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乌斯河羁旅

火烧 2007-01-17 00:00:00 文艺新生 1033
从成都出发,踏上乌斯河之旅,探索大渡河的壮丽风光与历史遗迹,感受红军长征的传奇故事,体验川南小镇的独特魅力。

成都又如何?

景致无非如此!

武候祠的松柏依然翠绿,桃园刘关张与诸葛孔明并奉于此。而杜甫草堂外的黄鹂却少见啼鸣,些许是今日之成都早非夕日之成都了。唯有西窗之雪如玉,茅屋情怀传诵至今;倘若再要提及的恐怕还有幽静的青城山,都江堰的宝瓶口了.

这些就是刘阿斗乐不思蜀之”蜀”之所在了!

名城乎?名城也!名城罢了.

然而,四月底公干之蜀却不失为美差一桩;公干完毕,恰是五一长假,值此春光明媚,畅怀游天下,好不逍遥快活!

适有吾人奉命,从深飞蓉,再连夜搭乘火车转乘汽车,往川南一小镇公干。行色勿勿的夜幕之中,只记得一个陌生且诧异的名字,”乌斯河”.

紧张工作完成之后,即返成都,名城可览也.

乘坐火车,途中望着眼前高峻的山峰,湍急的河流,漫不经心地与旅伴闲谈起来.旅友告我,其幼时随父迁徙川南,至今已有二十余年.谈到我颇诧异的地名”乌斯河”,其称可能是彝语,并告我,这是成昆铁路最险阻的一段,而山涧中奔腾之河,正是闻名于世的大渡河.

哦!大渡河,少年时的我即对你心驰神往,而今竟然展现在我的眼前!兴致所至,我竟弃车而去,转而追逐大渡河,去一睹红军长征--这古今传奇最神彩飞扬的一章!

意外的收获可带来意外的惊喜,况且在这陌路旅途之中!

乌斯河正是彝语。它是川南石棉县,汉源县仅有的铁路出口,对外联络至关重要。诗仙李白早已唱尽蜀道之登天险峻,川南虽非剑阁,但其山势雄伟,绝不让于剑阁!

肥沃的成都平原盆地边缘之外,是三国时期所称的“南蛮不毛之地,瘴疫之乡“,诸葛亮七擒孟获,正在这泸水之南。想来孟获这个“南蛮”,应是彝人之祖了。(大渡河有人称之为“泸水”,而孟获村则在附近大小凉山区域的拖乌县境内。)

从北向南的大渡河在石棉县城头折一个直角,往东奔去。清朝康熙皇帝有题字,“泸定桥”,望泸水可定,西藏可定也。此桥正是清朝当年从川进藏的唯一通道,泸水即大渡河也。

沿着狭窄的108国道溯泸水北上,石棉县治偏北约十公里可到安顺场。一眼望去,河滩上面不过百余户农家,又有谁知,这竟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全军复没之地。

再乘车北行近3小时,(路途约70公里,因道路险阻,两车相汇,仅一车可行,故此费时。)途中翻越以险峻而著称的川藏公路二郎山一段,从山上俯瞰山下,房屋如火柴盒大小,人如蚂蚁。又盘旋下到泸定河边,泸定县城在望,即可一览天下闻名的泸定桥。

陈旧的泸定县城令人回想许多往事。木板插门的商铺临街而立,象是回到五十年代以前。放眼远眺, 可见白雪皑皑的贡嘎山顶。县城下游,也有一些彩色墙瓦的现代建筑。甚至在大渡河下游,你可见到由江泽民主席题词的钢结构的大渡河桥,此桥通往川西的贡嘎山山风景旅游之地,而最令游人驻足,花上几分心思,仔细端详的景观,只有这铁索横江的泸定桥了。

泸定桥是一座悬吊桥,类似于今天的悬拉桥。河面不宽,河中也无桥墩,由十几条铁链连至河两岸的固定石墩上。电影“飞夺泸定桥”的旧景仍在,只是游人禁止过桥。

泸定桥头有上文提及的康熙题字的石碑一块,勒石以誌当年之盛世。于碑上,“泸定桥”三字赫然在目。早在满清,此桥即为马帮驼铃由川入藏的必经之路。今日,由雅安过二郎山的川藏公路,跨越泸水,早已有宽阔坚固的大桥代替此铁索桥,故渡河的功能早已消退。事实上,更加是由于红军的长征,使此桥成为历史文物,名播天下,永垂史册!

谨录毛泽东主席的一首“七律. 长征”于此: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岸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此时此刻,立于桥头,手撫臂膀粗的铁链,眼望湍急江水,水面不过二百米宽,冰凉的雪山之水滔滔流过!作为六,七十年代的红卫兵,对此诗篇可谓烂熟于心,而今面对此桥颔首沉吟者,可谓不多也?

遥想当年,红军从湘赣边区到江西瑞金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而天降挫折,时有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十万红军被迫转移,大小梅岭,都庞岭,越城岭等南岭山脉,可谓“细小浪花”,云贵高原的乌蒙山,亦只不过是一丸小丘而已。金沙江姑且以水论之,而川西的雄山峻岭,实在令人胆寒!

君不知!泰山极顶,一千五百米尔!西岳华山,不过一千八百二十米。而大渡河边的泸定县城,海拔何至二千米!更遑论及周围的贡嘎雪山,二郎山了。

隆中对一出,诸葛亮成名。一部三国演义,直将其传播于天下。英雄豪杰,所见略同;欲争天下,先取西川。三国有刘备,太平天国有石达开,尔后又有红军!

红四方面军张国焘久围攻成都未果,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领红军被迫入川。争川不得已!?

想当时,谁可先知先觉!

三十万众红军到川西,已不足二万。泸定桥下大渡河水何其寒也!又有什么比此雪山之水更加令人胆寒的呢!

以今日我之审美格调,回头品味毛泽东“长征”一诗,早已不是少年红卫兵时期的盲目崇拜了,却发现其最精采之处乃是其英雄气慨,并不是文采灿烂。是这种绝地战士之仰天怒吼,是这种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凌云壮志,是这种横亘千古的等闲气魄!         

 实乃天降斯人!   

这位于1927年在长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华少年,已于1935年成为红军长征的统帅。在1936年,我们更于千里冰封的北国莽原听到这位英雄的千古绝唱,看到他倚天抽剑,正欲屠龙!

读遍中外通史,环顾长征途中诸战友,与其比肩者得有几人?

多少人的青春与梦想,多少王朝的兴盛与衰落……

大渡河啊,你见证过这一切!

或许是历史的巧合,长征险阻的泸定桥,川藏公路的二郎山,横断山脉的成昆铁路,尽聚于此。

你永远也不会成为将军,将军却因你而天下扬名;

你永远也不会名载史册,历史却因你而苍茫悲怆;

你不是长江,长江却因你而更加壮阔浩瀚;

你不是长城,长城却因你而更加雄伟坚强。

你藉藉无名,却在民族的血脉中永生!

大渡河啊,大渡河!你可听见,我在你身边哭泣……

逝者如斯夫!未游成都,先羁旅于乌斯河畔,心中甚喜。少年时膜拜红军圣地的心愿,竟在意外之中实现。

属文以记之。

附注;

1,川西有谚云:车过二郎山,如过鬼门关。

2,乌斯河火车站对面,可见残存的一段成昆铁路线。

3,  电视剧“长征”,张国焘问周恩来,知仅有一万余中央红军需补充给养。

联系人∶张建元
地址:深圳市布吉丽湖花园湖映阁-18A
电话:13537714469  0755-2854955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