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要慎解历史!
看了黎阳的《文匪治国国必不国》一文后,我想说几句。
黎阳满篇历数中国文人之罪,历数孔孟之罪。我认为这很不妥。如果在当代独树孔孟的伟大,而忽视其他古人的智慧,这是以偏概全,肯定会出问题的。但如果象黎阳完全否定孔孟之道,完全否定学孔孟之道的文人,那么,也是以偏概全,同样是有问题的。孔孟之道当然不是全面的治国之道,它肯定是有缺陷的。譬如黎阳说里面没有劳动观等,但黎阳要明白:孔孟之道肯定不可能全面的,如果孔孟之道是全面的,要你黎阳干什么?况且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任务,每个人都有他当时的局限性,孔孟也有他的局限性。汉代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有它的时代背景。就像当下时代不是很多人主张独尊马列毛吗?所以,当黎阳用今天的眼光,来审视二千多年前孔孟的时候,不可太苛求。我认为与其要求已远去的古人,还不如反过来要求自己,既然你那么言之凿凿,那么你也可以创造出超过孔孟之道的学问来,以弥补古人之不足。今天的我们必将成为明天的古人,每个当代中国人,更多应该考虑在当下时代,我能做些什么?
黎阳在质问中国文人和仕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中国的文人和仕人是没有严格区分的。曹操是文人还是仕人?诸葛亮是文人还是仕人?岳飞是文人还是仕人?文天祥是文人还是仕人?伟大、智慧的毛主席是文人还是仕人?中国古代很多的文人、仕人,对中国的文化往往有相对全面的了解,从严格意义上讲不能分家的,很多文人既懂孔孟又懂老庄,还懂佛家,他们的思想是杂交的。就像毛主席,你说他是什么家?那些严格分了家的也只是代表他们一家,就是所谓的一家之言。孔孟只是百家中的一家,孔孟绝对不是中国文化的代表,那些鼓吹孔孟是中国文化代表的人,都有他们私人的目的。要么就是一叶障目,不知其他的短视者。但即使是这样,孔孟也绝不是如黎阳所说的那样的糟粕,那样的低级下流。如果孔孟真如黎阳所说的那样,那么孔孟在中国历史中肯定占据不了那么重要的位置。历史从来都有自己的选择,历史也往往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成份。即使有些选择在当时看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有些路是注定要走的。没有人能强迫历史走直线,对于历史来说,有时弯曲的恰恰是最直的。即使明智如黎阳者,也不能说你能超越历史之上。谁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滴微不足道的小浪花。没有谁,历史一样会朝着自己的方向走的。
千江有水千江月,一种历史千种解读。黎阳看历史有黎阳的角度,我看历史有我的角度。但无论谁站在什么角度看历史,我认为都要包容性地看历史。毕竟,我们不是那个时代的人,我们没有办法完全复原到那个时代去考虑问题。不要说远,近如伟大的毛主席,被人误会成什么样?所以,个人所看到的历史未必是历史的真相,至少都不全面。我们所能做的,只是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一些有用的养份,来为当代所用。当你现在认为糟粕的东西,再过二千年可能就成了精华,就像二千年前的精华,在今天的黎阳看来是糟粕是一样的道理。历史的经验,于我们来说,也是“金屎法则”,什么是金屎法则?用得起来就是黄金,用不起来就是狗屎。其他的任你巧舌如簧,横说竖说,滔滔不绝,也是煮沙成饭说食不饱而已。自古以来,言道者众,践道者寡。
黎阳固然有黎阳的道理,但黎阳一定也有黎阳的缺陷。我写这篇文章就是告诉黎阳或类黎阳者:要慎解历史,要辩证地看历史,要一分为二地看历史。弘扬毛主席思想的人,自己怎么可以不恰当使用毛主席的思想呢?我们不能象新华书店里的员工:卖书者不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