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笑侃资本主义(续一):牛头不对马嘴的“价值”逻辑

火烧 2011-09-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33
文章探讨资本主义中‘价值’的定义,对比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市场价值论,批判盲目崇洋媚外的思维,强调标准的重要性与逻辑分析。
   

“价值”是经济学中最基础的概念。打个比方吧,就像足球比赛中的“越位”,如果“越位”都搞不清楚,足球就没法玩了!同样的道理,如果“价值”都搞不清楚,我看经济学也干脆别玩了。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本人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门《政治经济学》课程,那里面讲的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先生认为衡量“价值”的标准是劳动。小到一双筷子,大到一艘轮船,它们的价值都可以折算成一定量的劳动。当时觉得这概念很清楚,但大学毕业后赶上改革开放,外国的理论进来了。那个时代正是“出国潮”,崇洋媚外的人特别多,除了官方媒体以外,几乎人人都骂中国,只要一说是外国的,大家就说好,“进口的”和“国产的”价格差好多。经济理论自然也不例外,当然也是“进口的”好。现在想来觉得很可笑,大多数人都不问为什么,只不过看到外国人比中国人富裕,人家怎么说也想当然认为就好。国人个个觉得自己都很有思想,似乎自己之所以混的不好,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怪政府专制,似乎改革开放再早二十年,这些人现在都会变成亿万富翁似的。现在倒是真放开了,随便你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都可以,大多数人现在还不是一样被洗脑上当受骗?很多人一提起马先生的理论,就像巴普洛夫实验中的狗见到肉的条件反射一样,一概说不好,就是不肯多动动脑子想一想。

所谓“价值”,说句大白话,就是一个东西它究竟“值多少钱”?如果要卖弄学问,也可以称做“价值理论”。马先生认为“劳动”是衡量价值的标准,而资本主义的卫道士们却认为衡量“价值”的标准是“市场”。由于是“发达国家”说的,所以现在“市场说”甚嚣尘上。但如果仔细想想,其实都是“歪理”。

首先说说什么叫标准。有朋友过去在国家计量局工作,中国的计量单位标准都存放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比如米、公斤、伏特等基本的计量单位的标准,学名叫做“国家基准”。每年地方计量部门都要把低等级的计量器具送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与“基准”比对,以判断计量器具是否准确。计量标准很重要,比如一位老大妈到自由市场上买菜,如果自己带的秤与小贩的秤称出来的份量不一样怎么办?闹大了就得送计量部门测一测。那么凭什么说计量部门的秤准呢?就是因为人家经过国家基准的检定。国家基准之所以权威,是因为它即准确又稳定,所谓准确是它的误差很小,而所谓稳定是说它不会今天误差小,而明天误差又变大。做为标准的东西既要准确,而且还必须稳定。这才能成为“标准”。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市场”这玩意儿能不能做为标准呢?咱们先不管它准确不准确,尽管本人对市场是否能衡量商品价值持否定态度,即便就算它准确,但它却一点也不稳定,凭这一点它就不能做为衡量价值的标准。今年股市可能只有2000点,明年就可能窜到4000点。这个月大蒜十块钱一斤,下个月就可能一块钱一斤。一个蹦来跳去的东西怎么能做标准呢?这个道理连小孩子都应该清楚。单凭这一点就可以把“市场”枪毙了。而有些人硬要说商品“价值”的标准是“市场”,这不是胡扯么?

