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鉴赏:国粉是怎样的存在?
啥叫国粉?是不是研究国军的就叫国粉?当然不是。我就喜欢研究国军,我的很多亲密网友专门研究抗战时的国军,而且颇有成就,他们当然不是国粉。
那啥叫国粉?
不知别人怎么定义的,我对国粉的理解,就是把蒋家王朝美化得跟乌托邦一般的那帮人,就是完全不相信正史中对国民党评价的那帮人,就是坚持认为抗战以国军为主的那帮人,就是一说到黄埔军官就崇拜艳羡得不要不要的那帮人。当然这样理解不全面,但至少是包含了这几种人,下面说的也专指这几种人。
我认为的国粉有三类。
第一类是会变的国粉。这类国粉只是历史爱好者的一个阶段而已。出于人人皆有的逆反心理,在独立寻找历史痕迹的初期,很多人都有与官方观点背道而驰的一个过程。当得知从小学开始就已经被打上反动派印记的国民党军也曾抗击日本侵略者时,无异于得知一个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坏人还曾做过好事,这显然要比发现好人做好事更具新鲜感和吸引力,于是,对于国军的抗战,便会给予远超过对八路的抗战更多的关注乃至赞美,这是很多人都可能会有的心路历程。但只要他肯读书,随着对那段历史的掌握程度越来越深入,这一类国粉中的九成以上都会掉过头来重新审视这支军队,完成否定之否定的轮回与升华。我本人就曾是改开以后的第一批国粉。
第二类是假国粉。这类国粉,就是你在网络论坛海量的灌水帖中、在路边店吃饭时、在乘坐公交车时、在与亲友或家人闲聊时听到的诸如“国军其实很正”、“国军才是抗战主力”等声音的发出者。这类国粉并无心研读史籍,而只是把那些煽情的、雷人的故事用作消遣,因而神化了的电影、电视剧和纪实文学才是他们的历史教科书,网络媒体、自媒体与闲聊中的传奇碎片成为他们的辅助史料。他们不会去做哪怕一文的考据,但同样因为潜意识里的好奇和逆反心理,以及距离产生美的作用,他们最容易接受国军抗日的神话故事,不管怎么狗血都深信不疑,对曾经抗日的国军将领,也都跟膜拜战神一般佩服得五体投地。迷信与崇拜的同时,他们也最喜欢传播这样的故事,因之成为为数最多的一类国粉。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类国粉与年龄、学历、职级无关。
第三类是铁国粉。这类人往往是本人或亲属受到过专政机关的打击处理,或是前途、事业不得意,因而对政府极端仇恨者。他们粉国军,是由他们的政治倾向所决定,并不像第一类国粉那样随着学史的深入而改变,也不像第二类国粉那样只是不经意地说说而已。他们往往十分用心,也会挖掘大量的史料,也会在发文中引经据典,但与真正的治史者不同,他们只是选择性地使用对他们有用的史料。他们特别擅长以局部代指全局,以小众代指大众。为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可以断章取义肢解史料,嫁接史料,甚至假造史料。严格说来这类国粉已经不属于历史爱好者,而是借历史研究实施政治攻击的公知一类的小人,其不过是想通过粉国军来否定我党我军,以达到发泄怨气的目的。这一类国粉极少,估计百分之五也没有。
三类以外还有半类,即一些不良媒体和自媒体。他们粉哪个不粉哪个飘忽不定,怎么容易涨粉就怎么写,什么文章有卖点就采用什么。于是,一个又一个荒诞却不乏煽情的段子被大力推出,像什么孙立人活埋了1200多日军俘虏、石牌保卫战拚了三个多小时的刺刀、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敌后抗战百步穿杨、四行孤军抱手榴弹跳入敌盾牌方阵同归于尽、八百冷娃手挽手唱着秦腔投黄河、七姐妹军统之花宁死不屈跳悬崖……等等等等,很是误导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使其信以为真。原本只想赚钱而并没有特定粉主的他们,客观上却成为最有推动力的国粉。
各类国粉加起来,声音是很大的,但声高不代表理正。国粉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下结论都是斩钉截铁,但往往也只有结论,而全无论据。 这就注定了他们只会大喊大叫,而不能推出论点论据链条完整的学术文章。不信你做一个调查,随便在哪个自媒体平台,看一下国粉们的个人资料,我敢说100人中至少有90人在原创文章这一栏是空白,剩下那不足一成能拼凑出几点文字的,亦不过是如温州舰队一般的YY而已,除了制造、传播那些子虚乌有的神话故事和重复空洞的跟帖叫喊,你能找到几篇他们写的有根有据的东西?
为什么我不认为国军正大?来看几场战役:抗战初期的忻口战役,国军以二十多个师对鬼子的一个师又两个旅,结果怎样?失败;同样是抗战时的南宁战役,国军同样以二十多个师对鬼子的一个多师,结果又怎样?同样是失败。整个抗战期间有22次大的会战,有兴趣的统计一下,看看这22次会战有哪一次不是日本鬼子主动发起的?敌我兵力对比有哪一次不是数倍乃至十数倍于敌?又有几次战胜?几多败北?
