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魂”的“物化社会!
文章探讨21世纪物化社会背景下,中国缺乏对应哲学思想的困境,强调需找回哲学‘魂’以应对社会深层矛盾,提出需系统梳理东西方哲学史,寻找与西方沟通的中介。
”儒“,”墨“,”道“,”法“的思想对应的是人类2000多年的农耕社会文明,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的高速发展,我们在21世纪中已经慢慢步入了,或者说回到了接近80多年前卢卡奇卡所描述的“物化”年代了,面对被不断加深的”物化“下的新常态社会,与”物化现象“相对应的现代中国哲学思想到底是什么?难不成我们真的要重新再走一回吗?
如何去面对,管理被不断加深的“物化”社会,就值得我们认真,谨慎的不断敲问,深思,研究和作出直面的回答!
从”猫论“到 “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再到“四个全面”都仅仅是“实践方法论”,而不是“哲学思想论”!以上这些“实践方法论”是无力化解社会在物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的,随着矛盾的累积,社会各个方面必然会发生超预期的现象出现。
当代具有广泛性,又能完整切合中国实际的“哲学思想论”在“物化”的中国当代社会背景下,必须尽快完成提炼,这具有紧迫性!必须集中,配置资源对人类的哲学史,尤其是近现代东西方哲学史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深入,和持续的研究,这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累积!
我们必须要找回我们的”魂“--“哲学思想”,必须要找到与西方哲学思想能沟通的“中介”,这个“中介”到底是什么呢?
或许我们的”魂“就在不远处的那里,只是有没有人愿意找回来,怎么找回来?纵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试想一下,一个没有与不断加深的“物化社会”相对应的“魂”会有多么的可怕,这样的社会它能走多远?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