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荒于何?
柴油荒于何?
1 正常的供应,不正常的需求?不正常的供应,正常的需求?
对柴油的需求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柴油发电、农业渔业机械用油、运输用油。影响柴油的供应的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产量、净进口量、库存量。
农业渔业和交通运输用油一般来说是一定变化规律的。在播种和收获季节,农渔业用油会增加。而交通运输的用油则会随着一年中的节假日变化而变化。从新闻来看,应该说春节时柴油用量会大大增加,此时的柴油的需求是一年中的最大的。
一年中的六七月份是柴油需求淡季。从六七月份到春节,柴油的需求开始增加。而柴油荒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开始显现出来。
在今年的柴油荒中,提的比较多的是柴油发电的原因。
为了十一五规划中的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在这最后时刻,“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为了减排,拉闸限电。
拉闸限电,用户没法管,但用户中的企业及其他社会部门生产、活动却不能停,于是柴油发电便出现了(因为柴油发电并不计入统计数字中,有此可以看出所谓的统计的虚假性)。
柴油发电需用油,而今年的上下一致的行动,似乎使得柴油发电较之往年迅猛了许多,这样正常供应无法满足突然出现的大的需求,柴油荒出来了。
需求真的就被刺激的达到连正常供应都无法满足的地步了吗?
一些数据表明柴油发电的用量并不是很多。
一升柴油的正常的价位是6.4元,大概可以发4度电即用柴油发电的成本大概是1.6元每度。而工业用电的正常价格是每度0.7元。这样一算,若企业用柴油发电来驱动生产,便意味着每度电亏损0.7元。这样的成本计算还不包括相关的设备的采购。在这种成本下,企业可能连续两个月去高柴油发电吗?
因拉闸限电所导致的柴油发电中柴油用量的增加也不是达到可以引起如此大的柴油荒的程度。根据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晴的计算,拉闸限电省份柴油每月需求平均增加10万吨。而以浙江为例,再去《浙江省成品油油库发展规划2005——2010》中预测称,柴油每月消费量为120万吨左右,因柴油发电带来的增量占消费量总量尚不足10%。
以上两个数据表明即便今年出现拉闸限电、柴油发电增加的情况,但是这个情况并不足以使市场对柴油的需求增加到引发排队加油、不给加满油的情况。
市场对柴油的需求的变化趋势和往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我们再来看看柴油供应方面的情况。
下半年开始,中石化、中石油及一些地炼的炼油厂进行大修,持续数月,产量下降明显。
关于国内成品油的库存问题,这里有一种宏观上的计算方法即产品的表观消费量。表观消费量=产量+净进口量=库存量+实际消费量。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6月份国内柴油产量为1333.8万吨,进口柴油数量为8.3万吨,出口柴油数量为26.9万吨,6月柴油表观消费量为1315万吨左右。照此计算,7月份国内柴油表观消费大致在1300万吨左右,8月基本略低于这一数字,而到了9月份这一数字变为1289万吨,基本呈现递减态势。
而根据柴油需求的变化趋势,六月份往春节,柴油需求量是在增加的。虽然六七月份一般是我国柴油出口增加的月份,但是表观消费量在六七月份则几个月中较多的。在需求不旺的情况下,这种表观消费量的大小表明的是库存的增加。而中石化等主营单位开始在6月建仓柴油库存。
柴油的存储较之汽油要容易,而汽油并未出现想柴油这样的供求不平衡的情况。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的是,供求关系中的供应在减少,并且因为炼油厂的大修,这种减少是明显的,而需求则是较之往年的需求变化却未出现大的变动。这样,柴油荒中的供小于求就不是需求超过正常的供应的问题了,而是不正常的供应无法满足正常的需求的问题了。
2 柴油荒中各方表现:
直接参与到这次柴油荒中的各方大致如下:政府、柴油供应方、柴油需求方
柴油供应方的先头兵是加油站,而加油站又有民营和石油集团的加油站。民营加油站的购进卖出类似于从批发市场上进货,然后倒手卖货(批、零)。而石油集团的加油站则是类似厂家直销,不过这里的厂家直销并不比零售便宜,甚至更贵。插一句,民营加油站可以生存下来的,一般靠的是价格。而石油集团的加油站貌似不屑于加入到价格战中。
上面论述了柴油荒的问题出在不正常的柴油供应上。作为柴油的直接供应的两大方面,在民营加油站中一般出现的是批零倒挂现象(批发价高于零售价,意味着亏损)。
在石油集团的加油站则是申请更多的柴油,向集团总部申请更多的配额。从新闻中看到的中石油和中石化在为增加炼油产量积极努力。
地炼也在积极开工。
同时国外的柴油贸易商也在积极行动。
各省政府则是要求石油集团的相应公司发挥柴油销售主渠道的作用。适度增加油品每日供应,不论是向上级部门争取配额还是增加其他油品货源。各部门联合行动,打击在这过程中的囤积居奇等行为。
柴油需求方:排队加油,等待。黑市交易。
3 央企和国企?
