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革命的持久性和艰巨性
文章探讨文化革命的持久性与艰巨性,强调其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意义,涉及思想解放、人民民主、无产阶级专政等核心议题,分析其历史背景与现实挑战。
文化革命的持久性和艰巨性
毛泽东同志讲过:文化大革命,十年八年要搞一次。我们一定要记住伟大领袖的教导。这就说明了文化革命的持久性和艰巨性。文化革命既要是人民解放的先锋队又要是保卫人民政权的思想长城,他要始终在人民群众中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开展。这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
如果只是把文革瞧作打倒走资产阶级道路的当权派,只是把问题简单化了。我们知道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同资产阶级革命有着本质的区别。资产阶级革命只是把人民当作革命工具,而社会主义革命革命的主力是人民,解放的也是人民自已。这就要求不同的的思想解放路线。
社会主义革命的最后目的是走向人类大同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目标解示起来需要时间这里就不提了,但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和“物质极大丰富”这样的字眼,确实很多人民都不太清楚是和含义,可能很多共产主义者自已也不清楚。光这几个词就够我们解示半天的,如果解示不通,就等于是理论不通,就无法说服人家跟你走。
社会主义的思想解放是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目的是维护和发展生产资料公有制,使绝大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资产阶级的思想是以个人主义为原则的,是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这完全是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因为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这自然就出现了一个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在三湾改编和红军时期建立起士兵委员会,建立起官兵平等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到了建国以后,就应当继续这种基础上建立党和人民在政治一律平等的人民新型政权。但事实上,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沿用了等级制度,建立起一个国家机器,渐渐地的有些脱离群众。共产主义者没有自已特殊的利益,既然没有就应当没有等级工资制,而领导干部就不应当有任何特权,还应当继续合人民联系在一起。
因此,事实上,等级制、军阶制、领导干部的特权都不是马列主义建立新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政治模式。实际上等级制不是无产阶级的东西,既然不是无产阶级的,那就是剥削阶级的。二者必居其一。而等级制的形成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是在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这和当时对敌进行军事斗争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因为军事斗争需要快速的作出决策。他本身是一种军事体制。
写到这,体制问题又出来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的镇压工具,而政府、军队、法庭、监狱,是剥削阶级镇压劳动人民反抗的。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镇压对象和资产阶级的镇压对象是不一样的。他们广大人民群众镇压剥削阶级分子反抗的工具。专政的另一面是民主,人民民主专政就意味着这是一个绝大多数人民主的政权,也意味着广大人民有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权。任何重大事务都要经过全国绝大多数人民的同意才行。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革命家,当他从理论上认识到这个问题后,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之后,经历了大跃进之后,他开始下决心要修改原有的政治体制,使人民能够真正的当家作主。
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并非易事,如果说,当年的技术条件不允许的话,现在的技术条件好象已经接近到来。一人一票的选举,一人一票决定国家重大事务和重大法律是可能的吗?人民又如何保证这些决定和选举和法律最后成为文件在柜子里睡大觉呢?
没有政治权利,已经到手的人民经济利益也会丢失,这些事情已经从“国企改制”“教育产业化”等等许多方面瞧到了,得到了教训。进入一个真正人民民主社会需要相应的文化条件,但不是说要的太高,只要全国人民有小学文化也就足够了。当然水平更高一些则更好。因为对马列主义的认识程度,会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在建国时之所以无法立即进行,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如果建国到1965年,还不进行这样的文化革命的话,再想进行就有些太晚了,所以文革发动的正是时候。毛泽东同志不愧为伟大的战略家,他总全上把握了这个局面。毛泽东同志把真正人民民主的种子洒向了全体中国人民。
但是文革是十分复杂的事情,对人民来讲,不仅要懂马列主义理论,而且还要认识清楚文化大革命的艰巨性和持久性。到我们还无法找到一种真正能实行人民民主的权利时,党内还会出现走资派,毛泽东同志管他们叫做官僚主义者阶级,用来和官僚资产阶级进行区分。因为这时,党内确实还没有出现官僚资产阶级,正在由官僚主义者阶级,通过走资派,蜕化为官僚资产阶级。而改革的30年,确实证明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预见。
官僚主义者阶级是在中国人民大革命过程中一点点形成的。主要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红军干部和八路军干部,还有就是白区的地下党人员。这些人在建国后都身居要职。他们之所以能身居要职,是在建国前28年的浴血奋战中建立起了政治资本。政治资本同样也是一种资本,这就象女明星的大腿和脸蛋能成为资本一样。当他们开始讨要肩章上的芝麻绿豆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忘记了那是倒下的多少革命烈士换来的!中国人民大革命中,有300万革命烈士和2000万革命群众牺牲。而他们却在要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红顶子。当然个人主义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可以在革命的过程中清除掉。文革以后的事实证明,大部分老同志还是能保持革命晚节。要不公有制改私有制就会在改革开放刚开始时发生。正是因为这些老同志一个个的下了台,后继无人。才让文革中的逍遥派占了便宜。而文革中的逍遥派,的阶级出身大部分都不是很好,大部分都是地富反坏右家庭的成员。实际上走资派与逍遥派合流一起镇压了造反派。走资派与逍遥派合流的合流,实际是官僚主义者阶级和前国民党反动派的合流。
文革实际上要解决:打倒当权的走资派,培养革命派,传波人民民主思想的三大任务。这些任务都完成了一部分,但是没有彻底完成。当然,也不可能彻底完成。
文革的艰巨性在于:当时中国人民对马列主义的认识程度并不高,对社会主义认识也不是很清楚,对为什么会出现走资派也不明白。文革的长期性在于:共产主义接班人是要一代代培养的,不是培养一次就可以,这就是为什么十年八年再来一次的原因。所以根本上,还是要找到一个劳动人民能真正当家作主的办法和体制。而这种办法和体制已经呈现出来了了。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