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别了拉登:“维基解密”该出场了

火烧 2011-05-06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围绕维基解密与拉登事件展开,结合天人合一理念探讨俗世与太虚境的差异,分析消费心理与社会现象,强调信息过滤与思维包容的重要性。

大道国学者夏商先生曰:所谓有无相生因果相应,“天人合一”的宇宙自然法则告诉我们,无限时空的宇宙系统,实质上是“场”与“气”相互转换的能力守恒。所谓“变”与“不变”的永恒,即相对于有限时空而言“变”是永恒的,而相对于无限时空来讲永恒就是守恒的“不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之所以会遭遇前行方向的困惑与迷惘,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处在具体时间地点的有限时空里。

伟大的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有一段贾宝玉梦游太虚境的生动描写。而现代科技的所谓全球定位系统,就是以经纬度与海拔高程立体坐标系测定某人或某物的精确位置。这个定位过程,还包括从大地坐标地理原点和海平面基准高程的导算,以及对地球磁偏角和太空物理磁场变化的参数校正。纯科技层面的问题,其实是很公式化程序化的操作。可一旦放大到“天人合一”的宇宙生态系统,问题就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复杂化了。这个定位系统中的磁偏角即太空磁场变化因素,往往是人为释放的烟雾干扰。有了这种人为干扰成分的世界,便是所谓的“俗世”。过滤掉这些干扰尘埃的世界,就是“仙界”或“太虚境”。

在太虚境看“俗世”,特别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影子,当然是很玄幻的事情。但问题在于,我们处“俗世”而观“俗世”,能“出污泥而不染”吗?能够准确看清和把握自己的位置方向吗?更何况,所谓“俗世”的干扰烟雾,又常常会表现出强大的抗清除性和排他性。

几天前,网闻博报小社员曾在网上发表了《乱扣“极左”帽子是理性包容之举吗》一文,以测试对“异质性思维”的包容度,此文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紧接着,当续文《为何不能包容戈氏的“异质思维”》发出时,即遭遇了大面积的网络封杀,甚至连个人博客日志也被过滤删除。新兴网络媒体尚且如此,传统媒体及纸质出版物的“包容性”,就更可想而知了。因此,任何事都是相对的绝对和绝对的相对,也都是不变的永恒和永恒的不变。有限时空的具体现实,我们都不能不承认和清醒面对。

好了,片头曲有点太长了,该言归正传说拉登和“维基解密”了。不过,我们还是不妨从这个“俗世”最敏感的俗事开始,先浏览几条相关时讯,然后再继续讨论。

【1】人民日报:中国老百姓为何不愿花钱?

据人民网2011年05月05日报道,为何总是不花钱?有消费习惯、消费环境的因素,但说到底还是老问题缺少花钱的“底气”,没的花、不敢花。不花钱,就是不“扩大消费”。说了这么久,今年一季度的各项数据显示:多数老百姓还是不“配合”。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表明,消费者信心指数在连续两个季度下滑后首次回升,但消费意愿仍处于较低历史水平。央行对全国50个城市的储户调查更不乐观,85.8%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包括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变相储蓄及储蓄存款,只有14.2%的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创下了十年来的最低值。

越来越富裕为何越来越不敢花钱?越提倡消费怎么越不愿消费?说到底,还是制约消费的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在某些方面甚至有加剧的倾向。花不花钱,先要看钱包做不做主。单看统计数据,过去几年,劳动者工资远比CPI“跑得快”,但仔细分析,多年来统计部门监测的主要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工资,如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国企职工等。直到2010年,我国才首次发布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工资状况,这部分劳动者平均工资2009年为18199元,一个月约为1500元,仅相当于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工资的55.6%,相当于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51.9%。

或许有人会说,现在有钱人也不少,一出手就是LV、拉菲。但总体上看,这毕竟是少数,真正的消费主力是大量中低收入者,而这部分人工资绝对水平还偏低,消费能力没有根本性提升。月工资2000元左右,再怎么想扩大消费,又能有多大余地?就算今后快马加鞭,一年涨15%,也只多出300元,其消费状况又怎么会有大的改变?

