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亦菲:对卸任官员的腐败也要追究

火烧 2007-01-10 00:00:00 时代观察 1031
文章强调卸任官员腐败同样要追责,以郑筱萸被双规为例,指出反腐不应回避卸任,确保党纪国法一视同仁。

对卸任官员的腐败也要追究

亦 菲

    又见高官在反腐中落马。元旦前夕,已卸任一年零六个月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因涉嫌收受贿赂,被中纪委“双规”。(中新网 2006年12月31日电)

    郑筱萸出事,尽管与其他涉腐官员也有相似之处,如都由秘书在受审期间举报;但也有不同之处,那就是他被“双规”之前,已经卸任局长职务达一年零六个月。卸任了依旧被“双规”,这就向公众清晰地传递一个信息:反腐不避卸任,或者说卸任不是涉腐者的“防空洞”。

    卸任不是涉腐“防空洞”本来也不难理解:官员不论高官还是中层官员、基层官员,不论在职还是退职,只要涉腐,那么就应当依照党纪国法一视同仁进行查处,丝毫不应有例外。但是,有些地方,纪检部门却往往有把不公开的尺,即只盯住在职官员,而对退休卸任官员则不去关注,反腐回避卸任这一现象,容易引发一些不良后果。

    首先,误导在任官员放松了警惕,认为即使是涉腐,只要一退了之,就可以高枕无忧、万事大吉。许多事实证明,为官放松自我警惕之时就是腐败苗头出现之日。一些高官之所以跌下腐败深渊,并非是一时之过,而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防腐就要时时绷紧思想上的弦,警钟常鸣。

    其次,误导卸任了的官员,把卸任作为“挡箭牌”,对往昔涉腐行为抱侥幸态度。其实,官员涉腐,即使手段再狡猾,也会露出蛛丝马迹,群众不是不知道,而是揭发举报未到时候。这也正如坊间那句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因此,涉腐者,不管在任还是卸任,都不能抱侥幸心理。只有主动交代,争取宽大处理才是上策。

    再次,误导了群众。反腐回避卸任,等于查处腐败案件有多重标准。其实,在群众心目中,谁搞腐败就应查谁,谁吃了公家的“油水”,就得叫谁吐出。一旦放过“吃油水”的官员,那么,就等于向群众泼冷水。因此,反腐不能回避卸任是在情在理。

    中纪委“双规”郑筱萸,鲜明地回答了反腐不会回避“卸任”,“卸任”不是涉腐的“防空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