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泰国局势走向猜想

火烧 2010-05-19 00:00:00 国际纵横 1030
泰国政局持续动荡,红衫军与黄衫军冲突不断,经济结构单一导致社会矛盾加剧。他信财产被没收成为导火索,泰王影响力减弱,局势走向充满变数。

泰国局势走向猜想  

导语  

泰国政局的动荡还在持续。5月17日,泰政府两次向红衫军发出最后通牒,并考虑暴力清场。纵观泰国的历史,实行民主70多年来从来就没有长时间的安宁过,究其原因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以往大变局有国王调停,目前却似乎进入了后普密蓬时代。
    当然,我们无法通过观察提出解决此类民主进程中遇到难题的办法。对于这样一个动乱不断、无人能主的国度,我们仅对它的乱局走向做出一些粗浅的猜想。

单一经济结构 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  

“红衫军”此次街头运动,反映了泰国社会背后的结构性问题。从经济角度看,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由泰铢引发以来,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再遭冲击,泰国经济屡经风霜。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泰国经济,严重依赖外部经济的景气度,一旦外部经济变坏,其支柱产业就会遭受寒冬。结构的单一性决定了经济的不稳定性,也导致了社会情绪的不稳定。  

政府腐败 红黄战争周而复始  

自从支持前总理他信的“红衫军”与反对他信的“黄衫军”成立以来,泰国的街头政治就具备了与众不同的特点,即明确的权力诉求。从根本上说,“红衫军”和“黄衫军”不只是缘于他信而存在,更是缘于深层次的问题,政府腐败,社会财富占有的不均导致了群体对立街头化。从“红衫军” 的角度说,“黄衫军”背后站着的是少数既得利益集团。从“黄衫军”的角度说,“红衫军”背后站着的是急于获得权力削减他们现有财富的人。  

导火索:他信14亿财产被没收  

简单来说,此次泰国政局动荡是泰国农村的草根阶层希望通过示威游行等活动,争取在政府中能有更多话语权。他们的活动遭到泰国国内精英分子的反对,包括富人、军方成员和政府官员等。而直接导火索是泰国大理院判定没收他信在泰国境内的14亿美元资产。他信在任时实施了一系列向中下群体倾斜的经济政策,成功地将自己塑造为中下群体的代言人。  

调停者泰王:选择缄默  

纵观泰国历史,泰国军人政府、民选政府走马灯式轮换,但唯一不变的是国王,是国家最稳定权力中心。现任泰王普密蓬在位60多年,泰国发生过近20次政变、总理也换了20多人。因此,泰政坛大事没有国王的支持都要失败。 面对近20年来泰国的持续动荡,泰王从未直接站出来高调介入争端,而是任由并无兵权的总理处理危局。2006年军事政变时,泰王保持了缄默,他信成了漂泊海外的流亡政客。  

年事已高 影响力减弱  

泰王在泰国的影响力从来毋庸置疑,在1973年和1992年,他曾用一番话迅速平息大规模的流血冲突。此次却缄默,美国《纽约时报》分析称,这可能意味着,现年83岁的普密蓬国王在泰国国内的影响力开始衰退。普密蓬国王今年已经是83岁高龄,加上去年9月因肺炎入院接受治疗,身体状况欠佳,民众对泰国的未来更加担心。而目前泰国国内草根阶层和精英分子之间的分歧已变得太深,双方的怒火不容易抑制。也许在泰王眼中,泰国的政治冲突也没那么容易摆平。  

听命于国王的军队内部分裂  

除了泰王的健康问题,军队内部的分裂也让泰王在这一事件上需要三思。军队中,在是否支持前总理他信问题上的立场之分早现端倪。一些熟悉军界的泰国政治分析师透露,一些士兵来自平民阶层,他们的家人依旧贫困,他信的草根惠民政策赢得了贫民出生的士兵支持。此外,他信被推翻后,军队中与他交好的高层军官遭罢黜或降职,这些人难免暗中支持“红衫军”。而泰国军方的头号人物,阿努蓬曾在2006年他信下台的政变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政府武力清场 红衫军缴械  

由泰国政治危机引发的流血冲突已持续数天,曼谷街头的暴力冲突有愈演愈烈之势,“红衫军”领导人更声称“一场内战”正在逼近。虽然没有大规模镇压“红衫军”,但泰国军警已经与“红衫军”爆发了流血冲突。而政府武装武力清场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阿披实选择动武,一定会达到驱散“红衫军”的目的。但不过,从长远来看,这样做得不偿失。  

邻国干预:东盟坐不住了?  

作为东盟十个成员国之一,泰国的政治经济乱局,势必会影响到东南亚的邻邦。刚刚过去的周六东盟秘书长素林终于发言警告说,泰国之乱将损害东盟的威信。东盟轮值主席国越南也向泰国总理阿披实表示,说泰国政局稳定是区内邻国的共同意义所在。新加坡分析人士就认为,这显然显示出东盟不干涉成员国内政的传统正在松动。  

结束语  

泰国是一个特殊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军队甚至前流亡领袖都能轻易影响政局。希望无论谁主沉浮,动乱的结束都能带来民主的渐进成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