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员工排挤新员工”的职场现象
据说,存在“竞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大优势,因为只有残酷的竞争才能把人的潜能激发出来,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因而,存在激烈“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普遍比竞争较少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生产率高得多。“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不仅适用于自然界,同样也适用于人类社会。
在我做过的几份工作中,我经常看到或经历老员工欺负、漠视新员工的现象。我想这大概也能算得“竞争”的一种现象。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大概如下:首先,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只要老员工还没离职,培养一个自己的竞争对手肯定是于己不利的。因此,只要不是特殊关系,他们对“指导新员工”这项工作就难免有抵触情绪,但老板吩咐的又不敢不去做,所以只能把情绪撒在新员工身上,“指导工作”的时候对待人生地不熟的新员工,言语之间难免呵斥、不耐烦,甚至侮辱谩骂。其次,假如老员工打算离职,他所求的是尽快离开当前的工作岗位,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自然对“培养新员工”这件事敷衍了事,不愿多花精力。再次,从资本家的角度来说,他谋求的是资本利益的最大化,在招收新员工这件事上会尽量降低招聘成本。招聘的时候,他一般会综合考虑新员工的特点和岗位的要求,选择那些能榨取最大利润的新员工。在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对于那些操作不熟练或者难以管理的员工,只要不损害工厂的利益,也会暗中纵容其他员工“整”这些不顺眼的员工,而且巴不得把这些“低能员工”或“刺头员工”给排挤走了事。
“弱肉强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特点,资本家之间是如此,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是如此,工人和工人之间也是如此。诚然,无产阶级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像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无产阶级的形成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共产党宣言》的结篇语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然而,工人阶级的这种联合也不是天生的,它也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恐怕无产阶级不止是“一盘散沙”,甚至可能是“一群斗鸡”,不仅看不到自己之间利益的一致性,甚至还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利益互相争斗。只有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不断发展,无产阶级才会渐渐明白自己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自己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才会渐渐地从“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