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趋势判断
股市趋势判断
(一)
刚看了一则记者新闻调查,股市从1664点上涨,上证指数已接近上涨一倍的情况下,至今仍有40%的股民没赚到钱,此实在是遗憾却是有可能,因为今年以来有几种理论一直占据着主要媒体,年初的二次金融危机论、股市跌到1300点论、上涨无业绩支持论、货币发得太多危险论、通货膨胀预期论,等等。在这种财经专家、着名股评人士的大忽悠的背景下,就连早期在1664点大胆入市抄底的大多数私募基金都急着在2500点清仓等候调整的情况下,没有多少财经知识的普通股民不知所措这也是理所当然的。踏空、逼空,或坐等行情的错过实际上是受到这些恐慌信息忽悠的结果。
其实,作为普通股民,千万不要去相信那些着名财经专家、着名股评人士的话。因为这些人所持有的货币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包括我国经济学界的主流思想都是信奉美国自已都不用的货币主义的。2007年在输入性通胀情况下,管理层不就是因为这些货币主义经济学者的忽悠而出台“两防”,从而制造了最大的人为经济危机(此在我的《由紧缩政策所造成的人为危机 》等四篇系列文章中已对这些错误已进行过理论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为对抗金融危机,多发了大约2.5万亿美元货币,这时,就有数不清的经济学家说美元因此要贬值、要崩盘?对我国今年上半新增贷款7.35万亿人民币,多数经济学家也都在高喊着“要通货膨胀”,这些人只是发挥想象力,连当前世界在经济危机情况下通缩都还未走出来的基本现实都不顾。
货币发行多了就通胀?这是犯了典型的货币主义理论错误。货币发行有不同的窗口,不同的发行窗口对货币贬值会有完全不同的影响。用《信用货币论》中的原理说明,如果是从调节窗口发行货币并不会引起通货膨胀。通胀膨胀的机理是消费需求过多,供给不足。现在全球商品过剩、产能过剩,短期恢复生产,也只是缓解商品过剩(去库存),解决产能过剩还有待时日,何来通货膨胀?既使预期通胀也不见得有。因为,我国经济因为分配问题,不管货币发行得多了,还是少了,产能增长总是比消费需求增长得快,除资源性产品外(房地产因土地资源问题而归属于资源性产品,同时也是垄断产品),一般商品的过剩是常态。此与货币增量的多少没关系。在当代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双轮经济”驱动下(见《信用货币论》第十章),通货膨胀是另有其发生的机制。当然,投资货币投放过多,必然会引起资产价格上涨,资产价格上涨又会引起正财富财效应产生,短期过大的财富效应可能会引起通胀,但在我国,股市仅还是恢复性的行情,距发生正财富效应并由此而产生通货膨胀,远不到谈论的时候(此原理在《信用货币论》中有充分的论述)。美国也是同样,美元贬值、通货膨胀、大宗商品的炒高价格,都不能简单地归结于货币发行的多少,通货膨胀另有机理。有关这些原理,都需要用《信用货币论》中所提供的理论框架来作解释。
正确地判断经济形势,是股市投资者获得成功的关键。而要做到正确地判断经济形势,就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当前在股市评论界,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对经济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今年上半年,实际上大多数基金经理都踏空。基金主动性的加仓都是在3月份以后。当股市上了2500点时,不少人又相信了股市还要深幅调整论,空仓等调整。过去的货币理论是不包括股市的,经济学家以不炒股为荣。《信用货币论》所揭示的货币运行规律中,包括了在股市中的运行规律与在实体经济中的运行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经济形势 的判研易如反掌。只有掌握正确的货币理论,才能不被错误观念所忽悠。
(二)
股市投资属于不完全信息决策,因此,趋势判断十分重要。它决定你何时入市何时退出。影响股市的趋势主要有这么几方面:一是国家的经济趋势,二是股市中的资金状况,三是股市的市场信心。在这三方面的因素中,国家的经济趋势是起决定作用的。但是只有国家的经济趋势 才是透明的。因为经济的发展数据、货币政策都是定期公布的。问题是持有不同理论体系的人对这些透明的经济数据却有不同的解释。如上集所说的,对上半年7.5万亿元人民币增量贷款,就有数不清的经济学家导口同声地喊着“要通胀了”。因此,对国家经济趋势的判断,没有正确的经济理论体系作支持是不可能作出正确的结论。我们常常看到许多经济学家反而不能在股市上赚钱就是原因为此。
国家的经济趋势首先通过经济政策表现出来,例如,2007年11月的“两防”紧缩货币政策,2008年10月的宽松货币政策与四万亿经济扩展计划。《信用货币论》中详细地论述了经济发展、股市对货币数量依赖的理论原理。正确理论的价值就在于,只要通过对透明的国家经济政策、经济数据的分析,就可以预测出今后经济的走向与发展趋势。
市场中资金的数量、其充裕程度对股市中的涨跌趋向起直接作用。例如,2007年10月中石油大盘股高价发行,引起市场中资金紧张就是引起股市趋向逆转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股市的资金状况对股民来说只是半透明的。说其为半透明是因为一方面,股民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每月央行的报告、新增开户、新发基金等间接地估量市场货币的松紧程度;另一方面,沪深两市中的真实存量资金、流量资金状况,一般股民们是不掌握的。
