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路在何方?(上)
中国路在何方?(上)
寒木
当今时日,随着世界经济狂潮席卷的海啸,国家力量大小的分野、世界位置的站班、国家主权的丢失和保全已经逐渐明朗化了。世界历史自威斯特伐利亚确立以来的所谓现代国际关系在工业革命、能源产业、世界市场、劳动力租用等问题上嬗变至今,已经经历过了多次大国博弈和许多帝国的兴衰!
大清帝国在鸦片战争的西方坚船利炮中瓦解,卧莫尔帝国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瓦解;欧洲的哈布斯堡家族的势衰使强大的西班牙帝国臣服于后起之秀荷兰,抢占工业革命先机的英国在崛起过程中挤掉了马上车夫的荷兰帝国,逐渐开创了大日不落帝国的盛世武功,面对咄咄逼人的法国拿破仑帝国,联合俄国成功组织的反法联盟使欧洲大陆的控制权始终稳稳把捏在英国人手中。在工业革命刺激下的经济发展也由于市场的重要性和国家对外扩张经济的必要后备实力支撑为目标,民族国家被进一步唤醒,主权意识逐渐萌发,进而先后催生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一些新的帝国:美利坚、德意志,而与此相反的是,随着经济主权的沦丧和国家实力的削弱,一些国家和地区逐渐开展了一系列的图强救亡运动,有的成功了,如日本,有的则失败了,如中国。但是除此以外,还有另一种图强的努力,他们不是被殖民被侵略的国家,而是在工业革命过程中因没有把握好时代的脉搏而逐渐失去了往昔的风光荣耀,并且在新帝国面前因羸弱的表现而成为别人垂涎的素食动物,如沙皇俄国、土耳其帝国等。总之。近代化的经济形式使地球的发展面临着更精密的分工和角色地位,各大国在时势的潮流前没有选择的余地,要么翻身做主,要么典身为奴!各中小国也没有旁观的余地,只能被迫选择跟班!这是这种形势的指导,一战的德国铤而走险,虽然结果失败,但是后起的美国却又后来居上,其野心和实力有足够的资本收管英国的一切权力,与此同时,失败的德国本来将会惨遭凌辱,但是马克思主义俄国的兴起以另一种所谓意识形态的吸引分散了英帝国主导的世界力量,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要推翻的是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这种口号就不可避免的要将国内的阶级斗争放而扩大为与整个资产阶级主导的国际主流秩序相抗衡,所以苏联俄国在那一时期遭受的国际打压自可不言而知。民族主义意识浓厚的战败国德国正是钻了这个空子,希特勒敏锐地察觉到了霸主英国的最大忧虑,打着反共产主义的旗帜公开宣扬纳粹民族主义,而且成功地再一次依据国家政治力量为本国的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经济的复苏和兴起给了德国历史条件,国际资产阶级国家将苏联视为洪水猛兽的历史契机让德国最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战争,战争打响后,迫于国家民族的威胁,英美等国不得不屈将意识形态的阶级之争臣服于国家民族的生存利益之争。最终,反法西斯同盟战败,在战争中饱经痛苦的中国、苏联等丧师失地的国家力量此消彼长,尤其是苏联,军事实力急剧膨胀,尽管此时的世界老大已经不再是英国,但是在战争过程中居功自傲和使命感强烈的美利坚潇洒地继承了英国的所谓使命。民族生存危机消失后,意识形态之争重新显露水面,且随着苏联在战争中的影响不断加大,新的社会主义国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了,这极大地惊慌了英美列国,从此“冷战”被世界历史赋予了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欧洲大陆第二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之际,因世界市场的牟利需要,欧洲发明也不断涌进,这些附着的经济政治意识反过来又启蒙着被殖民国的民族意识觉醒,新的斗争也在滋生。这一时期,中国和印度是两个表现最明显的国家,但是,事实证明,无论是以暴力革命为手段推翻满清帝国统治而建立了中华民国并且经过现代政党革命而基本上完成了国家统一的南京国民政府,还是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结果都没有真正实现民族的独立,主权的丧失并没有从根本上有所改变,充其量扩充了一些有效抵御进一步殖民化的实力,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个机遇,这个机遇给了印度独立的恩赐,这个机遇转化到中国,并且在中国共产党依附于苏联的外在契机下,在中国国内的政党之争逐渐激化并且使国共双方的力量在反对日本侵略的历史背景下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此一时,国际共运正在蓬勃兴起之际,受战争创伤的资产阶级国家并无兴趣于再来一次真刀实枪的意识形态之争,冷战的帷幕尽管掀起,但是却并不能抵御苏联帝国的社会主义影响,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中国的内战得以最小规模地遭受外敌干涉,上天的青睐使战争的天平偏向了中国共产党,这既是中国被剥削阶级的对统治者的一次胜利,在国际上也是国际共运运动的一次漂亮转身!中国的加盟使西方老大美国如坐针毡,苏联的咄咄逼人使美国陷入了愤怒与躁动的境地,面对这一局面,多米诺骨牌效应应运而生,美国旨在通过打击相对弱小的中国以遏制共运的努力在朝鲜半岛和越南先后打起,但是,战争没有美国预料的顺利,但是客观来讲,美国的总体战略基本上是实现了,也就是说美国仍旧是战争的完胜者,因为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国际共运的前进潮头始终没有逾越过这两处!
