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布尔乔亚音乐体裁,有的只是布尔乔亚式的内容”
文艺工作者要为工农兵服务,要在斗争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社会,改造世界观,转移立足点。无产阶级的文学和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应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同时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人类社会生活反映的产物,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因此,革命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革命的文艺作品。
——毛主席
Hello达瓦里希。这里阿紫。是一个爱读马列毛的普通人。
今天想谈一下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什么是“苏维埃的”艺术。
也许有许多人会发现,在B站,许多人在不同的视频下留言,“UP主怎么能用这么小布尔乔亚的内容来做视频?这一点也不苏维埃。”
那么为什么他们会认为这样的艺术不够”苏维埃“呢?比如UP主“度娘你要闹哪样”纪念国际共运的音乐视频《世界燃烧吧》,内容也很积极,制作也很精良,群众反响也很好,为什么他们觉得这不够苏维埃呢?
哦,原来奥秘在于这里。他们觉得UP主是制作的虚拟歌姬洛天依的视频,用的曲调是日本UP主”尤里卡农“的音乐。他们觉得这是典型的资产阶级音乐,是不能够用来表现社会主义的内容的。
那么他们认为什么样的艺术可以表现社会主义呢?
他们觉得只有那些红光亮的,苏联式的艺术才能表现社会主义。有的人甚至这么说:
”只有汉语和俄语才是社会主义语言。说日语英语法语的都是资产阶级。“
好一个大高帽子啊!那马克思岂不是也成了反革命?那沙皇不也成了革命派?这样的乱扣帽子难道是合理的吗?
而还有一些人则说,”现在的B站’左壬‘,大多是共产趣味者而不是社会主义者。马原毛概都没有读全面,怎么敢谈论社会主义呢?怎么能制作歌颂社会主义的内容呢?“
他们还煞有介事的引用列宁的话说:”当伟大的革命家在世时,压迫阶级总是不断迫害他们,以最恶毒的敌意、最疯狂的仇恨、最放肆的造谣和诽谤对待他们的学说。在他们逝世以后,便试图把他们变为无害的神像,可以说是把他们偶像化,赋予他们的名字某种荣誉,以便“安慰”和愚弄被压迫阶级,同时却阉割革命学说的内容,磨去它的革命锋芒,把他庸俗化。“
他们就以为这就是一种庸俗化,是一种娱乐化。认为这样是不好的,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我认为不是。
我们要承认,现在网络上的”精苏“,”左壬“,大多都是出于觉得幽默和有趣,进而阅读有关苏联,有关毛主席时代的一些内容的“共产趣味者”。虽然其中有一定部分的人只是对这些言论的本身感到有趣,并没有对共产主义产生好感与了解的意愿,对共产的趣味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不过是一批伪共产幽默趣味者,但也有一些人逐渐的产生了认同感,不太希望以戏谑的态度来看待这些思想。这类共产趣味者不仅乐于了解和模仿共产主义,也会在生活中尝试真正的共产主义活动。有些甚至最终会成为真正的布尔什维克。
虽然有人说,“一百个个共产趣味者,十个能读读《毛选》,一个能成为共产党员就了不得了。”可是如果他们都不认同社会主义,甚至都不了解了解社会主义是什么,他们怎么才能成为社会主义者呢?
对艺术这样的理解在他们看来是在捍卫社会主义,捍卫毛泽东思想和列宁主义的纯洁。但这难道不是教条主义吗?
毛主席曾经说过,文艺工作者要为工农兵服务,要在斗争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社会,改造世界观,转移立足点。无产阶级的文学和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应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同时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人类社会生活反映的产物,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因此,革命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革命的文艺作品。
所以我要说:人民喜欢什么艺术,我们就应该创作什么艺术。过去大家喜欢京剧,喜欢电影,我们就编京剧,拍电影。大家喜欢动漫,喜欢看漫画,动画,喜欢读轻小说,玩GalGame,也希望自己能通过同人创作参与其中,难道不应该顺应吗?
这样的艺术形式既然能更好的为工农兵服务,让更多人了解社会主义,难道不应该支持吗?
只要是能为工农兵所服务的,为人民所接受赞美喜爱的,那就是我们应该支持的”苏维埃的“艺术形式。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