在这个问题中,大型的央企中石油中石化扮演的角色是关键的。
有人就说了,垄断是导致这次柴油荒的关键,所以我们要打破垄断,要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国家的石油市场中。这样的话,在供求双方中,力量都是未经整合的,是分散对分散,这样需求方会得利。
也有人说,这怎们能行呢?石油是国家的重要的战略物资,这样的行业怎能让其他的非国家的力量参与进来呢?垄断对国家是安全的。
在“当垄断可以给国家带来安全时,我们并不反对垄断”的逻辑中,有一个前提:国家安全,那么人民生活安全稳定。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特殊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的教育给我们的思考隐含了一个前提。
垄断方是国家,而国家又与人民同体、同利益,那么垄断的利益和诉求就是一个环形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中的是人民的利益。在这样的结构中,垄断是对人民有利的。
当我们那这句话来为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央企的行为作出解释时,就需要考虑现实的情况是否符合这句话中的逻辑条件。
如果我们去查一下有关央企的资料,可以发现的是央企的所谓的人民性处于衣服状态。央企的利润是如何取得的。一方面是以国家的权利掌握了垄断权,另一方面参与到市场中去。讲来讲去,还是按照市场中的利益至上来进行利润的获取。同时,我们再看一下,央企的利润是如何分配的。首先是关于央企中的领导工人工资间的差距,央企领导和其他行业工人工资的差距。通过这次的柴油荒中的中石化和中石油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运行目的在何。
这样,以上逻辑中的垄断的人民性的缺失,导致环形结构变成了金字塔结构。这样,所谓的垄断使得人民安全稳定就是不成立的了。
这句话在现实中的应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国家的战略性的行业的垄断权、决断权是否真的就在我们国家手中了。而这个问题就牵扯到关于这次柴油荒的另一所谓的根本解决之道:开放市场,竞争的引入。
我国加入WTO以后,各种开放已经进行,国际大资本纷纷进入中国。我们可以看到的所谓有了竞争的市场领域的涨价问题如粮油并不是如想象中的造福了消费者。
在竞争有利消费者的逻辑中有一个条件是必须满足的:供方的局面必须一直保持分散,不能出现力量的整合。这样在供求中才会使得供求双方的力量达到平衡,才能有力于消费者。
但是,现实似乎总是和这些人说的相反,尤其是在一个国外是成熟的大资本的国内市场中。由于关系到国家民生的市场行业的参与门槛较高,所以当开放竞争(不论是否向外资开放,外资都会想放设法德介入到国内市场的竞争)时,参与到市场竞争的本身就是大佬了。而这种情况本省就是供方力量超过客观上分散的消费者的力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肥肉已经给割下来,供方的竞争不过是在争夺消费者这块肥肉,谁吃的多少问题。我国粮油市场上的局面便是如此,主要的供应商是国外的一个粮油集团益海嘉里(国内市场最大的供应商)和中粮集团。可是粮油涨价依然不可避免(此处粮油的涨价是否真的是大豆涨价,大家可以看一篇文章:《食用油涨价背后有玄机外资粮油寡头谋中国市场》)。
从以上的论述中也可以看出的是,我们国家所谓 的战略性行业 的垄断权并不一定就在央企手中。利益并不归到人民手中。
以上两种说法归纳起来大致如下:关于引入竞争的说法是建立在供求关系中的供方力量分散,达到与消费者力量平衡的情况可能的情况下。他并没有否定利益和诉求不同对像的金字塔结构。
而关于垄断比不垄断好的说法是建立在供求关系是一个利益和诉求是一个环形结构的情况下。
柴油荒的问题既不是国家推行战略性产业国家垄断的必然,也不是靠竞争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供求中的利益与诉求的环形结构的建立即满足民需的央企为国企、国企为国、国为民。而这个变化不是几个人央企领导人的变化可以调整的,而是需要对这种市场的现实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什么是经济的目的有一个符合事物本质的认识的前提下,对现在的一些不太符合这些认识的事物的改变。
。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