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钱伟品:公有制企业发展,必须“立党为公”意识匹配

火烧 2022-02-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强调公有制企业发展需与立党为公意识匹配,探讨经济与思想意识关系,分析国企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指出公有制企业弊端源于管理方式而非制度本身,呼吁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价值。

  公有制企业发展,必须“立党为公”意识匹配

  作者:钱伟品 原创:2015-02-15 14:24:31 首发:人民网 新浪网

  (《人民网》同时发出)

  —— 兼谈 经济性质和思想意识的关系

  笔者长期从事国企和公有制企业工作。对企业经济发展和思想意识关系深有体会。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对基本矛盾。正是由于这两对矛盾运动,才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国家社会是大社会。企业社会是小社会。其进步发展的原理恰是基本相同的。时刻都充满着“经济和意识”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存在决定思想意识;思想意识又反作用于物质存在。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经济是物质的,思想是意识的。两者独立存在,又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因此,一个国家社会要进步发展,必须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相匹配。同样,一个企业要进步发展,也必须经济性质与思想意识相匹配。

  两者匹配则形成合力——1+1 大于2 ;两者矛盾即分崩离析——1+1 小于2 ,甚至是负数。

  一、对公有制企业两种观点的抗争。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都关心着我国“国企央企、全民和集体所有制、等公有制经济”的命运。大体可归纳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1、一种是正能量。看到改革开放前公有制企业确实存在“机构林立、人浮于事、平均主义、效益堪忧”。纷纷献计献策,积极要求“改变”现状,加快发展壮大。

  2、另一种是负能量。认为公有制经济是“大锅饭、铁饭碗”,制度性胎里病。必须彻底“打破、砸烂”。学习美国西方“走私有制经济道路”。才能并发所谓积极性。

  其实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就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就是通常所说的“姓社姓资”。

  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正是采纳了第二种观点,于是“出让贱卖、改公为私、化公为私”,全盘照搬美国西方“新自由资本主义”一套:彻底私有化、彻底市场化、彻底自由化。把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改革”,演变成颠覆公有制经济基础的“改制”。使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仅剩下23% 。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成“金钱至上、物欲横流、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泛滥天上人间的彻底“自由市场经济”。

  二、看公有制企业正真的弊端所在。

  笔者经常在公有制企业工作,有一定的发言权。

  弊端之一:我国公有制企业正真的弊端,根本不是“姓公姓社”。而是将“经济实体”当作“党政机关”来办。无论是“领导体制、机构设置、经营管理、收入分配、人事安排、等等”都大体参照党政机关在办。甚至作为党政机关或三公消费的“钱袋”或“小金库”。

  弊端之二:改革开放仅剩下23%的公有制企业。变成“腐败”泛滥。高管年薪百万千万,与普通职工收入差距两极分化。高管上级任命,没有民主管理,严重脱离工人群众,只对上负债,对企业和职工都不负债。被“精英、公知”骂的是“一塌糊涂”。

  弊端之三:公有制企业前后30年都存在,“经济的公有制性质”与“意识的非公有制思想”之间的矛盾。即:经济与意识的矛盾;或者叫不匹配。

  改革开放前30年,“经济、意识”不匹配的矛盾,基本不存在。因为举国上下都弘扬“雷锋、焦裕禄”立党为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毛泽东主席离世后,由于国家社会“意识形态”的大环境变化了。但是绝大多数的公有制企业,在没有“改制”前,这种不匹配矛盾也并不“突出”。

  就是在公有制企业彻底“改制”后。经济性质与思想意识之间的矛盾就显得“尤为突出、尖锐和激烈”。企业经济性质大多“私有化”了,经济物质的“存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怎么能硬要企业思想意识“公有化”呢?即造成了企业经济和意识的“两级必反”。

  三、仅剩下(不足23%)的公有制企业,出路何在?

  如果继续“以混合型名义,出让贱卖、改公为私、化公为私——即“死路一条”。除了全国人民不答应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彻彻底底没有了“社会主义”,而仅剩下“特色”。

  正真的出路何在:

  1、党中央国务院,必须把仅剩下的国企、央企、公有制企业,正真当作“经济实体”办。首先必须与国务院所有部门单位“脱钩”。企业高管工人“民主选举产生”。按照“鞍钢宪法”正真实行民主管理。国务院各部门单位,代表人民和国家“依法治企业”。只管宏观、不管微观。

  2、人大国家政府代表人民利益,切实抓好宏观管理。制定“全面、周密、科学、合理”的全套“两个效益”的考核“指标”和《法规》。半年一审计,一年一考核。赏罚分明。造成损失的必须“依法追责”。对企业主要领导,“不换面貌,即换人”。

  3、在国企央企公有制企业中,必须切实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企业文化”建设。

  这是当前“最最困难”的事。因为国家社会是 77%“私有制企业”的“汪洋大海”。“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要出动《央视》去寻找了。

  仅剩下的公有制企业,绝对不是“真空”的。要在“私有化”的海洋中行驶“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航船”,这个“舵手”确实不好当!!!

  但是,公有制企业如果没有“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基础再好的企业,最终都是不可能“发展壮大”的。为什么?主要因为“经济的公有制性质”和“思想意识的私有化”——“两级必反”——地动山摇——人仰马翻。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四、经济发展社会建设,都不能见物不见人、见人不见思想意识。

  人类、国家、社会,都是物质和意识的统一。一切发展和建设,都不能离开思想意识。正如习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

  ——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哪里来?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想在“私有化土壤里生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花”——白日做梦!

  要想在“新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天方夜谭。

  究竟怎么办?——全国人民对“中国梦”充满着期待!!!

  ——这就是一个长期从事“公有制企业”工作者,真心表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