当然,这些人当中也有“能人”,他们有一套颇能狡辩的解释。他们讲,为什么“市场”是价值的标准呢?是因为“市场”能反映“效用”。而“劳动”不能。那边有人可能要问了,啥叫“效用”啊?“效用”就是指你做的这玩意儿是不是好用,如果好用,“效用”就高,那么也就应该值钱;如果不好用,“效用”就低,当然就不值钱。您听听,毕竟是“专家”,讲得蛮“通俗易懂”嘛!但有个问题,你和别人的“效用”感觉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东西你觉得好,但别人可能觉得不好,那么“市场”应该按谁的感觉走呢?是应该按大多数的感觉走?还是应该按有钱人的感觉走?按道理应该按多数人的感觉走,但“市场”却是按有钱人的感觉走。好像解释不通呀!问题还没完,就算是针对同一个人来说,昨天可能感觉很好,今天又可能感觉又不好了,那应该是按昨天的感觉走?还是按今天的感觉走?好像也不好解释,于是这些人就干脆不讲理了:你昨天感觉好高价买了,今天感觉不好了那是你活该倒霉!你昨天的感觉因为花钱了,不管今天你觉得多冤枉,也得按昨天的感觉确定“价值”,而今天的感觉不算数!你看这帮人不讲理了不是?

资本主义的卫道士们还有一个“聪明”的地方,那就是打“感情牌”,把大众捧的高高的。说:你们其实都特别聪明,之所以受穷都是因为政府不让你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哄得大众就像吃了迷魂药一般飘飘然起来,真的以为自己很聪明。你去股市看看就知道了,上百年来的股市表明,无论哪个国家的股市,都是8个赔、1个平、1个赚。这就是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明明就是大多数人“不聪明”,可有人硬要说他们都很“聪明”。他们说之所以市场价格是公平的,是因为大众很“聪明”,所以买卖中的任何一方如果出价不合理,另一方就不答应,于是一定会以“公平”的价格成交。但问题恰恰是大众是“不聪明”的!否则股市上怎么会有那么多“割肉”的人呢?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了资本主义卫道士们反对计划经济时提出的理由,觉得甚为可笑。他们说计划经济之所以不行,是因为人类没有能力对价格进行预测,其实用大白话解释就是说人“不聪明”。怎么到了市场经济环境,人又都变得“聪明”了呢?前后矛盾,这不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么?

“价值”错乱就必然会出乱子。这不,经济危机来了吧?有人可能问,你说经济危机是啥原因引起的?如果从根子上说,就是价值错乱引起的。现代的经济危机都是“泡沫”引起的,而泡沫就是价值错乱才产生的。一个东西不值这么多钱,硬是要卖这么多钱,而市场经济的理论又认为市场价格就是合理价格,于是大家看到涨价都去抢,结果最后大家的钱都没了,高价也撑不住了,就开始往下跌。但跌到什么时候到位?谁也不知道,因为价值错乱了嘛!就像2005年的股市一样,到底了反而没人买,到价格窜到天花板上的时候大家反而疯抢。没有了价值尺度,市场就总抽风,房价本来不应该这么高,但价值“错乱”了,就像哈哈镜一样,有些人看着房价就不高了。社会没有了价值标准,任由人们凭感觉想象。就像过去“大跃进”年代闹的笑话一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都超万斤了。等到泡沫破了人们才发现“还真有泡沫”!没有了价值“基准”,世上怎么能没有经济危机呢?

曾经看到一个争论价值论的帖子很有意思。有人反对马先生的“劳动价值论”,称劳动价值论所说的劳动没有区分有效劳动和无效劳动,劳动者虽然劳动了,但如果产品卖不出去,说明没人要,就说明没有创造价值。而只有通过市场卖出去才能说创造了价值。这就很可笑了,假冒伪劣产品就是通过市场卖出去的,算不算“创造价值”?有人说了,假冒伪劣是违法的。但问题是也有“合法”的假冒伪劣产品呀!而且还有违法的假冒伪劣没被抓呀!按照资本主义的“法制”原则,没被抓住收入就是合法的。资本主义卫道士们其实说了半天也没点到问题的要点上,问题的要害实际上就是个“价格”问题。你卖东西没问题,关键是你卖多少钱?卖得太高了就不是“创造”价值,而是“骗取”价值,尽管表面上看没有强盗那么恶,但实际上不是一样的么?搞不好比强盗还要厉害!