这两次战争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世界局势,反而使得两大阵营的力量以此为界平衡了下来。但是,好景不长,两大阵营内部都出现了躁动和分化,但是相对西方阵营而言,国际共运阵营的分化是悲惨的。这首先要从中苏之间的分裂说起,尽管我们现在并不能完全掌握中苏两国走上决裂的原因,但是只要按照历史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这线轮廓不理自明:
美国在朝鲜、越南失利后,我们有理由相信苏联是欣喜的,在此情形之下,苏联要求中国进一步配合其国家战略,与其西方战略进攻一样,在东方也发动战略进攻,逐渐将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等地战略侵占,以达到共产主义最终彻底战胜资本主义的国际战略,为了加大这种威慑,支援中国的经济建设、军事建设便可以很好的被今天的我们理解,但是中国国力仍旧疲弱以及共产党领导人不想再进行更大的战略风险尝试,而是主张将中国建成一个可以独立的强大国家的谋划以及在客观上抵制苏联的东方进攻战略的不可避免的矛盾必将爆发,因此,中共一再拒绝苏联的东方进攻战略使苏联恼羞成怒,并因此而展开了对中国的封锁、威吓,这是历史的无奈,也是时势的必然(因为在美苏此时的争斗中,共产主义是占据了上风的,而事实是没有哪一个占据上风的竞争者会主动屈服,因此,苏联此时的进攻战略也就必然和中国的国家战略发生冲突)。中苏冲突后,苏联当局缺乏战略眼光的自大傲慢最终毁掉了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开始游离于世界秩序之外,技高一筹的美国见缝插针,拉拢中国共同对抗苏联,终于导致了这个伟大帝国的灭亡,1991年,苏联解体了。
苏联解体的最大受益者当然非美国莫属了。美帝国的国际共运意识形态领域威胁基本消除,现在只剩下一个中国,中国倏然之间感觉到了兔死狐悲的感伤,怎样逃避美帝国的威胁,这无疑将至关重要,这一点,中国领导人的智商不会出错。但关键是怎样才能做到呢?苏联解体后,中国一时间内忧外患陡然而增,韬光养晦只是口号,远远成不了手段,面对这种孤立,中国有以下几条路可走:
一、 公然投降美国,将社会主义的国体改掉,接轨进入西方政治体制,走所谓的民主化、多党轮流执政,但是,这种尝试在一个毛泽东思想影响深远,广大劳动人民仍旧支持社会主义的背景下是断然做不出来的!何况,无论你是什么体制,这对美国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要消除你这个潜在危胁,这就好比日本、英国,只要日本英国构成对美国威胁,美国会毫不留情地打击,直至消除威胁,所以除非你中国拿刀自宫,将关系国家生存利害的经济、军事大权拱手以送。
二、 放弃社会主义信仰,暗地里投降美国,挂羊头卖狗肉,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釜底抽薪,宪法仅仅成为字面的摆设,公有制、反映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福利措施逐渐消除,逐渐培养新的资产阶级和官僚贵族,牢牢掌控国家机器,对内镇压人民反抗,变卖国有资产,在法律上实行双边主义,对待官员违法犯罪一切优抚,对待百姓一切从严,丢弃毛泽东思想,放任贪官污吏横行,对外顺承美国主子意思,军事上步步退缩,外交上逐渐边缘化,甘心沦为奴隶。
三、 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民族独立,坚持国际正义,坚决顶住美国压力。坚持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坚持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基础毫不动摇,大力改善工人、农民的医疗、住房、教育等福利,利用国家力量宣传教育广大人民要树立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勤劳朴实、勇敢自立的民族精神,但是事实证明,这样做尽管会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和国际政治压力,也不完全符合改革开放设计的竞争、效率优先原则,但是,如果背离这点,而以强调所谓的效率优先,忽视老百姓的民生问题而只一味关注表面上的经济增长(可悲的是这种增长的背后是巨大的国民财富的外流),那从根本上讲只能是短视之见,经历社会主义观念洗礼工人和农民是不会答应的,社会主义的国家宪法是不会答应的,中国共产党的党纲和众多普通党员是不会答应的,而且随着美国在金融领域对中国的控制进一步加强,这种坚持民族独立的主张能否得到维护是很成问题的!
四、 对美国服软,但坚持对美斗争不改变。主要表现在企图以现代经济社会的力量融入美国主导的西方经济体系,以牺牲经济利益为代价,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施行捆绑战略,从而抵消美国的威胁,而在外交、国防领域坚持自己的方针路线。客观来讲,这个策略有其一定合理性,但是这中战略的成功是起决于美国会遭受突变的国家危机为前提的,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或者即使出现了这个前提我们却仍旧不敢有所行动的胆量,这种策略无疑鱼和历史上的北宋对辽、夏苟延残喘政策如出一辙,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到底中国是在推行哪种策略,相信读者自有判断。中国路在何方?(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