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上海这一波疫情,远远超过了我们当初的预想

火烧 2022-04-08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上海疫情持续高增,3月感染人数超武汉当年,三年防控政策引发广泛讨论。文章分析放开与清零的利弊,指出疫情对生活、经济的深远影响,强调防控措施对家庭安全的重要性。

  上海疫情持续高增不下,昨天又新增确诊近1.9万例

  这一波疫情,远远超过了我们当初的预想。

  仅仅只是3月,中国内地感染人数已经达到了103965例。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但是对比一下当年的武汉就知道了。

  当年武汉疫情爆发、解封再到2020年5月16日控制住,那一波疫情确诊的病例也才82947例。

  也就是说,仅仅只是3月,这一波疫情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的武汉疫情。

  之前,我们以为疫情很快就结束了,可是没有想到这一场疫情竟然拖了整整三年。

  自从疫情爆发后,仿佛每一个人都无比焦虑。

  我们每天的日常就是做核酸,看疫情新增,看看哪里成了管控区,再看看自己的房贷和车贷。

  这还只是没有被封控的地方,而被封控的地方就更惨了,每天要抢菜,要担心会不会被感染,更害怕有什么突发疾病发生,紧张的医疗资源无法应对.....

  很多人都陷入一个误区,他们以为只要放开,就可以马上恢复到之前如2019那样一派欣欣向荣的场景。

  但有一个事实你不得不接受——无论我们是放开还是清零,2019年那朝气蓬勃,不用戴口罩的日子,我们是彻底回不去了。

  我知道现在有很多人对“清零”政策有很大的意见,认为花了这么多代价就只是封住了一个“大号流感”,却不管经济下滑,众人失业,许多企业倒闭。

  于是,他们把所有的矛盾和怨气对准了“封控”措施,导致各种事件激发。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旦放开了会怎么样?

  我就说我自己家里,我有10个月的婴儿和在哺乳期的妻子还没有打疫苗,如果“放开”之后,我根本不敢带他们出去玩,因为外面不安全。

  而如果是在清零政策之下,我还敢带他们出去玩,因为知道这里很安全。

  我家是这样,而那些家里有老人,有基础病或者免疫力比较弱的人,会不会也是这样呢?

  我想大家的选择都会是大同小异。

  很多人都以为放开只会越来越好,可是现在放开之后,恐怕会更差。

  很多人可能以为,放开以后,就再没有——没完没了的核酸、没完没了的隔离、没完没了的感染。

  其实并不是这样,放开之后,这些东西还是一样都不会少。

  你想想,如果你得了流感,是不是要休息治疗?是不是要做相应的措施防传染?

  那你凭什么认为得了新冠就不要呢?

  之前有一个博主在法国,法国现在就是放开的,她现在所在的环境就是身边的同事都陆陆续续被感染。

  感染之后都要做核酸,要隔离,要检测,而且这只是第一轮感染,之后还有没完没了的变异病毒来袭,很多人每年都要经历三四轮。

  公司永远都有同事缺席,自己永远都担心会不会被感染。

  很多人有一个错觉,觉得欧美等国家自从放开后,他们就爽得飞起,每天吃香喝辣,日子过得像神仙一样。

  其实并不是。

  就拿美国来说,他们放开之后,今年航空公司取消了上万个航班,因为3000多名员工得了新冠,在家休息。

  过节的时候,消防员、警察病了,无人出警,清洁工也病了,美国的街头垃圾堆成了山…

  就在上海疫情爆发的时候,虽然美国被爆135万例不一定对,但美国依然高。

  其实美国的疫情远远没有结束,一波又一波变异病毒来袭,有专家根据美国现在的各项数据得出结论,美国经济强劲复苏的奇迹不会发生。

  从昨晚凌晨开始,陆陆续续有读者转发南汇方舱的视频给我,当时由于我手机已飞行模式,这几天太累了早早休息,今天中午才看到密密麻麻的求助信息。

  真的那一刻,我都吓坏了,心想不是38000人来援助上海了吗,怎么还有这么多事情啊。

  为了核实信息的真实性,我分别找到读者一一询问,这视频是真是假?有人说不清楚,看到大家都在疯传,觉得很紧急就找我了;也有人说是真的,因为身边就有家人在那里……

  在风扫了一圈,发现这样的例子确实不在少数。

  

  但还是由于视频过于震惊我,在没有更为充分的核实情况下,我还是有点犹豫要不要曝光这事。

  于是我又再去微博搜索南汇方舱,看看到底有没有这回事,结果你猜我看到了啥?

  我看到了不少普通人都在呼吁关注南汇方舱,而这些呼吁的人基本都是住在附近,或者其家人/朋友被拉去南汇方舱隔离的人。

  “如果不算身边人被拉去隔离,说起这事,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能不能关注下南汇方舱!我妈妈确诊一周已经恢复了,但现在还是被拉去那里隔离,想问问她啥时候可以回来?!”

  “我是第一批被送进来的,从此刷新了我对SH的认知。”

  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现在已经不是三年前,我们对病毒有了更多的认识,我们也有了更多的抗疫经验,希望上海在全国各地支援队伍到来后不再会有这些问题,帮助老板姓们打赢这场抗疫硬仗。

  4月4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医护被封控在小区,跟居委会书记电话沟通,希望能回一线工作,书记问了几个问题后哭着回复:“你既然是医务工作者,为了上前线你就去!”

  必须承认,听到他说“我希望你出去能给家里再带点东西回来,也给楼里其他人带一点”,眼眶不争气地酸了,我相信没有人能平静地听完这段录音。

  请大家记住这个为居民安危哽咽的书记,他叫刘苗,是转业军人,在部队待了16年。

  4月6号,刘苗在午饭时间回应,自己当时流泪不是因为压力大,可能是那几天累了点,一边通电话,一边看着小区的医务人员一个人在帮500名居民采样,很想帮忙但帮不了。

  “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个医务工作者告诉我,她想要返岗,就是这样一种对比刚好触动了我,我一下子就绷不住了。我们确实需要医务工作者。”

  基层一线真的不容易,我们要记得每一次核酸检测、每一把送上门的青菜、每一支抗原检测试剂盒,背后都站着一个活生生的人。

  在这种焦灼的大背景下,尽管很不愿意用“投毒”这类字眼,但确实迷惑,那么多上海市民连楼道都出不去,为什么还有人能跑到杭州喝咖啡?等待官方调查结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