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劳动美--咏胡钧教授八十寿诞
七律.劳动美市场非--咏 胡钧 教授八十寿诞
许长青
跃进诸子热浪吹,红旗著论报惊雷。
列宁计划来分配,斯密分工去介媒。
社会大同劳动美,经邦济世市场非。
春潮荡漾寒流退,而立五十志不摧。
注:“红旗著论”指中国人民大学 胡钧 教授于1959年6月在《红旗》1959年第12期上发表的“关于全民所有制内部商品价值形式问题”一文。
段晓旭:对许长青《七律.劳动美》的解读与点评
许长青的这首《劳动美》七律诗的形象非常之磅礴宏大,全诗实际上以诗歌的语言形象地描写了我国最近50年来的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
《劳动美》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借用“热浪、惊雷、春潮、寒流”等自然景物和“列宁计划、斯密分工、社会大同、经邦济世”等中外典故表达了“劳动美、市场非”这个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关系和我国社会变革的根本主题,描绘了中国大地上50年来在社会的经济制度和风土人文上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以此批判和揭露旧的经济制度对于劳动的剥削和伤害,同时赞美新中国,赞美劳动、赞美劳动人民,赞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劳动美》通过七律诗所特有的工整、排比和对仗等手法,形成了“计划来”对“分工去”的强烈对比和“劳动美”对“市场非”的巨大反差,同时也形成了“跃进”(大跃进时期)对“红旗”(《红旗》杂志)的比对和 “热浪”(劳动人民的实践热浪)对 “惊雷”(经济学家的理论惊雷)之间的前后对应。
总之,七律从“跃进诸子”开始起笔,描绘了我国劳动人民在“大跃进”年代迸发出来的建设和管理社会主义就的滚滚“热浪”,最后借惊雷(胡钧的理论)作代表,表达了全国人们对于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和实现美好的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把昨天、今天和明天结合在一起,追抚过去,展望未来,抒发了无限的革命情感和深刻的经济思想,给人以更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震撼。
(一)跃进诸子热浪吹
“跃进”既表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也是讲全国人民和劳动者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在“大跃进”年代迸发出来的建设和管理社会主义就的滚滚热浪。
“诸子”讲的是全国人民。用“诸子”来形容全国人民和劳动者,这是对新的社会的褒扬。因为,在旧社会只有“有学问”的“才子”和“秀才”才能称为“诸子”。
“热浪吹”指是大跃进时代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形成了浪潮,象热浪一样吹遍了神州大地。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和管理社会主义的滚滚热浪,可以用“热浪滚”来形容,但同时“热浪吹”也是作者在讥讽和鞭鞑少数官僚主义者。因此,“热浪吹”在后一种意义上指的是是少数官僚主义者在“大跃进”时期刮起的“五风”,如“瞎指挥”、“共产风”等。
总之,“跃进诸子热浪吹”热情赞扬劳动者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法和制度的重大意义,赞扬广大劳动者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社会和管理经济,赞扬劳动者真正成为了社会的主人公。
(二) “红旗著论报惊雷”
“红旗著论”是指中国人民大学 胡钧 教授于1959年6月在《红旗》1959年第12期上发表的“关于全民所有制内部商品价值形式问题”一文。“报惊雷”是指 胡钧 教授在该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原则“等劳交换原则”。之所以用“报惊雷”来形 容胡钧 教授的文章,是因为这篇文章提出的社会主义的“等劳原则”和“等劳交换思想”在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列宁计划来分配”
此句可分为“列宁计划”、“计划来”和“来分配”等三句来看。这些都是对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热情歌颂。
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电气化时代以后有多个著名的这个哪个“计划”,其中最为出名的“计划”就是“列宁计划”。列宁计划是社会主义国家最早制定和实施的计划。正是因为有了“列宁计划”,才使社会主义进入了计划经济的时代。
(四)斯密分工去介媒。
