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七二三动车追尾事故断想

火烧 2011-08-01 00:00:00 网友时评 1033
七二三动车追尾事故引发广泛舆论,质疑声中夹杂真知灼见,但也有人借机攻击高铁与铁路系统。文章分析事故影响,反思高铁发展与安全问题,呼吁理性看待铁路改革与技术进步。

七二三动车追尾事故断想  

   

 7月30日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头七”一过,网上、电视上、报纸上有关此事的激愤、追问、责骂,报道、分析、推测戛然而止,热闹了一周的舆论霎时平静。看来,有关部门出手干涉了。  

是得干涉一下。本来,事故发生,40人死亡,200多人受伤,无论对于逝者家属、伤者本人,还是对于千千万坐过动车、没有坐过动车的普通民众,都不啻为一个晴天霹雳。  

对事故的遇难者表示哀悼,对遇难者家属和普通民众在悲愤之中将矛头指向铁道部表示理解。而且,在悲愤的质疑声中也不乏真知灼见,对查明事实真相、改进铁路工作不无益处。  

但是,一些人却借这一事故大肆鼓噪舆论,兜售自己的观点,欲置中国高铁于死地、置铁道部于死地。  

他们说中国高铁是“豆腐渣”,是“自我迷信、过于膨胀”的产物,说铁道部把乘客当成“试验用的小白鼠”,是“腐败恐怖主义”,进而联系到近年来铁路系统出现的一票难求、黄牛横行、高官腐败、建设“大跃进”等问题,说“铁路的变革不能再等”,“铁路私有化急不可待”。  

凡此种种,以其昭昭,使人昏昏。难道中国高铁这个“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大项目要彻底毁灭吗?难道铁路这种“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交通工具”也要由市场化而私有化吗?  

确实,中国高铁发展存在重大缺憾。诚如有人批评,铁路部门完全依赖引进国外高铁技术而没能将自主研发的“中华之星”运行到底,高铁服务定位于高端客户而剥夺了普通客户出行的选择权。  

即便如此,能够在引进的基础上二次创新,跨越式地实现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也不失一条可选择的道路。在沪杭高铁试运行中跑出416.6公里的最高时速,在京沪1318公里之间搭建起五小时以内的高铁走廊,美国、俄罗斯等竞相购买中国的高铁技术,这不能不说是中国高铁的成就和贡献。  

然而,“萝卜快了不洗泥”,京沪高铁通车后小故障接连出现,甬温线上特大事故突然发生。这给中国高铁敲响了警钟,“高铁失掉安全就失去可信度”;也给质疑和“唱衰”中国高铁的一些境外媒体提供了口实,嘲笑中国高铁“脆弱”、“出口的希望为零”。  

推波助澜者似乎早已忘记,日本新干线开通第一天就出现故障停车,导致大规模晚点;运行七年之久的德国高铁在1998年6月3日突然脱轨,造成101人死亡、88人重伤;至于美国波音、欧洲空客出现过的重大机毁人亡事件,更是不胜枚举。这只能说明一点,高速运行的交通工具是很容易尥蹶子的“烈马”,驾驭它需要足够的智慧和耐心。  

中国人有这个智慧和耐心,懂得失败是成功的先导。可西方一些国家怕的就是这个,它们早已受够了中国制造的低端产品对它们市场的冲击,现在眼看中国又要冲进高铁这个由西方独霸的高端市场,如果放任中国大干下去,自己就快没几碗饭可吃了。这决不能答应!  

于是,当中国高铁闪亮登场之时,它们指责中国高铁是“盗版”、“剽窃”;当中国高铁发生事故之时,它们更是抓住难得机会,利用自己早已收买、裹挟的中国个别媒体,借助一些“砖家”之口,鼓噪舆论,把中国高铁说得一无是处,试图造成民众对中国高铁、中国铁路的强烈不满,进而在“打破垄断”的旗号下,引进外资、“撬动中国铁路改革”,直至全面控制中国铁路的核心技术和巨大利益。  

这样一来,中国“卖高铁”的机会就化为乌有,中国铁路国有国营的局面就彻底打破,而西方除了可以挽回“自尊”、保住高铁技术的市场份额外,还可以极大地推动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促使中国更进一步向“正常国家”靠拢。  

除此之外,据说高铁本身还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如果中国高铁一破产,那种高速而隐蔽的大规模军事调动就无从谈起了。借用网上盛传的美国退役海军上将Hyman George Rickover的说法:“十艘航母也比不上一条高铁对美国的威胁大。”未来20年内,中国将需要从美国进口3700架波音飞机,而中国高铁的出现基本上让波音公司的订单泡汤,如果高铁接通全世界,波音公司必然破产!加上高铁不烧石油、不走海路,美国以后拿什么来控制中国?十几艘航母岂不成了摆设?所以,美国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去破坏中国的高铁技术,最低目标是把它局限于中国国内,通过损毁其形象,让其他国家敬而远之!  

还有一点,据说中国高铁在建设中出了不少贪腐。如果能借助一场事故,让媒体把这些贪腐全部捅漏,必然掀起轩然大波,引发民众对政府和执政党的强烈不满。如果炒作得当,闹成一场什么花革命也说不定。那样的话,西方梦寐以求的大功就告成了。  

或许是过于敏感,或许是杞人忧天,但牢记一点,有备无患。  

襁褓中的中国高铁确实有点踉跄,但它毕竟在世界铁路史上“举世无双”。不怀好意的境外媒体“攻击一点不及其余”,可我们有理由相信,经历了一场特大事故的中国高铁必能知耻后勇、重拾信心,从多方面改进工作,特别是突破关键技术、加强管理,在负重中挺直腰杆、安全前行,在世界上站得住、立得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