股市中的市场信心是一种心理因素,几乎是不透明的,完全依赖于民自已去体会。体会的途征一是通过看盘,有经验的股民通过大盘的量价变化可看出市场总体的心理趋向;二是通过各论坛股民的发贴反应、证券分析师的股评心理趋向的分析,来评估市场总体的心理趋向性变化。要注意的是,当有人唱多有人唱空时,往往表明有不少人仍然是空仓的,这样会使原有的趋势继续维持;当基金经理一致唱多时,表明所有的市场资金全部变成了股票,一旦资金面再出问题,例如新的扩容、货币政策收紧,就可能发生转势向下。股指下跌见底是反过来的,所有的人都极度悲观,媒体、基金经理全唱空,表明所有的做空力量都消耗完毕,市场如果有外力货币政策变化,就有可能转势向上。
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情况下,要做到对能够提供决策的信息的准确把握,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造成了决策信息不完全。补救这种决策信息不完全的方法,多数人还是通过看大盘来解决。每天大盘成交的价与量,确实集中地反映了市场心理,多空博弈中的资金量变化。通过一组分时图、K线图的量价组合,有经验的股民确实也能发现一些中短期的市场趋向。但仅只能解决中短期的市场趋向问题,不能解决中长期的市场趋向问题。中长期的市场趋向问题的解决,更依赖于深厚的经济理论基础。
或许有人说,我只要解决中短期的市场趋向就行了,甚至还不需要中期,能看到一个星期的就行了。说这话的一定是个散户。因为对小资金的散户来说,看到一个星期的趋向也确是能入市炒炒,做一个小波段就跑。但是,大资金入市绝对是需要对中长期的市场趋势进行把握,作为小资金,其赚钱的数量也与对市场中长期趋势的把握成正比。因为如果没有对中长期市场趋向的把握,就不可能有信心在适当的时机中做好每次的满仓与空仓。
(三)
由于信息不全,或者怀疑自已所掌握信息的确定性,对中长趋势的判断需要用大盘的运行数据加以修正。
能反映中长趋势的大盘有如下几个特征表现,可用作对趋势判断的验证:
1、量价关系。一个中期以上的上涨趋势特征一般有价升量渐增,一个中期以上的下跌趋势则有价跌量渐缩。急速的价急升量激增,或急速的价急跌量急缩,并不是趋势形成的表征,此往往是短线的心理突变,如短期受到重大利好利空的影响,待平静后或形成新的趋势,或继续原有的趋势。升量渐增,价跌量渐缩,是一个中期以上的上涨趋势或下跌趋势的表征,但并不能反过来说“升量渐增,价跌量渐缩”就一定是趋势的形成。
2、一个长期上涨趋势或下跌趋势的形成,在大盘的表现上一般是:顶部形成一般为为双头、三头(头尖顶)、或圆弧头,底部形成也会同样是双底、三重底(头尖底)、或圆弧底,形成尖顶与单底的可能性极少,除非是重大的利好或利空影响。此原因在于,虽然互联网,当代电视对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但是对趋势的感受力较强的,往往掌握内幕信息的机构大资金能提前大盘行动,而因为资金量大,作任何正反向的操作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现在的股市参与者数千万,使得大盘的惯性运动十分强大,因而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长期趋势的形成绝难形成尖头或尖底。
大盘此一特征的意义在于,一个散户投资者是没有必要天天担心大盘到底了还是到顶了,因为真正的转势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点。散户投资者由于资金不多,当发现转势时,完全有时间从容建仓或清仓。
3、对利多消息或利空消息敏感的程度。一般来说,当一个上涨趋势形成以后,往往对利多消息敏感对利空消息不敏感,相反,当一个下跌趋势形成以后,往往对利空消息敏感对利多消息不敏感。投资者需要特别注意观察一些节点信息对大盘的影响。例如,重启IPO、大盘股中国建筑的发行、降印花税、货币政策等等,要观察这些重大利好利空信息出台后大盘的反映及反映程度。大盘如果对大利空信息不跌反涨,或对大利多信息不涨反跌,这都清楚地反映了大盘趋势的方向性。
4、分析影响大盘指数的主要板块的趋向。主要板块的底部走稳、或是远远脱离投资区的见顶,都会上起转势。例如我国股市中的银行板块、石油板块。个股中特别是中石油对大盘指影响巨大。例如,大盘下跌,如果银行板块、中石油不走稳,大盘必然会继续下跌,不可能走稳。不管大盘涨了多少,如果银行板块没有到顶,大盘就会继续上涨。
大盘的趋势判断对价值投资者、机构大资金投资者来说十分重要。现在的大盘与2005年以前的大盘已经有很多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只有使用价值投资,才能最大限度获利,短炒、抢帽子的方法只能赚些小钱。因为,当一个上涨趋势的形成后,股市上涨5-10倍的股会有不少。例如在2006至2007年的上涨趋势中,弛宏锌锗就上涨了25倍,我所推荐的云铜、吉恩镍业(在本博客中还可以看到这些推荐)都涨了十倍。所有的有色金属个股上涨都在5倍以上。但是短炒的方法有几个获利能超过5倍的?肯定是有的,但只有极少数的短线高手。只有价值投资加趋势投资才能使你更快速地赚钱。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