花不花钱,还要看老百姓未来的支出风险有多大。从幼儿园起就可能要交赞助费、上指定的培训班,大学收费一年年看涨,有机构测算,目前我国中等城市居民培育一个大学生至少要付出20万元的成本,谁家能不攒点钱?工作不好找、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更难找,一想到孩子将来可能要无奈“啃老”,工薪阶层的父母,谁敢敞开来花钱?看病最让人害怕,就算有医保,万一家里有人得了大病,还是吃不消。“人生莫受老来贫”,某经济学家“没有500万元存款无法养老”的标准不敢奢望,但谁都希望退休后生活质量不要有明显下降,较高的通胀预期和不够“给力”的保障水平,让普通人只能选择尽可能地多存钱。至于房子,虽然在统计上不列入消费范畴,却实实在在地占去收入的一大块、挤压着消费……

有经济学家测算,如果按GDP支出法测算,过去10多年我国居民消费增速并不低,始终保持在8%以上,与GDP增速大致相当。之所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关键在于人们的消费过分集中于教育、养老、住房、医疗等硬性的、强制性的方面,其他消费欲望被压抑或者吞噬掉了。

为何总是不花钱?有消费习惯、消费环境的因素,但说到底还是老问题缺少花钱的“底气”,没的花、不敢花。如果说,刺激消费是从老百姓那里“取”,那么解决这些制约消费的根本性问题就要“予”,实实在在地通过增加民生投入提高收入水平、化解后顾之忧。否则,只靠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刺激性政策,恐怕效果有限,消费也很难真正走出低谷。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中国为何每年补贴美国200亿美元?

据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05月03日报道,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发文透露,金融资本主义失衡发展和经济虚拟化,已经严重地改变了传统全球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结构。全球价格体系话语权的缺失使资源定价权由资源生产国转移到资源消费国。根据我们的估算,中国通过提供廉价商品和购买美国国债,每年大概向美国提供 200 亿美元的补贴。

反思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最大的警示是金融资本主义失衡发展和经济虚拟化,已经严重地改变了传统全球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结构。据初步统计,美国在1945—1980年的35年中,虚拟资产只增长44.69%;而在1980—2006年的26年中,虚拟资产却增长了453%。这些过剩的流动性不仅催生了金融资产价格泡沫、房地产价格泡沫,更通过全球期货市场向实体经济转移。发达国家虚拟资本把期货市场金融化与衍生产品化的同时,还继续把实物生产领域中所有可以与衍生金融产品的各种合约方式衍生产品化,这也是发达国家之所以可以在物质产业长期萎缩后仍能维持贸易逆差的原因。

另一方面,美国将传统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生产制造环节,甚至部分低端服务业大规模向外转移到新兴市场地区,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被纳入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主导的全球分工体系和生产链条中。但事实上,作为发展中国家,国际金融市场筹措资金要被强加风险溢价,而把外汇储备投向流动性高的“安全资产”,即美国国债,只能获得很低的回报率。根据我们的估算,中国通过提供廉价商品和购买美国国债,每年大概向美国提供 200 亿美元的补贴。

近20年来,全球经济最大的格局之变就是日益广泛的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体系的不断深化。长期横亘在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藩篱终于被打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巨大的生产要素价格差也被金融资本视为红利。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一个国家想要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繁荣,需要构建一个价格体系。特别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格体系中缺乏定价权,“进口高价格,出口低价格”。中国等国虽然对世界大宗原材料贸易形成强大的需求拉动,却没有掌握大宗原材料市场竞争的“主导权”,全球价格体系话语权的缺失使资源定价权由资源生产国转移到资源消费国。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中国付出了更多的外汇用于进口资源能源类大宗商品。目前,我国对原油、铁矿石、氧化铝、天然橡胶和镍的进口依存度在40%~60%之间。

全球经济格局表明,通过国际资本流动实现资源配置,增值是资本运动的内在动力,但这块新利润的来源是价格体系扭曲的结果。发展中国家要素价格红利倒贴了美国的国民福利,价值洼地吸引国际资本长期流入的巨大磁场效应主要体现在高收益、低成本两方面。从资本回报率分析,国际资本偏好于新兴的制造业大国或资源出口类国家,据统计,1995—2005年投资于新兴国家的利润回报率为15.3%。中国的投资收益率更高,长期维持在20%左右。高收益率很大程度上缘于劳动力价格长期扭曲。1998年到2008年的10年间,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平均增长30.5%,劳动力报酬年均仅增长9.9%,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远远低于资本回报率增长。

而多年来,为了招商引资,许多地方政府以几乎零租金的价格向外商提供土地,这意味着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是在土地资源价格存在大量扭曲的情况下发生的,而正是这种扭曲在某些行业和地区造成了外商直接投资的超常流入,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以低价的中国制造出口全球,并通过贸易顺差回流境内的格局。

