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自由竞争不适合当下的中国

火烧 2009-07-09 00:00:00 网友杂谈 1030
文章认为自由竞争不适合当前中国,强调恶性竞争带来的社会问题,主张良性竞争需引导,反对放任自由竞争。

自由竞争不适合当下的中国                                     

   

   

作者:忧国忧民的悟空  

   

   

自打改革开放的第一天中国就铁了心要师从美国、师从西方,学习西方的“市场经济”、学习“市场经济”中的精髓——自由竞争。  

   

乍看题目,在下似乎对于“自由竞争”持否定态度,实则不然,恰恰相反,在下对于“竞争”持支持态度,毕竟人类社会的进步来自于竞争。怎么少了两个字呢?因为竞争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要想使竞争是良性的,就必须加以引导,而充满放任气息的所谓“自由”,却几乎必然导致恶性竞争。所以在下赞同的是良性竞争,反对的是恶性竞争。  

   

然而,在下认为,无论是良性的竞争,还是恶性的竞争,均不适合中国当前的国情,将竞争作为中国经济生活的主旋律是一个显而易见地、巨大地战略错误。  

   

   

“竞”,比的意思、“争”抢的意思,无论是“竞”,还是“争”,均含有贬义,而且还是贬义的成分居多,褒义的成分居少。  

   

在现实生活中“竞争”这个词所起到的作用也和它的词意差不多,它总是必然性地导致某种损失。随便到哪儿观察一下我们就不难发现,“竞争”几乎必然促成泾渭分明的某种壁垒,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同行是冤家”。身为同行的两家公司绝不会向对方“敞开心扉”,互通有无,不仅如此,还会想方设法地将对方置于死地,垄断市场,攫取暴利,于是搞垮对手的各种阴谋阳谋就都一股脑地出来了。  

   

如果只有两家互为同行的公司在上演扣人心弦,情节紧张、曲折、火爆、惊悚的国产大片《有你没我》,那么这种社会磨损是不大的,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可问题是,全国的各个角落都在争相上映《有你没我》,这个社会磨损可就太大了,大得我们只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却无法精确计算。  

   

   

人家美国不就是在“竞争”中前行的吗?而且还很快。那“竞争”适用于美国,给美国的进步注入了动力,怎么就不适用于中国呢?  

   

这问题问的好,问到点子上了。答案很简单;美国已经建立起了相对于别国的优势,而中国没有。  

   

   

举个例子:众所周知,美国有两家CPU生产商;英特尔和AMD,这两家CPU生产商是经过漫长的“残酷厮杀”后活下来的两家。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英特尔和AMD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两家CPU生产商,放眼全球,没有对手,其中任何一家相对于别的国家来说都是绝对优势,如果从美国国家战略的高度看,他们两家之间杀与不杀已经无所谓了,但秉着促进发展、进步,和尊重“市场经济”的原则,让两家继续杀下去也是利大于弊的。而类似于英特尔和AMD这样在全球拥有垄断地位的公司美国还有很多。  

   

中国呢?我们现在有自己的英特尔和AMD吗?没有。假使我们也有两家CPU生产商,刚刚起步,但却充满了雄心壮志,意欲挑战英特尔和AMD的全球霸主地位。你说是让这两家公司秉着“市场经济自由竞争”至上的原则壁垒分明地各自为战,还是有计划地让这两家公司合并为一家公司,让两家公司的研发人员携手合作更有可能打败英特尔和AMD呢?显然是后者。  

   

   

中国在方方面面本来就是小胳膊小腿,却要自己人先拧上一番,耗尽了力气,拧成麻杆胳膊、麻杆腿,与此同时还要和人家大胳膊大腿拧,这不是缺心眼儿吗?  

   

诚然,竞争确实可以产生竞争力,但这却要经过漫长的“新陈代谢”,产生那个行业霸主之后才会拥有国际竞争力。协作同样可以产生竞争力,而且是一开就会产生竞争力,纵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地产生国际竞争力,但产生国际竞争力的速度一定要比前者快得多,因为避免了内耗。  

   

前者的代价太过高昂,作为后发的我们来说是承受不起的,所以后者才是我们唯一明智的选择。  

   

因此,“彼此协作”而不是“彼此竞争”,才应该是符合中国当前国情的经济生活主旋律。  

   

作为百业待兴的我们,完全可以,也最应该直接和国外竞争,而不是一开始就打“内战”;让阿大、阿二去瞄准索尼,阿三、阿四瞄准波音,阿五、阿六瞄准微软;待他们各自超过了对手之后,我们再自己和自己竞争也未尝不可。  

   

   

   

                            09年7月8日  于沈阳  

                                QQ:1198146315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