日本鬼子装备好,国军装备不如人,所以二十多个师打不过人家一个师,这算个理由。那么就再看与共军的战例:解放战争之初,国军对解放区重点进攻时,其对手可还是小米加步枪呢,可那又怎样呢?右翼山东战场,国军装备精良的六十个旅败给了共军装备不精良的三十个旅,左翼陕北战场,胡宗南装备精良的二十五万兵马败给了彭德怀装备窳劣的二万六千人枪。几个月的重点进攻下来,国军整师整旅的被全歼,可你能否找出国军全歼共军一个营的例子?
有人说八路会利用老百姓,那我又要问了,老百姓为什么要被八路利用而不被国军利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938年8月7日,张发奎在写给蒋介石的《失守九江报告书》中称:“查此次各部向九江附近集中时,因运输困难,战时增设部队又骤难足额,沿途鸣枪拉夫、搜寻给养,不肖者且因强奸掳掠,军行所至,村舍为墟。职由阳新徒步经瑞昌至九江时,满目荒凉,殆绝人迹,民众既失同情之心,军队自无敌忾之气。如此而欲其奋勇杀敌,自不可能。”在抗战时的有些地方,比如河南,还出现民众群起而截击国军的情况。《1944年第一战区中原会战之检讨》中称:“此次会战期间,所意想不到之特殊现象,即豫西山地民众到处截击军队,无论枪枝弹药,在所必取,虽高射炮、无线电台等,亦均于截留。甚至围击我部队,枪杀我官兵,亦时有所闻。”大敌当前,国难当头,百姓们为何抗击自己的军队?害苦了。逼急了。国军对河南百姓的祸害,有的时候甚至超过了日军。似这类打鬼子特怂而欺负老百姓又特横的军队,我实在看不出它有多么大的正能量。
打败仗并不可耻,只要肯打,屡北屡战也不无可敬佩之处,可抗战时的国军,这种旺盛的斗志到了四十年代以后还剩有几成呢?蒋委员长曾这样评价他的国军:“一般将领的精神、决心和意志,实在是一天不如一天,在抗战开始的两年,大家都有拼战致胜的决心,有消灭敌人的志气,但到现在几乎完全消沉了。”(第三次南岳军事会议训词)
不消沉才怪!能借抗战之名发财,谁还愿玩命打仗呢?而要论吃空自肥,国军军官可谓无与伦比。曾任国府教育部长和宣传部长的王世杰,在1941年8月8日的日记中写道:“各师兵员无一足额者,而且多数不足法定半额。但中央饷款均照足额发给,故师长、旅长、团长无人不中饱;甚至一师长而每月能中饱饷项达五、六万元。彼等之法定待遇诚然不厚,然中饱之饷则每每为法定收入之数十倍!此一现象甚可虑。”
抗战期间,国军坚持了正面战场,多数的国军将士没有投降。在抗战初期的战场上,国军与日军的抵抗特别的激烈,牺牲特别巨大。所有这些,当然是必须给予肯定的,无数为国捐躯的英烈更是值得后人永远铭记的。
但什么事都应该恰如其分,对国军的评价也应如此。但许多国粉不这样,他们必须得说抗战是以国军为主才行,非要把国军抗战的贡献拔到最高才行,就太不切实际了。尤其这动不动就以牺牲的惨重来说事儿,就更是荒谬。从古至今还从没听说过以一支部队牺牲的多寡来评判其优劣的。
要打仗自然就会有牺牲,但国军士兵的大量牺牲,有很多时候,恰恰是这支部队的腐败无能所导致。当年大吹特吹的所谓“鄂西大捷”,战后台湾当局公布的数字,是以国军伤亡49115人和被俘4729人的代价,打死打伤敌3500余人,俘敌88人。试想,如果这支军队的指挥体系不是特别的差劲,而只要有那么一点点的优秀,会不会用那么惨重的牺牲来换取如此微弱的战果?这仅仅是一例,谁若不信,那你随便找一个别的“大捷”细细的解剖一下,看看和这个“大捷”有没有什么不同,有多大的不同。
研究历史必须的方法,就是独立的思考。既不受官方的影响,也不受网络炒作的干扰。待你真的愿意静下来坐下来,到那发黄的原始档案堆里,花上几年的功夫,找一个或几个战役战斗研究一下,再独立思考一下,不用五年,不用更多的研读,只消弄清楚一两个问题,那么我敢断定,就是打死你,你也再不会去做这个粉儿了。
本文作者郭东风,网名牛戈。代表作《穿帮--民国军史中的以讹传讹》,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
- 上一篇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是什么 解密:儒学经典《论语》及“四书”都与孔子无关
解密:儒学经典《论语》及“四书”都与孔子无关 把《论语》以及“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当成孔子以及儒家的代表作是个很大的谬误。但是今人认知普遍如此。自南宋朱熹以来,谬种流传,可
- 下一篇
公司账目不清怎么解决 我们公司有笔账目是货物已到,款已付,但是发票没拿到 这个会计分录怎么做呢?我是老会计的教做账的学员!
我们公司有笔账目是货物已到,款已付,但是发票没拿到 这个会计分录怎么做呢?我是老会计的教做账的学员 我们公司有笔账目是货物已到,款已付,但是发票没拿到 这个会计分录怎么做呢?我是老会计的教做账的学员付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