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尚天林:对某专家答记者问的几点质疑

火烧 2022-01-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质疑专家对资本的定义及作用,指出非公资本与公有资本的区别,强调社会主义应消除资本剥削,恢复生产要素本质。

  对某专家答记者问的几点质疑

  该专家回答的基点还是基本正确的:资本大规模进入人类经济生活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论》是对资本运动特征和规律最系统的研究,至今仍然成立。资本不是单纯的“物”,而是一种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既是生产资料,又是一种社会关系,代表的是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以下的答问就值得商榷了:

  1 经过四十多年发展,我国资本存量特别是非公资本占比明显增加,资本在经济循环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包括工业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以及近来产生的平台资本等多种形态。

  请注意,“非公资本”就是私有资本,不仅”在经济循环的各个环节都存在,“,而且在国民经济中为主了。与之相对应的当然是“公有资本”。何为“公有资本”?无疑就是公有制的生产资料,作为“公有资本”的国有和国有控股的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1.3%。“公有资本”当然也是“一种社会关系”,但它并不代表“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该专家也认为,在公有制经济条件下,由劳动者通过劳动积累、集体协作来组织生产,由劳动者组织起来掌控资本,就是一种新的组织方式。但他沿用“资本”这一概念,就不容易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公有制的生产资料不应叫资本,应该叫资金。

  2 在回答“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时,该专家说,”马克思主义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看待资本。一方面,高度肯定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另一方面看到,不受约束的资本扩张,则将导致资本的集聚、生产的无政府主义扩张、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最终导致经济危机。“

  资本与生产要素是什莫关系?生产要素有两大类: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任何社会生产都离不开。只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分别为不同人所有,生产资料这个物质要素作为雇佣劳动力的物质条件时,生产资料这个物质要素才变成了资本,或者说,劳动力变成商品以后 ,生产资料这个物质要素才变成资本。  资本不是一般的物,不是一般的钱,不是一般的价值,它是能带来更多物的物,带来更多钱的钱,能带来更多价值的价值。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拿钱雇佣工人,工人生产出超过自己工资的价值——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当作利润无偿占有,这就是剥削。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剥削,消灭资本家,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就是说,资本主义以前,生产资料没有“穿“资本的外衣,是裸体的生产要素;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剥去了生产资料的资本外衣,恢复了它生产要素的本来面目。只要有资本,就不是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伟大创造。“

  创造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应该是公有制的市场经济,不是私有制的市场经济。

  中央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决定中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这里根本没有说“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之后虽然强调”在资源配置中起主要作用“,并没有否定它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没有改变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4 有文章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会有各种形态的资本,如何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答案,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探索作答。

  是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根本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会有各种形态的资本”这一说,当然找不到“如何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的现成答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历史功绩后,历数了资本的累累罪恶,得出的结论是“剥夺剥夺者”“消灭私有制”。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成了帝国主义,发生了十月革命,二战后又出现了中国和东欧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这足以说明资本主义已经到了列宁说的腐朽、垂死阶段,它的积极作用已经丧失殆尽,消极作用暴露无遗。

  当年说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特色社会主义,是因为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低,要用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现在,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生产力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又出现了严重的社会不公,资本主义弊端充分暴露,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不就是资本主义固有的经济危机一定程度的现实反映吗?为什么还不恢复公有制?究竟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才能实行公有制?如果认为公有制永远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那《共产党宣言》为何要消灭私有制?

  5 该专家说,人类的经济实践又丰富了对资本的认识。

  如何”丰富了对资本的认识“, 该专家没具体说。不过从前后文,从整个文章来看,似乎在说,以前认为,资本不是单纯的“物”,而是一种社会关系,是私有制,代表的是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剥削。现在认为,资本既是生产资料,又是一种社会关系,看重的是它作为生产资料,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不仅私有制的生产资料是资本,公有制的生产资料也是资本。或者,过去夸大了它社会关系、私有制、剥削的一面,忽视了它作为生产资料,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的一面。过去说资本是万恶之源,臭不可闻,现在资本成了香饽饽,或者是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

  以前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对立的,社会主义不包含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包含私有制,不包含资本。现在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是对立的,社会主义包含着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包含着私有制,包含着资本。过去认为,新的社会形态中不可避免保留着旧的社会形态残余,现在认为,不仅保留着旧的社会形态残余,旧的社会形态还可以成为主体,新旧互相包容,融合发展......

  过去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到了列宁说的腐朽的、垂死的帝国主义阶段,它的积极作用已经丧失殆尽,消极作用暴露无遗,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应运而生,现在......

  6 限制资本野蛮生长不是“打压资本”“劫富济贫”。

  好像“打压资本”“劫富济贫”就亏了理。其实,共产党就是要”共产“的,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就是”共产,“就是“打压资本”“劫富济贫”。

  中国历来农民革命基本诉求就是“等贵贱、均贫富”,共产党在解放区”打土豪、分田地“,建国初没收官僚资本、进行土地改革,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实行了按劳分配。这些都是“劫富济贫”的,符合老子说的“损有余补不足”“天道”的,“有的何止是“打压资本”?现在,进入深水区的改革开放,面对私有制又为主了,新资产阶级也出现了的现实,面对资本野蛮生长,是进行符合“天道”的“损有余补不足”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抑或不“打压资本”“劫富济贫”,而按老子贬斥的“损不足,奉有余”的“人道”,加大资本的积累、积聚、扩张,加重工农等劳动人民的苦难,开历史的倒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