【3】发改委专家称中国新增外储7年公损失2711亿美元

据中新社2011年05月05日电,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室主任张岸元近日撰文称,中国央行持有外汇资产的损失极为惊人,到2010年年末,2003年以来每年增加的外汇储备已经发生的汇率损失达2711亿美元。

文章指出,关于中国央行大量持有外汇储备资产的账面损益,各方面均不愿提及。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中国外汇储备对外投资收益可观,年收益率在3%左右,管理水平在各个主权财富基金中居领先位置。但是如果综合考虑汇率损失,人民银行持有外汇资产的损失极为惊人。将每年外汇储备增量以当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测算换汇成本,再以升值后不同的汇率水平测算汇率成本。到2010年年末,2003年以来每年增加的外汇储备已经发生的汇率损失达2711亿美元。如果未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到6,2003年以来增加储备的汇率损失将攀升到5786亿美元。这一损失肯定无法通过外汇对外投资收益弥补,除了中央银行,不会有任何一家商业性机构会干这种赔本买卖。

以上只是一个粗略的测算,但是即使进行更加翔实的分析,也不会颠覆汇率损失巨大的结论。
【4】中国十大“亿元贪官”排行:1.58亿元不够入榜

据山东商报2011年05月05日报道,近日,山东省日照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李华森一审被判无期徒刑,其贪汚、受贿、挪用公款共计近1.58亿元。不过,据财新网统计,比李华森还贪的“亿元贪官”,至少还有10个。从下面这张表看,杭州原副市长许迈永排在第七位。

中国十大“亿元贪官”排行 1.58亿不够入榜

【5】巴军方强硬回应拉登被杀:美再犯主权将中断合作

据凤凰卫视2011年05月06日报道,美国在巴基斯坦境内捕杀头号通缉犯拉登,巴基斯坦军方首次强硬回应事件,声称主权如果再受到侵犯,将中断军事合作。陆军参谋长基亚尼5号发表声明说,美军如果再次在巴基斯坦境内执行突击任务,将被视为严重侵犯巴国主权,巴方将检讨与美国在军事及情报方面的合作。巴基斯坦更有情报官员,形容美国日前搜捕拉登的过程冷血,屋内的人没有武器,也没有抵抗,从巴基斯坦官员拍摄到的照片,不包括拉登在内的现场另外三名男死者,全身血迹斑斑,附近显然没有武器。

【6】维基解密创办人称英国是恐怖分子与独裁者的避难所

据中国新闻网2011年05月04日报道,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朱利安?保罗?阿桑奇在接受“今日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表示,英国是恐怖分子、流亡寡头和独裁者的避难所。阿桑奇称:“你们知道,它(英国)曾是恐怖分子的避难所。而且,当然也是寡头和前独裁者的避难所。请回忆一下当时著名的智利前总统奥古斯托?皮诺切特的大审判,西班牙曾试图从英国引渡皮诺切特,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制造障碍,最难以置信的是负责该案的律师这次负责引渡我的案件。真正自由主义的榜样是英国——都来这里吧,我们会保护你们。”

这位维基解密网创始人同时也注意到,社交网络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作用的不断提高。阿桑奇对网络空间一些“巨头”的评价不是很正面。阿桑奇表示:“例如,(社交网站)Facebook是有史以来最令人震惊的大型间谍机器。这里有世界上最齐全的个人信息、他们的相互关系、姓名、住址、所处位置,以及他们相互的交流,相关亲属的资料……所有的这些信息都可被美国情报机关获取。这些大型美国公司像Facebook,Google(谷歌),Yahoo(雅虎)都为美国情报机构提供信息。”

【7】维基解密:美国曾多次警告鸠山日美关系出现危机

据中国新闻网2011年05月05日报道,日本共同社援引美国《纽约时报》4日消息称,通过“维基解密”网站获得的美国政府电报显示,针对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2009年9月就任后的对华政策和对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的态度,美国政府感到不满并多次向日方提出了警告。

这些电报表明,由于鸠山发言称日本“过于依赖美国”,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与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2009年10月在与日本防卫政务官长岛昭久会谈时警告称,该发言“将给日美关系带来危机”。鸠山在2009年11月的日美首脑会谈上就解决普天间问题向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请相信我”。但是美国政府12月的电报则显示,美国驻日大使鲁斯向时任日本国土交通相的前原诚司指出,“虽然鸠山向奥巴马表示‘请相信我’,但是无法坚持到底的问题依然存在”。

【8】网闻博评:“美元帝国”的全球化磁力场中我们能否找到自己?

