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料到的:猫变成了鼠
不曾料到的:猫变成了鼠
1978年10月20日上午,邓小平在北京视察新建的几十栋公寓住宅楼时,曾希望能用积蓄替儿子买套房子。随行的国家建委副主任张百发回忆,邓小平先是“问居民住房可否成为商品,当时现场的同志没有人敢回答”,他又“自言自答说,如果房子算商品,我这几年也还有点积蓄,想买套房子给朴方,我的其他孩子不需要照顾,只有这个朴方,是因为我致残的,我需要照顾他”。(中国青年报)
1978年正是中国房产酝酿变革的初端,当年曾想用自己的积蓄替儿子买套房子的邓小平,决不会想到在他之后,其实根本用不到“自己的积蓄”,只要胆子够大,脸皮够厚,发个什么文件,政府官员包括及其子女的房子问题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et 举,决不会想到在他这后。
近30年来这方面的“典型事迹”很多,最近见光的两起案例也很有代表性。
一起是《山东日照3500套别墅专供市领导》。
说的是山东省日照市政府在“绝版”地带新建3500多套住房,专供市直机关公务员,且价格比同地段商品房每平方米低30%以上。
这样的事本属绝对的机密,如果不是一份题为《关于解决市直机关工作人员住房问题的汇报》的材料意外外泄,外人根本无法知道详情。这份材料提出的是建房方案,是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的。这个方案是在征求市领导意见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干部住房问题的初步方案,此后又将初步方案呈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以及部分离退休老干部,多方听取意见后又做了修改完善。这次参与新房配售的人员,涵盖市属机关所有公务员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人员,约为5100人。
当地干部告诉记者,该方案在市委常委会议上顺利通过,并将此项目命名为“市直三区”。因为动静搞得过大,日照市委市政府对于“市直三区”建设“很低调”。有领导在一次会议上表示,“家家都有丑,捂住是好手”,“市直三区”建设要“只干不说”,“不报道,不讨论,不解释”,“尽量保密”。
另一起是地方政府假经济适用房名义,为公务员建房。
华商报5月19日报道 眉县在建的最大经济适用房小区,首期610套经济适用房,有409套分给眉县县委、县政府下属各部门人员,其中不乏一些部门的“一把手”。而这些经适房,有的面积竟达到135.4平方米。价格方面,眉县商品房每平方米价位在2000~2300元,而这批经适房每平方米价位则为1500~1700元。
一则题为《眉县经济适用房中的局级干部有多少》的帖子称,在眉县政府网站看到公示经济适用房名单,发现眉县一期经济适用房购房户共233户,其中退休、在任的副科以上领导为103户。眉县一期经济适用房购房户名单中,共涉及眉县县委、县政府下属的46个部门,所分配的房屋数量从1套到24套不等,其中在任的各单位“一把手”就有十几名。
针对这则网帖,眉县建设局局长陈安平坦言自己并没有看到。陈安平说:“名单中副科级以上领导的数字,和是否符合经济适用房购买条件无关,领导干部符合条件也可以买。”
“眉县上年平均家庭可支配收入是16.346万元,按照这个标准,公务员都算低收入家庭。”眉县建设局副局长赵宏补充说:“眉县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人很少,是少数有钱人拉高了这个标准。”
与日照“家家都有丑,捂住是好手”的遮遮掩掩相比,眉县的“公务员都算低收入家庭”简直是把无耻进行了到底。如果邓小平地下有知,也许会对著名的“猫论”作出新解,因为这哪里是猫,分明是一窝鼠呀!
猫变成了鼠,可能是邓小平不曾料到的。
2010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