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保3席是大胜
五都选举的结果是国民党赢了其中3席,民进党保住了原来的两席,也就是各自都保住了原有席位,但总得票数输了对手40万张,为何还要说国民党大胜呢?
首先,虽然还是5个都市,其实是升级版,辖区比以前大多了,五都总人口占台湾的近60%,此3:2非彼3:2。这一点不足以说明蓝胜绿败,因为蓝绿市长的辖区同时扩大了,只能说选举结果不是简单的各自保住了原有席位。略微能说明问题的是,最大的直辖市新北市被国民党抓住了,首府的议员席位超过了半数。
其次,国民党操盘手金溥聪在选前就明确将市长席次放在比总得票数更重要的位置,也就是先拿下市长再说,并举上一次的高雄市长选举为例。上一次,陈菊只赢了国民党候选人黄俊英1000票,而且选举结果备受质疑,但在执政后,陈菊就有机会使自己站稳脚跟,以至于这一次大高雄市长竞选中,陈菊的民调一直遥遥领先。将市长席位放在总票数前面,金溥聪的战略是正确的。
再次——说“再次”,其实是最重要的,郝龙斌和朱立伦分别战胜了各自的对手苏贞昌和蔡英文,后两位在民进党中的地位是最高的,也是民进党预备于2012年推出与马英九决战的角色,打掉蔡苏,民进党很难推出与马英九比肩的候选人。前体操选手谢长廷身段过于柔软,一会儿说败选后退出政坛,一会儿又说放不下台湾人民,还要拔剑再起重出江湖,就是在绿营中也是信用丧失殆尽,况且还有个邱毅随时准备将焦点对准他,要知道,邱毅的“老朋友”陈水扁已经铁定坐班房了。
回顾投票前的形势对于理解后续发展会有帮助。
选前最有把握的是大台中,国民党候选人胡志强是升级前的现任台中市长,政绩不错,平易近人,语言生动。正是因为胜券在握,蓝军多少会有所松懈,并刺激民进党秘书长苏嘉全勤于上山下乡拉票,民进党也指望在大台中选战中翻盘。这就是开票后胡志强与对手票数相差不大的原因,勤能补拙也。蓝军的松懈让大台中市的派系斗争害苦了胡志强。当然,毕竟是大台中市长选举,国民党不可能太松懈,松懈是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不会像在台北市和新北市那样着急万分。
台南和高雄,绿营经营太久,国民党几乎没有胜选的可能,所以不敢推出超级选手。陈水扁的老家台南,蓝营连丁点获胜的机会都没有,台南普遍贫穷,民众受教育水平不高,激情大于理性。高雄还有那么一点点可能,不过,脱离民进党参选的杨秋兴从中搅了一局,对国民党候选人黄昭顺是大大的不利。杨秋兴是不满民进党初选而脱党参选的,要获胜,必然集中火力攻击现任市长陈菊,这会赢得浅蓝民众的好感,而亲民党的宋楚瑜亲自为无党的杨秋兴站台助选,更是分化了蓝营的选票。杨秋兴自然也会吸收部分绿营的选票,但吸收的蓝营选票更多。国民党输民进党总票数40万张,大高雄“功不可没”。国民党在高雄是最为难的,在民进党的陈菊和无党的杨秋兴之间,国民党宁肯看到杨秋兴获胜,综合分析杨秋兴,此人并不属于深绿成员,最后一刻,国民党内部肯定考虑过放弃自己的选手黄昭顺,转而集中精力扶杨秋兴,因为从民调上看,黄昭顺已经不可能当选。但是,这里面还牵涉到一个国民党在高雄市的议员席位数量问题,所以金溥聪没法弃黄保杨。
再看看首府台北市。从履历和声望看,郝龙斌对苏贞昌没有优势,郝的优势在于台北一贯是蓝大于绿,大概在6:4,最低不会少于55:45。从个人能量看,郝龙斌是洋博士,学历远胜苏贞昌,现任市长的身份对他也有加分作用。郝龙斌为人正派、办事稳重。此外,其父郝伯村当年是国民党中的超级大佬,家族的光环还是能发挥一定作用的。苏贞昌的优势在于行政履历不输于郝龙斌,美丽岛案名律师身份证明他能言善辩,而郝龙斌刚好略显口拙。顺便说一下,本人实在听不惯苏贞昌和谢长廷等民进党人的口误之多和语法之乱,马英九这一点比他们强太多了,后者只要到北京培训一个月就能达到去孔子学院当汉语老师的水平。苏贞昌还有个绝招,那就是民进党的奥步,不过金溥聪反应迅速,花博弊案很快就真相大白,从而快速止血。
