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究竟国人何时丢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火烧 2011-09-07 00:00:00 网友时评 1032
文章探讨国人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流失,反思消费观念变化及资源浪费现象,引用德国餐桌罚款事件引发对节约资源的深思。
究竟国人何时丢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中国劳动人民向来以具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著称。记得,小时候,吃饭时,要是碗底留有饭粒,大人就会要我们吃干净。还说,不吃干净,长大会麻脸。当然,麻脸与碗底是否干净无关,但足见国人对浪费的憎恶。由于,我们这些老年人从小就受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熏陶,至今依然保留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老伴也是年过古稀之人,每次在阳台洗完衣服,都要把洗衣机里用过的水淘出,用大水桶装好,提到卫生间备作冲马桶用。
    今天,看了《钱是您的,资源是大家的》的邮件后(见附件)感慨颇多,除了对珍惜地球有限资源的理念表示赞赏外,不免要发出这样诘问:
    国人究竟何时丢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需要道貌岸然的外国人来教训我们,需要衣冠楚楚穿着外国制服的人来惩罚我们?
    如果,大家不会健忘,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从西方引进的所谓“消费经济学”的歪理邪说,把我们老祖宗的优良传统观念给彻底颠覆了。这就是:“消费决定生产,鼓励消费就是促进生产。”正是在这样谬论误导下,国人消费观念被改变了。大吃大喝,才能活跃市场;以旧换新,可以促进内消。好端端家俱垃圾堆里到处可见;还能用的电器一定要提前退役。不能不指出的是,政府的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更为国人名为“大消费”实为“大浪费”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怕的是,这种大手大脚的纨绔子弟恶习已经毒害了好几代人。现在,不仅90后80后70后挥霍成风,连60后,甚至50后都不能坚守了。只有我们这些30后40后,依然顽固不化,准备戴着吝啬帽见鬼去了。
    没有文明精神支撑的物质丰富,还是物质文明吗?透支挥霍地球有限资源的当代人对得起子孙万代吗?

 

 

附:

钱是您的,资源是大家的


钱是你的,资源是社会的。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一次极其深刻的教育!应该牢牢记住那句话
中国人在德国吃饭被训斥:钱是您的,资源是大家的
这是一篇非常好的记实文章,看了让国人汗颜。现转载给大家

中国人在德国吃饭被训斥:钱是您的,资源是大家的
  德国是个工业化程度很高的国家,说到奔驰、宝马、西门子、博世……没有人不知道,世界上用于核反应堆中最好的核心泵是在德国一个小镇上产生的。在这样一个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一定是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吧。
  在去德国考察前d,我们在描绘着、揣摩着这个国度。到达港口城市汉堡之时,我们习惯先去餐馆,公派的驻地同事免不了要为我们接风洗尘。走进餐馆,我们一行穿过桌多人少的中餐馆大厅,心里犯疑惑:这样冷清清的场面,饭店能开下去吗?更可笑的是一对用餐情侣的桌子上,只摆有一个碟子,里面只放着两种菜,两罐啤酒,如此简单,是否影响他们的甜蜜聚会? 如果是男士买单,是否太小气,他不怕女友跑掉?
  另外一桌是几位白人老太太在悠闲地用餐,每道菜上桌后,服务生很快给她们分掉,然后被她们吃光。
  我们不再过多注意她们,而是盼着自己的大餐快点上来。驻地的同事看到大家饥饿的样子,就多点了些菜,大家也不推让,大有“宰”驻地同事的意思。
  餐馆客人不多,上菜很快,我们的桌子很快被碟碗堆满,看来,今天我们是这里的大富豪了。
  狼吞虎咽之后,想到后面还有活动,就不再恋酒菜,这一餐很快就结束了。结果还有三分之一没有吃掉,剩在桌面上。结完账,个个剔着牙,歪歪扭扭地出了餐馆大门。
  出门没走几步,餐馆里有人在叫我们。不知是怎么回事:是否谁的东西落下了?我们都好奇,回头去看看。原来是那几个白人老太太,在和饭店老板叽哩呱啦说着什么,好像是针对我们的。
  看到我们都围来了,老太太改说英文,我们就都能听懂了,她在说我们剩的菜太多,太浪费了。我们觉得好笑,这老太太多管闲事!“我们花钱吃饭买单,剩多少,关你老太太什么事?”同事阿桂当时站出来,想和老太太练练口语。听到阿桂这样一说,老太太更生气了,为首的老太太立马掏出手机,拨打着什么电话。
  一会儿,一个穿制服的人开车来了,称是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人员。问完情况后,这位工作人员居然拿出罚单,开出50马克的罚款。这下我们都不吭气了,阿桂的脸不知道扭到哪里去了,也不敢再练口语了。驻地的同事只好拿出50马克,并一再说:“对不起!”
  这位工作人员收下马克,郑重地对我们说:“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
  我们脸都红了。但我们在心里却都认同这句话。一个富有的国家里,人们还有这种意识。我们得好好反思:我们是个资源不是很丰富的国家,而且人口众多,平时请客吃饭,剩下的总是很多,主人怕客人吃不好丢面子,担心被客人看成小气鬼,就点很多的菜,反正都有剩,你不会怪我不大方吧。

  事实上,我们真的需要改变我们的一些习惯了,并且还要树立“大社会”的意识,再也不能“穷大方”了。那天,驻地的同事把罚单复印后,给每人一张做纪念,我们都愿意接受并决心保存着。阿桂说,回去后,他会再复印一些送给别人,自己的一张就贴在家里的墙壁上,以便时常提醒自己。
  这是一篇非常好的记实文章,看了让国人汗颜。请广为转发,谢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