“天人合一”的宇宙自然系统观也好,市场经济全球化系统论也罢,都是在确定无误地告诉我们,只有尽可能地超越有限时空的思维,我们才有可能通过独立思考发现社会的真相。而在当今世界,我们了解和寻找真相首先面对的最大障碍,就是美国及其私人金融资本无所不在的操控力和影响力。

你看,我们从谈钱争先富到说民生之艰,就得问经济发展了中国富裕了,可钱到哪去了?几十年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果究竟归谁了?这一追问中国人血汗钱的“跑冒滴漏”和流失取向,就追到了贪官及“富跑跑”们携款效忠的新祖国美国。一说到美国,就免不了得提一下拉登。而在这个世界敢于“单挑”美国的“绝世双雄”,除了拉登便应是“维基解密”的“黑客大侠”阿桑奇了。可以说,“恐怖大亨”拉登与“黑客大侠”阿桑奇,他们都是美国制造的“时代枭雄”,而他们又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就是美国。而时刻处于“美元帝国”全球系统网控之中的这两个“时代枭雄”,何时何地对其进行“精确打击”和“定点清除”,似乎也是易如反掌的事。莫非,美国是在给世界演绎现实版的“双面孟汉娜”?

真是无巧不成书,拉登刚一谢幕退场,“维基解密”就又登台报幕了。左手一指是英国,右手一指是日本。难道,下场剧目的戏眼就在这里?

英国与日本作为孤悬于欧亚大陆两端的小岛国,自“二战”以来就一直是美国调控这个“世界中央大陆”的两个智能按钮。当然,这两个“按钮”也很乐意狐假虎威地与欧亚大陆各国进行纵横捭阖。众所周知,美国原本便是脱胎于大英帝国的“新大陆”殖民地,二者是盎格鲁撒克逊亲本家。就像纽约华尔街与伦敦金融城,都是“二代”升级版的延续。至于从“明治维新”时起就“脱亚入欧”的日本,虽然是在亚洲耀武扬威的“二洋鬼子”,但其实在欧美白人主导的西方阵营里始终是被视为“异类”。这种文化认同的错乱及内外尴尬的处境,使得日本人很容易变态,甚至会干出“偷袭珍珠港”之类的惊世之举。现今的日本,一会是鸠山抱怨日本“过于依赖美国”,一会又赶快向美国赔罪:“请相信我”。美国刚发出“日美关系危机”警告不久,日本真的发生了罕见的地震海啸及“核危机”。但愿,这真的仅仅只是偶然的巧合。

东邻日本的事情就此打住,再看中国的西邻巴基斯坦。拉登走了,美国还会继续“反恐”,也必然还会继续“在巴基斯坦境内执行突击任务”。而巴基斯坦军方首次强硬回应,声称主权如果再受到侵犯,将中断军事合作。问题在于,一旦巴美争端升温擦枪走火,或是巴基斯坦万一抵抗不住压力而屈服于美国,中国的西北门户还会有安全保障吗?

“维基解密”显示给世人的最大看点,还是向俄罗斯媒体曝光“英国是恐怖分子、流亡寡头和独裁者的避难所”。这些“流亡寡头”各色人等,除了“和平演变”并肢解前苏联的“流氓大亨”们外,会否也有中国的“裸官”贪官及其亲属的影子呢?北非和中东等地的“民主革命”和国家内乱,不正是有“维基解密”和社交网站的定时定向“引爆”吗?显而易见,只要是美国推销的自由民主“普世价值”,肯定是以美国金融资本利润最大化及美国国民福利最大化为基准的。就像当年给前苏联人民推广民主是假,而最终肢解和灭亡苏联才是真。没有这样的改革“新思维”,怎么会有今日独步世界的“美元帝国”呢?至于通过“坚船利炮”的战争给伊拉克和阿富汗推广民主的动机与结果,大家都应该很清楚了。

最后,问题的焦点还是在于,美国会为了在中国推广“普世价值”,而以“维基解密”曝光国外资产和银行账户信息为要挟,“打狗杀狗”,强逼“狗急跳墙”里应外合吗?在这个乱世风云变幻中,我们能够找准自己的方位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