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献爱心

火烧 2011-08-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献爱心现象的出现背景,分析其与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迁关系,强调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反思当前社会的贫富差距与爱心捐献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大地出现了一个光辉的词句,和动人的行为,这就是‘献爱心’。

   ‘献爱心’就是献出自己的爱,拿出自己的钱,捐献给和救助有困难的人和地区。从 领导干部到企业家,个体户,也有各界明星。特别是文艺演出,也成了没捐和捐献筹资的平台。农村的领导也搞一个红箱子,上写献爱心,挨家挨户的去收爱心。更为令人关注的是小学生也在献爱心,捐出了多少不一钱,可他们捐的是父母的血和汗,成为媒体的亮点。这是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但是,也反映了贫穷和落后在困惑着一些人,财富和分配不公在富有着一些人。

      献爱心在计划经济时期没有这词,在毛泽东时代没有这意。那时候人们不知道、也不需要他人施恩。人人都在奋斗,都在奉献,他们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靠山,他们无所顾及,他们只是一心一意为这个民族,为这个国家,出大力,流大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们也不需要再去献爱心。但是那个时代也是有爱心的,并且是高尚的爱,是无私的爱。雷峰钱不舍得花,寄给了人民公社;工人是不分上下班,不分星期天,都在自觉的加班加点;农民是不讲任何报酬,不分昼夜的去战地斗天,兴修水利、平整土地、改造生产条件,创造稳产高产;英雄模范人物层出不穷,他们的共同语言是这里危险我来,把生命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命的希望让给别人。他们的爱心不是一时的,也不是在电视报道的那一刻,而是为革命的事业、人民的利益献青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他们的爱心是何等的高尚,何等的伟大。如今他们发如霜降,他们的当初好像被遗忘了。

   ‘献爱心’在今天为什么会出现连续不断?这来源于国营、集体的经济解体,都成了个体经济,劳动力的财富积累都流入私人腰包,国家没有力量,集体没有能力,承担和抗拒自然灾害已无能为力。所以献爱心是动员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的一种方式,在这时其实又体现了集体主义的力量。这充分说明一家一户的个体经济是无法抗拒天灾人祸的。

       献爱心是我们重新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救穷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