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全线业务裁员的浅析
据财经杂志头条号自媒体介绍: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消息的滴滴昨天传来新消息:滴滴几乎全线业务均将裁员。
新闻稿的正文是:
滴滴内部传了大半年的裁员终于落定。《晚点 LatePost》获悉,1 月中旬,裁员最先从创新事业部 R-Lab 开始。R-Lab 事业部成立于 2017 年,孵化的最重要业务是滴滴外卖,此外还做过小巴的探索。
这一次,R-Lab 国内业务裁撤,国际化外卖技术团队并入国际化部门,原 R-Lab事业部总经理罗文将专注负责滴滴造车的产品。
紧接着,滴滴开启了覆盖几乎全公司裁员计划。《晚点 LatePost》获悉,近日,滴滴网约车、两轮车、货运等出行业务的 leader 都收到了裁员通知。
国际化部门尚未受影响,还在持续招人中。知情人士认为,滴滴国内业务无法注册新用户,份额下降,但国外还可以继续做。
自动驾驶也没有裁员。滴滴自动驾驶从 2019 年分拆成独立子公司后,就是滴滴现有业务中最独立的部门之一。
滴滴自从上年七月份七部门进入调查其实就形成了一个没有舆论热点的舆论热点,大家都想知道进展如何?大家关心的问题是不是真的。所以,网上的舆论热点虽然被各种话题占据,但是滴滴这个事情并没有真的被阴掉。
从目前看,多半年过去了,肯定调查出些问题来,现在开始陆续放风了。上一次是说滴滴准备从美国退市,而后再去香港上市,这消息其实已经就回答了大家的重大关切——那就是国家说话管事,好使!滴滴的做法,国家不同意!
而这次回答的问题更为进一步:滴滴在国内市场受到巨大影响,全线裁员,给我们的新的提示就是也许生存方面都要可能有问题。而这个问题后面的问题就是我们大家关切的滴滴的数据的去向问题。道理很清楚,如果没有涉及到原则问题,何以会到了全线裁员的地步?
其实,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这句话:“国际化部门尚未受影响,还在持续招人中。知情人士认为,滴滴国内业务无法注册新用户,份额下降,但国外还可以继续做。”肯定就是否定,国际化部门发展,那事不是说国内市场就要弃船了呢?有人评论说,如果放弃国内市场,国外怎么做的起来呢?再说了,如果放弃国内市场,你对国际资本还有什么价值呢?我们甚至可以初步推测:如果放弃国内市场,那么就意味着国内市场的那些数据可能也上交国家了吧。也就是说滴滴放弃了这些数据了。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又能说明什么呢?不言而喻啊。其实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
至于说自动驾驶部门不受影响,我觉得这是个烟雾弹,障眼法。因为从意思看似乎滴滴还有生机,但是从各方面又都非常不利,何以留下这个呢?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就是为了让大众去猜。
其次就是关心会怎么处理。
我觉得有个报告可以供参考,那就是央行2月14日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提到了两个大案:
稳妥处置重点高风险机构。果断有序接管包商银行、华夏人寿、新时代证券等10家“明天系”金融机构,平稳完成包商银行破产清算。华信集团风险处置基本完成,安邦集团风险处置进入尾声,海航集团重整计划已获法院批准。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指导有关地方政府稳妥处置方正集团等大型企业风险和恒丰银行等多家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这份报告中提到的最亮眼的词是:果断有序接管!
不要以为党不敢使用接管这个手段!
我们建国初不是用的很好吗?经验证明了的好办法,该用还得用起来!
这是最后的手段,但是也是保证底线的手段,如果触碰了国家的底线,那么这个措施就在所难免了。其实有人早就提出了,当然是网友们,滴滴这种企业最好的办法是——国家接管。我想这是很多人的心声。只有国家接管,我们才可以睡安稳觉!
要知道,金融机构触碰的是金融安全,而滴滴则涉及到了国家安全。否则大家何以这么着急呢?
我们知道滴滴的情况更为特殊:民营企业,民生产业,经济角度,可是就是涉及到国家安全!这完全是超越了传统安全范畴了。
所以大家才觉得只有接管才是最后的办法。
当然,就出租车业务来说,目前实行的政策是逼其让出市场,让其他的几家分而食之。不过,数据呢?这才是问题。
市场份额如此大,经营时间如此长,任其自生自灭,我觉得不一定是好办法,而接管就比较好,滴滴的各种成果直接为全民所有。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这个时候发布这样的消息?
首先我们可以推测,这种消息在七部门还没有出调查结果的时候,就公布,大家完全有理由相信这绝不是滴滴自己擅自发布的。那么消息的发布自然代表了决策发布者的意见,很可能是调查组的意思。
首先,重大事件,而且是已经成为标志性的社会舆论事件,国家有公布的责任。
其次,正因为是重大事件,所以,背后充满斗争是必然的,因此,消息的发布就需要根据需要,根据计划,有步骤的发布。而此时发布,我想首先这段时间和联想相关的舆论进入一个低潮,似乎要销声匿迹,这时候发布和联想相关的滴滴消息,未尝不是从侧面敲打联想。其次,滴滴自身的消息也有一段时间没有发布了,自然要回应老百姓重大关切。最后,我想下一个月的重大活动,记者们完全可能会问,形成一个新的舆论高潮,我想此时在刚刚过年就发布,更像是舆论战的铺垫。
最后一点是,我觉得国家的舆论工作似乎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比如上面提到的,几乎都被大家忘了的安邦,居然还在处理,大家以为从安邦变为“大家”就结束了,没想到还没有结束,可见案情之复杂。这种被大家遗忘了的巨案都被再次提起来,档次低得多的滴滴自然可以公告天下!
若重拾民心,必须相信群众,必须向群众交底才行!你凡事遮遮掩掩,何以团结群众呢?
七部门下滴滴还没有结束,我们只能期待最后的调查结果。
既然是标志性案件,就只能办出标杆来才能算是结果!有头无尾是不行的。
耐心。
再耐心些吧。
毕竟,春天已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