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劳:发现集体:每一个人都应关注粮食的生产
发现集体:每一个人都应关注粮食的生产
——辛劳
话说“饥饿是原始的驱动力”,不知道将来智慧机器人崛起以后会不会摆脱这一条,但目前人类肯定不能主动在饥饿时选择“熄火停机”,或者就像现在机器那样直接“吞煤喝油”,也不能像瓶瓶罐罐一样一直不吃不喝在那儿摆放着。
这样一来,人类进化的方向还是免不了要吃粮食,虽然人类的文明已经推进到工业革命,粮食的生产方式也由传统的土壤种植变成多样化种植,蔬菜大棚种植,工厂培养液种植,还能有五花八门的种子生产出来。
劳动的分化似乎我们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市场化经济的运作似乎我们可以通过交易能够得到任何需要的商品。但是前些天,一条有关印度尼西亚严禁该国产的煤出口,为期一个月,这说明贸易的联系也不是持久稳定的。
与本文相关的信息,在全球疫情大流行开始的时候,有的国家就禁止过粮食的出口,所以,任何时候优先保障本国人民的刚需就需要政府当机立断。
因而,我们国家的粮食种植生产和储备从古至今都是天大的事,正所谓“民以食为天”,能提供粮食保障的人物大概就是“天之子”。
但是现代社会的制度规则再也不是“父母君臣之义”能够维持住的。要想做到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保障,就必须人人起来建设一个共同的社会保障体系,而这个社会保障体系就体现的是集体的含义,集体的目的和内容,进而体现集体才具有的力量。
只有人人都出来关心同一件事情,那么这一件事就不会是困惑人们的难题,而只有人们共同关注的一件事得以解决,那这一件事就不会影响到谁的生存,从而也就不会因为这一件事而影响到集体的生存。这就是个体与集体的辩证法。
那么具体来说,人们如何做到人人都关注粮食这件集体的事呢?我个人认为首先做到时不时地关注粮食生产的有关任何事件。最低也要做到张口吃饭的时候就要想到粮食的事情,虽然因为分工的不同,但是每个人心里都要明白:18亿亩耕地的红线还在不在?生产出要能够14亿人吃的粮食而投入到粮食生产的工作人员究竟需要多大的人力规模?这些相关的工作人员的队伍是否稳定生产?他们的生活状况保障的如何?粮食生产的资金是否到位?粮食生产现代化的程度如何?与粮食生产的各行各业是否协调合理充分?全国各地的粮食分布是否均衡?如果遇到突发灾难,粮食物资的运输是否能够及时组织起来?
如果人们都能关注同一件事而使其得以圆满解决,那么这个集体就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相反,如果同一件事得不到人人应有的关注,那么这个集体的存在就是难以发现和发掘的,因此也就不能够真正解决这样的一件事。
一句话,不能解决一件人人都应该而且也一定会关注的同一件事情,也就不能解决每一个人所面对的这样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