综上所述,郝龙斌对阵苏贞昌,其实是很玄的,其获胜几率取决于投票日台北市的天气,天气越好,投票率越高,胜算越大。刚好27日早晨台北市天气大好,最坏的情况也就是郝龙斌险胜,苏贞昌没有翻盘的机会,这得感谢中国中央气象台投票前一天就让台北市阳光灿烂。选前连胜文遭枪击拉大了郝苏的票数差距,或者说确保了郝龙斌获胜。连胜文在辞去党中央的官职后并未放弃对党的支持,几乎是对党有求必应,将郝龙斌的选战当做自己的选战。连宋败选也和国民党没有及时清除李登辉有密切关系,国民党已经欠下连家很多了,如何弥补连胜文是后话,暂且不表。
连胜文中枪后,蔡英文只是反复强调枪击案“与政治无关”,绝口不提“谴责”二字,令人寒心,反倒是国民党,在连胜文送医后,即时如实告知民众伤情,老父亲连战的高风亮节更是令人敬佩,这和陈水扁肚皮擦伤时,民进党操盘手对案件和伤情神秘化的处理形成鲜明对照。因为显然是朝死里打,非但毫无“苦肉计”的操作空间,反而激发了蓝营民众的投票热情,对其他国民党候选人也是有帮助作用的。马英九要否为枪击案这种重大恶性案件下台呢?不必,不管是政治因素还是地下赌盘所致,这类事情在马英九之前就存在了,说老马有责任是事实,台北市也是马英九的管辖范围,但直接的责任没有,说郝龙斌要为枪击案负很大的责任更是不切实际。
很有必要再回到朱立伦的选战。由于是国民党副主席对阵民进党正主席,况且此时朱立伦的官职相对于其年龄已经够大了,换谁也不情愿出战,但朱立伦犹豫片刻就应召出征新北市。其实国民党也舍不得出朱立伦这张王牌,因为此人不但形象清新,而且素质极其优秀,政绩与民望一直很高,履历又完整,也和马英九一样是逢选必胜,而郝龙斌有个略显口拙的缺陷,不属于那种一出场就能让民众情绪沸腾的明星,马英九之后,唯有朱立伦最合适,一旦“储君”败选,金溥聪非辞职不可,而朱立伦也将淡出政坛休养生息很久,失去金溥聪和朱立伦这两员大将,成立100周年的国民党会陷入和当年败退台湾时烈度相似的困境。蔡英文也不愿“御驾亲征”,因为一旦败选,个人政治前途就会陷入极度的危机之中。
打掉了民进党的一二号人物,意义不是获得3个直辖市的执政权可以比拟的,而其原因,除了候选人自身的优秀,大环境还是决定性的。两个大环境:1、国民党重新上台后,两岸经贸往来活跃了,这让蔡英文不敢和国民党候选人面对面辩论经济问题,而国民党也采纳“穷寇莫追”的古训,只保住这个成果而不扩大,并没有咄咄逼人地非要与民进党争论两岸政策不可,但选民都知道是民进党不敢谈,不敢谈经济,老百姓哪能放心啊!2、民进党的政治生态。蔡和苏问鼎2012的心态都非常强烈,两个市长候选人谁都不肯表态做完4年任期,郝龙斌和朱立伦准确地捏到了蔡苏的痛处,到了投票前,几乎是朝蔡苏的老伤口撒盐——你都不敢保证当选后干完任期,还称得上爱这个城市吗?
关于2012,国民党的这场胜利是大有帮助的。钟摆效应在台湾和在美国不一样,盖因为台湾的人口规模比美国小太多了。共和党与民主党各自都有一批出类拔萃的政治人物,前面倒下一个,后面还有一批,台湾人口太少,国民党和民进党各自的政治明星都寥寥无几。而且由于蔡英文和苏贞昌同时败选,这就激发了三四号人物的政治激情,但三四号人物和一二号人物的政治实力相差太大,蔡苏未必会因为败选而放弃争夺2012,内部的惨烈斗争不可避免,尤其是,初选胜出者也避免不了党内外的奚落。相对于在野的民进党,国民党只要将开放两岸的趋势变成选民口袋里的钞票,胜选的希望就大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