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割青麦,指责不到农民头上,极有可能是一场流量闹剧

火烧 2022-05-1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指出割青麦并非农民责任,而是商贩与政策因素导致,流量闹剧背后缺乏理性分析,强调粮食用途多样性,揭露阴谋论无实质意义。

  青储小麦突然火了。

  有人咬牙切齿、痛心疾首地大声疾呼:

  “不能浪费粮食!”

  “农民要有家国情怀!”

  “一定是美帝的阴谋!”

  “管仲的事忘了吗?!”

  好吧,咱们讲讲理。

  先说农民本身。

  这件事情你尽可以指责唯利是图的商人,指责美帝,但无论如何也指责不到农民头上。

  一亩1500,换你你也卖。

  网上有专家说小麦的收购价能到1块6一斤,那纯粹是放屁。往年农民收上来直接卖大概在1块到1块2之间,低的时候能到9毛,烧了高香能卖到1块4。一亩地高产的话大概能打1000斤,也就是说亩收能到1200块,撑死1400块。

  但是还得刨去后面这20天左右的水肥、收割、晾晒等等环节的费用,农民还得承担这期间的风险,比如晾晒时的一场大雨。最后一亩地能挣多少钱呢?

  前有专家提议不让用收割机割小麦,怕污染环境,后有空气检测站禁止收割机下地,还得保证城里人能吃到便宜的粮食……不能什么好事都让你们占了吧?

  指责农民的人,不妨自己掏钱去保麦。

  再说说阴谋论的观点。这就得跑跑腿了。

  在大众传媒领域,过于技术性的问题没必要谈,外行始终是外行,纠结技术性问题会让外行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境地,也会让解释问题的人陷入“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的尴尬境地。

  我们说点大家能完完全全听明白的。

  媒体报道说割青小麦是做饲料用的,即所谓“青储”,每年都有,不是种小麦的、做饲料的、养牲口的往年可能都不知道这个概念吧?

  制造焦虑除了能刷流量充实钱包外没有正面意义,我们查一下嘛。为了避免查到的资料受此次事件的影响,我们一律采新闻事件发生之前的报道。

  首先,什么是粮食,或者说粮食都去干了啥,即粮食的消费的方式。

  当前我国粮食消费的主要方式有: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种子用粮、贸易用粮以及损耗。(潘月红,当前我国粮食消费现在及发展趋势浅析,粮食问题研究,2007.1,12-16)

  有人又要说了,“小麦是主要口粮作物,不能用于饲料!你们这是危害国家粮食安全的阴谋!”这也是纠结的重点,其核心观点是:小麦被用于制作饲料,是浪费粮食。

  那我们单说小麦。

  小麦的需求主要包括食用需求、工业需求和饲用需求。其中,饲用小麦受小麦品质、玉米与小麦差价等因素影响,近20年在700万吨至3500万吨之间波动。(人民网,今年小麦种植面积、产量有望“齐增”,2021.03.31)

  下面这三张图分别是2000-2020年20年间小麦饲用量、小麦和玉米价格、小麦玉米价差的波动情况:

  (资料来源:环球粮机网,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详见《中国粮食经济》2021年第6期)

  再看看最近的小麦和玉米期货价格:

  小麦冲高回落,而玉米价格都快涨到天上去了。市场对二者的价格预期很明显了。

  我想这些足以说明小麦用于饲料只是常规操作了吧。

  如果这些还不足以说问题,我们以“小麦 饲料”为关键词,去知网上检索一下相关论文,看看有没有相关的研究,从而佐证有没有相应的产业,以此佐证小麦用于饲料是不是常规操作。

  去年有篇论文对小麦青贮技术做了总结性介绍:

  这里面第一段就说了小麦的饲用价值为什么受到关注。

  咱就再罗列几个论文、专利、标准的标题和时间好了。毕竟这玩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严谨的,不会跟某些人一样搞什么“震惊!”、“快看!”、“不得了!”之类哗众取宠的标题,还是能总结文章内容的。

如果嫌近两年的不足以说明问题,还有更早的:

  注意看,有一篇1989年发布的标准,题为《饲料用小麦》。我查了一下,是GB,国家强标。(我实际上不指望“震惊”的人能明白国家强标是个什么概念。)

  面对这些证据,如果还有人相信青储小麦或者饲用小麦是什么美帝的阴谋,那我只能说,美帝可真够下本的。

  虽说从朝鲜到南联盟,从伊拉克到叙利亚,从新疆到香港,以及近来的乌克兰,我是相信美帝什么狗屁龌龊事都能干得出来的,但美帝还没牛逼到这种程度,目光也没长远到这种程度。从现有的证据来看,如果这真是美帝的阴谋,那它至少提前35年就得开始布局,那会儿苏联还在呢。1989年的时候福山刚刚发表他的“历史终结论”,美帝那会儿可是自信得很呐。

  这次事件,不过在特殊的国际背景下的一次闹剧,说白了就是某些人想借机刷流量而已。

  1500块一亩的青小麦,饲料加工商只能吃掉一小部分,即饲用只占一小部分,因为它不是主要饲用作物,市场需求就那么多,不会对口粮形成什么威胁,而且肉还得吃啊。

  不信你们找河南、山东等地的麦农问问,看看他们有几个按这个价格卖出去了,卖出去了多少。

  如果说真的对粮食安全有什么威胁的话,那就是有的人受了蛊惑,自以为发现了商机,想当把中间商赚差价,加杠杆找麦农大量收购,然后丝毫不意外地卖不出去,造成粮食浪费。

  至于说农业农村部的发文,我想一来可能是有类似的担忧;二来是今年国际粮食局势确实紧张,本着能省一点算一点的心态未雨绸缪;三来是确实考虑到当前的特殊环境,要调查这些青小麦是不是被作为青储饲料了,总量上有没有异常增加,这也是真正要紧的;四来嘛……刚被“错时种地”搞了一波,不想再成为舆论场上被口诛笔伐的对象,就借坡下驴了。

  (ps:其实我觉得第四点才是主要原因,把青贮和毁麦放到一起,这个意味很强烈了。)

  最后再说两件事:

  1、我查资料的时候发现这玩意实际上应该叫“青贮”,不知道哪家媒体最先传成了“青储”,真是学话也学不明白。

  2、如果读者中有相关从业者,特别是麦农和饲料商,欢迎在评论区补充技术资料,除此之外的评论我就不放了。尤其是按亩付钱而不是按重量付钱这一点,希望有业内人士解答一下,看看到底是习惯做法、谣言还是真的另有故事。

  这么简单的事非得把美帝拉进来,看来这美帝也属于流量密码啊。像我这种摆事实讲道理、不贩卖焦虑的文章肯定没有流量。

  不信的就不信吧,都是美帝的阴谋就对了,赶紧焦虑起来吧。

  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少浪费点食物来得实在。

  端起碗骂农民,放下碗说阴谋,剩饭倒进垃圾桶,拿起手机危言耸听,抄起键盘贩卖焦虑……什么玩意。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