇8424西瓜”,可今年魔都疫.情严峻,居民收入骤减,还真就买不起了。于是,消费降级,瓜农的瓜可不就滞销了。
其次,一家魔都本地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是没销路,一些超市大客户不进货,另一方面通行证也是大问题,比较难办。
多区静默,物流不通,由此也导致瓜农的瓜没有运输渠道,居民买瓜更是难上加难。
相信,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存在于日常就高价的“南汇8424西瓜”,种其他品种西瓜的瓜农也会遇到类似问题。
然而,魔幻的都市必然不会让人失望,有这么一家刚刚成立5天的公司,因为有某保供公司推荐,资质齐全,并经过视频考察该公司的蔬菜供应能力,所以拿下了通行证,为居民提供保供物资。

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常某青还曾在4月成立4家公司。

从新闻来看,这家刚成立5天的公司,因为前期与某保供公司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而被推荐。这说明在短短的5天之内,两家公司就已经磨合得相当好了,不愧是魔都效率。

今天下午,中国青年报在微博评论区说:目前瓜农已与采购商就第一茬共约40万斤西瓜达成销售意向。
值得高兴,经过新闻报道,瓜农的瓜有救了,瓜农不会面临全年亏损的情况了。
然而,另一批农户就没那么幸运了。
被3·15曝光生产土坑酸菜的企业已经复工,可今年土坑生产的酸菜难以卖掉,收购价格只有往年的6成,很多种植户面临亏损的困境。

土坑酸菜被央视曝光后,湖南插旗菜业及相关责任人共被处罚548.8万元人民币,不过在缴清罚款及验收合格后,已经于4月下旬开始恢复生产。
看到这个新闻,我真不知道是该为农户忧心,还是为万千消费者忧心。
一方面,曾经吃过康师傅老坛酸菜面的消费者,吃到的酸菜是混杂着烟头、树叶、纤维等等杂质的产品。
另一方面,生产土坑酸菜的普通农户又因为新闻曝光而陷入亏损困境。
从源头来说,农户的生产完全不规范(或许是因为赚不了多少钱,也不懂什么安全生产流程,更没人监督),导致了消费者吃到的食品是不安全的。

可他们能这么做又不担心卖不出去是为什么呢?
正是因为企业愿意收,企业想竭尽所能压低成本制作老坛酸菜包。
企业难道不知道土坑酸菜不合格吗?知道,但是不在乎,并且企业在二次制作的过程中同样不合规。
在记者的曝光中我们能够知道,就算插旗菜业有着优质的标准化流程生产线,也不会用它来生产国人吃的酸菜包,反而是出口到国外去。
这又是为什么呢?
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彭经理道明了其中的缘由,产品到了国内消费者手里被发现有一点杂质,顶多是罚一两千元,可一旦到了国外,至少是罚10万。
原来还是因为罚得不够狠呐!
企业对罚款有恃无恐,只想着低成本制作,最终坑了消费者,也坑了为企业制作土坑酸菜的农户。
有句话叫,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如果企业不收购不合格的土坑酸菜,我想农户们也不会去生产。
如今,企业赔了点钱就迅速复工,说是验收合格了,但果真如此吗?天知道。
我们也不可能指望全国消费者都了解土坑酸菜,都不购买酸菜,那么大家会不会再次吃到不合格的产品?
从这两件事上,我们都能看到中间商的存在,明明是中间商(企业)赚翻了,可最后受伤的却总是农户和消费者。
农户被消费者指责卖贵了或生产不规范;
消费者吃到高价水果或不合格酸菜。
两者皆输,唯有资本赢了。
当每个人都为钱所困,有这种结果也就毫不意外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