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伊朗核问题的发展趋势作一个评估
作者张伟林 [email protected],欢迎各位网友转载与下载。
下面就涉及伊(朗)核问题这一课题。对于伊核问题,首先迎面而来的就是复杂,它不像朝核问题那样清晰明朗。在朝核问题上,北朝鲜确确实实地受到了生存危机,有来自内部的也有来自外部的威胁。这种威胁还包含了来自外部的军事战争,甚至核威胁。北朝鲜为了维持现政权,为了达到止战目的而采用核威慑策略。一个国家,为了保卫国家或者这里更贴切地说保卫政权而采用核威慑的权利不应被剥夺,这是一个国家的正当合法权利,这就是中国的困惑所在。这里介绍二个不同概念,其一是核威慑,这是一个被动的,防御性策略。这是在受到战争直至核威胁,即使采用常规手段几乎无力或者代价过大无法承受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国家政策,目的在于止战。核威慑不具有侵略性,也无侵害他国正当权利的行为与诉求。其二就是与核威慑对立的核威胁,这是一个主动的,侵略性策略。采取这一策略的国家,其正当的权利并未受到损害更无受到侵害,相反地在企图建立殖民霸权,从中直接地或间接地强行夺取对象国的财富。核威胁不是为了止战,而是在用战争直至核威胁这一手段来实现建立殖民霸权这一诉求。在当今世界里,美国是最不受到核威胁之忧的国家之一。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试图对美国建立起殖民霸权,也没有一个国家在侵害美国的正当权利,更没有一个国家哪怕一点点的战争手段在威胁着美国。当然,这里的美国是和国际大家庭成员一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国家,一个与它的《独立宣言》上政治诉求吻合的国家。当然现实中的美国确确实实地在感受到威胁,而且是个不大不小,也有紧迫感的威胁。但是,这里不应混淆这个美国不是各国人民所理想中的普通美国,而是一个美元霸权的美国。这样一个美国通过美元霸权在全球建立起殖民霸权来获取美国的不当利益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国家获得了利益,但是更多的国家其利益受到侵害。由此,这些受到侵害的国家采取维护国家权利的过程中那个美元霸权的美国其利益自然而然地受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侵害。
回归伊核问题,其之所以复杂在于有关“核”在扑朔迷离着,伊朗的“核”态度有不同的感知,拥“核”的迫切性有不同的认定,拥“核”后的伊朗策略有不同的评估,等等。由此引发的伊朗战争迟迟难以开战,不管如何个人认为开战的可能性是在趋于减小之中。下面,作出全面的分析与阐述。 首先,通过伊拉克战争来对何谓战争作出说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检验了拉姆斯菲尔德军事改革那些极具创意性、前瞻性的军事思想,应该说堪称“完美”也是今后军事发展的方向。战场的“工厂化管理”确实可以达到更有效率地进行战争这一目的,但是战争就是战争,不是工厂管理,更不是在游戏。一场完整的战争是由战场战争与社会重构这前后有机体组成的,除非延续欧洲移民在北美那种屠杀:种族清洗原住民,全新构建一个新的社会体制,否则社会重构比战场战争更为重要。其次,为了消除误区,重提伊拉克战争进行中的二件事件来对是否属于战争参与国作出正确认识。一是,数字化机械化的美四师从战争开始时的预定出发位置土耳其不得不调到科威特,最后在战争临近结束时又回到土耳其,这种折腾产生的原因就出在土耳其政府的“许可”上。二是,一次美国对其导弹误飞越伊朗领空表示歉意,并保证不会发生此类事情,即伊朗坚持自己的中立立场。最终,美军的前进基地只有科威特,除科威特外导弹都是沿公海射到伊拉克。所以,现在的一些军事评论家们在大谈伊朗战争中美军将以伊拉克,阿富汗为基地进行打击的“现实”,之前别忘了必须得到两国现有政府的授权。如果两国一旦授予此权,则两国与伊朗属于战争状态之中,即伊朗对两国任何的军事行动都是合法的,伊朗对两国的现状进行改变是允许的。这一点,这些专家们别重犯在评述伊拉克战争时的那尴尬一幕。
在谈论伊朗战争之前,不可回避代理人战争这一现实,而且是制约的,关键性因素。所谓代理人战争是指二战后一国或多个大国借由非本国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军事战争来达到削弱另一大国的综合实力,从而达到改变业已存在的大国间相互实力关系的战争行为。著名的有1950年代初期的朝鲜战争,1960至70年代期间的中南半岛战争,和从1979年开始的长大10年的阿富汗战争。而间接代理人战争的实例有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2003年开始至今的伊拉克战争。在代理人战争中,一个大国主要通过不对称的国力消耗从而达到削弱另一大国的综合实力,从而达到自身相对实力的提高。从以上三个例子不难发现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强硬的民风以及政治环境,适合长期作战的地理特征,便宜的支援通道。对于这场可能的代理人战争,所有的条件已经具备,差的就是伊,俄,中这三国政治意志的整合与决心。另外考察战争发动者的美国,其前进基地在哪里?里海方向,包括土耳其在内已经属于不可能的。有些专家们称沿格鲁吉亚,阿塞拜疆方向建立前进基地。如果这样,伊,俄可以简单地把阿塞拜疆灭了,俄罗斯趁机收回巴库油田,可以说这一前进基地几乎不可能,当然包括空中走廊在内。伊拉克作为前进基地,首先现政权是否会允许已属大疑问。即使得到许可,首先伊拉克能成为后方即到底是后方还是前方?甚至包括伊拉克自身在内,它的补给线在哪里?剩下的只有阿富汗,在伊拉克所遇到的所有问题这里都会出现,而且更为严重。最后,只有从公海在伊朗建立滩头阵地这唯一途径。下面,对相关各国的利益关系作出分析。