资本主义卫道士们还认为“价值”不仅仅是“劳动”创造的,“资本”以及“土地”也创造价值。我也曾听说过两年前有过一场辩论,一位学者模样的人说:“如果缺了男人,女人能生出小孩来吗?所以单凭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很好笑,居然还挺会狡辩。那么有人就反驳了:“缺的可不只是资本和土地,太阳和地球也缺不了吧?你为什么不说太阳和地球也创造价值呢”?搞得学者一时语塞。你别说,还真有能狡辩的人,资本主义卫道士说了:“人是聪明的,知道太阳有用,但无论是人自己劳动,还是用机器劳动,太阳都存在,也就不考虑它们了”。既然都有“作用”,为什么只考虑他而不考虑它呢?实在是令人费解。琢磨了半天我才明白了,原来是人可以控制的资源才“创造”价值,你家有机器,你就说机器创造价值;他家有土地,他就说土地创造价值;太阳谁的都不是,那它就不创造价值了?这也太可笑了吧!有这么下“科学定义”的么?全世界都要笑了吧?

你别说,这帮人还真有不服气的,他们又说了:“太阳创造不创造价值有意义么?因为我们大家都沾它的光,即使创造价值也是我们大家都有份,我们要比的是谁创造的价值多,那就要把大家都沾光的部分取消再来比较”。挺会狡辩的嘛!但问题是如果把太阳的功劳取消了,有人就占便宜了不是?那位可能要问了,谁占便宜了?那好,我们就说说谁占便宜了。比如生产一辆汽车原来的分配是人的劳动与机器各创造一半价值,但如果把太阳考虑进来,就算占三分之一吧,那分配就变了,太阳创造的价值肯定要分给人,而不会分给机器,如果按贡献大小来分配,那么人就要分三分之二,机器就只能分三分之一了。你们都听明白了吧?这样的话,拥有机器的人就不愿意承认太阳创造价值,因为他们分到的就会少了。

怎么样?到现在资本主义的价值理论应该差不多已经“体无完肤”了吧?别着急,还没完呢,还有更重要的没说呢。上面是我们假设“资本”和“土地”能够“创造价值”,但这个假设其实都不成立。先从语文语法上讲就有问题,请问“创造”是什么意思?是有生命的物种(特指人类)为生存发展而做出的行为。用大白话就是说,有思维能力的人类才能“创造”,没思维能力的“东西”怎么能够“创造”呢?这也未免太滑稽了吧?除非是你写小说把“东西”拟人化。有资本主义卫道士狡辩称:“如果没有机器,人类劳动的效率就大大降低,难道这不是机器的功劳的么”?听起来倒是蛮有道理的嘛,可经不起推敲啊。首先本人想问一下,机器是谁造的?当然是人啦,既然机器是人造的,还不是人在“创造”么?怎么会是机器“创造”呢?有人可能还会问:那机器难道就没价值了?这是一个好问题,机器当然有价值,它的价值就体现在你花了多少钱买的。比如你买机器花了十万块,工资花了十万,如果产品卖三十万,机器“创造”的价值也就是十万而已,而不是二十万。“创造”之所以打引号,意思就是机器它根本不创造价值,也就是把买机器的钱还给你而已,你机器难道还想挣钱不成?联脑筋都没有的东西,未免也太高看自己了吧?

“价值”说不清道不明对某些人来说大有好处,因为那样的话就可以“合理合法”多拿钱了!这不,华尔街闹危机了投行还发奖金么?因为他们到底“创造”了多少“价值”谁也说不清楚,所以发了就发了,你也没脾气,到了法院就是给你机会你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大家都被“洗脑”了,因为“资本”可以“创造价值”了,杯具啊!媒体天天总在那里空喊“收入分配不公”,到底根子在哪里呀?没有一个人说得清楚。要么是像上面那样的歪理出来忽悠人,要么就是简单粗暴的“杀富济贫”口号。其实根子不就是可笑的“市场价值”观么?

博客地址:blog.sina.com.cn/over40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