这一句是对于旧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嘲弄、否定和批评,讲斯密所倡导的旧的社会分工已经被新的社会生产力所取代,社会生产和交往重要是由国家计划进行安排了。当然,斯密分工也仅仅是“去介媒”,这里的“去”就是“离开”,但还是有可能回来的。这里的“介媒”指的是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的“介媒”。这就是说,由于国家计划的实施,新的公有制等社会关系已经取代了旧的资本剥削关系。
“斯密分工”与“列宁计划”一样,都可以看作国外的典故。
(五)社会大同劳动美
“劳动美”是对于劳动人民的高度赞扬。自从产生了私有制的几千年以来,劳动和劳动人民都是“下贱”、“卑贱”和“不入流”、“不美”的。“劳动美”正是把这些颠倒的历史在颠倒过来。同时,“劳动美”也是“社会大同”的根本条件,没有“劳动美”,就没有“社会大同”。
(六)经邦济世市场非
“市场非”是对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等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否定和扬弃。“经邦济世”是指国家管理、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这一句必须与前句的“劳动美”联系起来看,劳动者必须取得社会管理和国家管理的大权。“市场非”是劳动者的当家作主的要求。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是不可能当家作主,是不可能有什么“劳动美”的。因为,市场经济“美”的是“资本”。
在这里,“社会大同”和“经邦济世”是中国的典故,与前两句中间的国外典故“列宁计划”和“斯密分工”是前后对应的写作手法。
(七)春潮荡漾寒流退
“春潮”是比喻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象春潮一样温暖。“春潮荡漾”是指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于旧制度的冲击。“寒流”则是形容旧的社会习俗、社会势力和剥削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剥削使得广大人民没有温饱。这是用文学语言对于旧的经济剥削制度的无情揭露和有力鞭鞑。“寒流退”主要是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剥削制度在比较大的程度上得到了抑制和打击,但没有完全消灭;同时也是说剥削制度仅仅是退却,并没有最后消灭,还随时在进行反扑和扩张。
这一句总体来看是讲新旧两种社会经济制度的斗争和趋势,新的经济制度象“春潮荡漾”,代表了社会发展前进的方向和趋势,而旧的经济制度则象“寒流”一样会逐步退却。虽然旧的经济剥削制度会进行大规模的“回潮”,但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样的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不可战胜的。这两句,表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然胜利和人民群众力量的无比巨大,揭示出共产主义一定是在不断潮起潮落的过程中实现的这个必然规律。
(八)而立五十志不摧
“志不摧”是借着对 于胡钧 教授革命精神的歌颂,赞美和颂扬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在资本大潮这个“寒流”滚滚的时代,也能够众志成城、斗志昂扬。 这一句具有双重含义,既与首两句有首尾相呼应的效果,也与前句有上下联动的意义。“而立”既是指 胡钧 教授发表文章时的30周岁年龄,也是指“立论”和“著论”。
“五十”是讲文章发表已经了50年了。“而立”是指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方法的建立。这是因为,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主要是依靠少数政府工作人员和计划官员,那样的计划方法和建设方法把广大的劳动者排除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之外了。而大跃进则开创了全体劳动者参与建设和管理社会主义的新方法。
相关文章
- 三国里面司马懿怎么死的 诸葛亮与司马懿谁更厉害一些?两人军事才能大PK
- 张大仙玩司马懿教学 司马懿为何没听张A的意见?张A为何放弃曹操?
- 三国里面司马懿怎么死的 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比谁更厉害?诸葛在军事上不如司马?
- 三国里面司马懿怎么死的 不是司马懿!三国2名将让诸葛亮头疼其中1员还是自己人
- 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古人也秀身材:司马懿能睹自己后背,刘备能见其耳?
- 司马徽和司马懿什么关系 古人秀身材:司马懿能看自己后背 刘备能见双耳
- 三国里面司马懿怎么死的 揭秘:司马懿警告诸葛亮的肺腑之言究竟说了什么?
- 三国里面司马懿怎么死的 三国史上打得司马懿吐血:诸葛亮竟拥有秘密武器
- 司马懿怎么死的 诸葛亮和司马懿到底谁更厉害?这一战足以说明问题
- 司马懿对郭嘉的评价 司马懿小时候的故事:司马懿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