如何判断伊朗呢?如果伊核问题只是子虚乌有,目的在于扼杀伊朗的工业化与现代化。现实而言,这种可能性不可排除,甚至可以几乎断定。从一个战后历史中不难发现,西方当然更是美国要求中东产油国是以怎样一种方式生存的,是富得冒油但经不起风雨吹打;国内的财富分配就如似削尖的金字塔。环视所有的海湾六国,无不社会的知识分子阶层工作者大部分来自埃及,约旦等国,富足的超过OEAD但就是不够该组织成员的资格,因为根本就不是工业化国家。再看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前在美国的帮助下,在工业化道路上属于中东的一个熬熬国,现在伊朗工业的大部分都来自于那个时代。但是,但就是成为气候难上加难。即便如此,大部分的利益都给美国拿走了。例如搞了个攸关国家命运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不了什么作用,但大部分利益已经给象IBM这些公司刮走了。最后,成就了伊斯兰革命,可怜的巴列维国王只能流亡他国。如果伊朗实现了工业化与现代化,进而影响着中东国家的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进程,那就是要了美元霸权的命,因为不需要美国的保护了。其实,仅仅就是伊朗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对美国而言就是在伊斯兰国家中开了一个恶例,恨之入骨,必欲扼杀在襁褓之中。但是,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中国利益最大化的所在。对于俄罗斯而言,情有不愿,需要在国家利益优先次序上作出抉择。
如果伊核问题确有其实,现在的当然最大可能是核威慑,首先一个问题国家受到威胁到了什么程度,能达到止战目的吗?其次,最为与代理人战争攸关的现实是这个威慑的对象是谁?是以色列还是直接扼住美元霸权命穴的美国保护网?最后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确保伊朗不建立核威胁。
现在探讨美国的战略考虑。美国的最大战略利益所在在于控制中东与里海的石油,这是发动伊拉克战争根本原因所在,而且伊拉克战争仅仅只是伊朗战争的前哨战,不打赢伊朗战争理想只能束在空中楼阁之中。现在美国只能说运气不佳,怪就怪在那个拉姆斯菲尔德“伟大的企业管理者”把社会重构这一阶段一切都搞砸了。军事战斗结束时来一个异想天开的“让伊拉克享受一下自由空气”,这就享受到现在的伊拉克。一个完全不懂战争之道的荒诞之举,把对伊朗战争的最佳时刻白白地消费掉了。说个最让人明白的,就是那个时候的伊拉克与阿富汗完全可以成为前进基地,不象现在如此麻烦。所以,需要美国作出全面的评估。一是,美元霸权的危机到了何种程度?二是,能否打赢这场战争,或者更确切地说潜在/幕后对手到底是哪些?还有哪些紧迫课题需要解决,优先程度如何排列?三是,战争经费从哪里来?四是,战争的同盟国有谁,到何种程度?五是,最难评估的是战争意志,有自己的也有对手的,但是恰恰决定了战争的走向。六是,最难控制的是以色列的情绪,也最容易把战争一切都搞砸。而且还有一个风险就是如果俄,中逼以色列弃核,将如何应对?
对于俄罗斯,最大的诱惑就是期望于借伊朗战争来打击美国从而提高自身的相对实力;其次就是通过战争来大幅度提高能源的价格,从而振兴俄罗斯经济,这是俄罗斯最大权衡点所在。但是最大的困惑就是俄,伊这对历史冤家,如何确保俄罗斯在里海,中亚的利益不受到侵害,如何面对崛起中的伊朗。而且俄,美之间有个共同的利益点那就是都不喜欢伊朗拥核。
对于中国而言,最大的利益所在点在于伊朗的工业化与现代化,以及引发的潜在。但这是与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最大冲突点所在。伊朗有否核并不应是中国考虑所在,虽然伊朗拥核不是中国利益所在,但是作为美国滥用核威胁制衡手段中国也不能无视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诉求。中国最担忧的是巴基斯坦的会否陷入动乱,但是要解决巴基斯坦局面的长期出路还在伊朗的工业化与现代化。中国最为关心的应是伊斯兰社会如何转型来适合现代的世界。
最后,对于欧洲,是敌还是友,对于外界来说最为难易判定,对他自己也是难易确定。对于欧洲来说,最不容许的是美国确立对中东与里海石油的控制,最为难易应对的一个失控的中东。当然难易接受伊朗的核威胁的可能性,但是这恰恰现在最为难易确认的。欧洲也最为明白的是美元霸权必须拉下来,这就是与其他各方的利益共同点所在。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