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经济工作,支援政治斗争
重视经济工作,支援政治斗争
兴国人民
大概最近一年以来,在笔者所在地区的左派内部对经济工作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认为经济工作是政治斗争取得最终胜利之后再来开展的工作,现在应该放一放(起码不够重视);另一种则认为现在就应该开展经济工作,用于支援日趋激烈的政治斗争。
笔者结合眼前的斗争形势,认同第二种观点。
毛主席逝世之后,修正主义和新生的资产阶级从政治、经济、文化、舆论等领域对革命左派进行封锁和打压。但是,在几番毛泽东热的浪潮冲击之下,我们已经在政治和舆论领域撕开了一道口子。
政治上,尽管三十多年来,官方对文革和毛泽东思想一再否定和污蔑,但由于左派和革命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努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改革开放,并怀念毛泽东时代极其本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并认识到继续革命理论以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得正确性。从不久前极右势力的数次疯狂可以看出,以茅于轼、胡德平为代表的右翼势力(当然他们也只是台面上的代表)再一次对毛泽东思想和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左派及革命群众深感恐慌。越是被敌人反对,反而越说明我们正在走向壮大,假如我们一点气候都没有形成,他们这些有强大利益集团扶持养着的恶狗是会不屑一顾的。因此,足以证明,左派和革命群众已经形成一股政治力量,尽管尚未形成一挽狂澜之势,但其意义不亚于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舆论宣传上,尽管四大媒体仍然掌握在敌人手中,但借助互联网之便,随着一批左翼网站的出现,这标着左派在舆论宣传阵地也成功突围,并且网民越来越多,使得更多的人开始觉悟。
然而,在经济领域我们仍然基本上没有打开局面,现在单独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经济上的困局已经严重影响到革命队伍的进一步壮大。
这里举两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项工作任务的迫切性。
其一:同志们平时聚在一起总会聊到今后的出路问题,毕业后是继续去为理想而奋斗,还是在姑且保持觉悟的情况下随主流和常人一样为生活奔波。看得出来,同志们是很不情愿走第二条路的,但是了解到曾经有许多人因为生存压力而逐渐沉没的,这里主要是指在学校已经初步觉醒的青年学生,大家都很茫然和担心。由于政治斗争的高潮尚未掀起,这些青年学生面临毕业往往会很困惑和纠结,不太明白如何坚持自己的理想,在校期间没有直接面对生存压力,还能和身边的同志抱团成长,但是毕业后,南北各路,为生活而奔波,被迫分开,单凭个人的力量没有多少精力专注于革命事业,加上家庭因素,极容易就此随波逐流。这样的事情有很多,每一年夏天都在上演,笔者认为,不能简单粗暴的把责任归咎于他们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动摇性,或者意志不坚定。
笔者认为,要壮大我们的队伍,必须争取好年轻的一代,没有年轻人就没有未来,而且从笔者自身周围的青年学生的状况来看,由于受十几年反动修正主义教育的毒害,我们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一方面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人较少,都在为自己的钱途在搞个人奋斗,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人向往西方的民主和文化,崇洋媚外现象非常严重。而且由于前面所说种种原因的影响,原本觉醒的学生也有一大部分流失、淹没。因此,解决这部分人的生存出路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急切。假如有一个很好的载体使已经觉醒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抱团成长,则不至于那么容易就被社会浊流所吞噬,以便为社会主义事业储备必要的有生力量。
其二:我们经常开展的一些活动,如红色旅游等等,也不是大部分人能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来参加的,由于没有统一的经费支持,这些费用必须有个人承担,而这相对高的费用(不能忘了我们的力量之基在当前社会中的经济地位)也无意间给很多同志设置了一道较高的门槛,即便是一些已经参与工作的骨干力量也难以维持经常性的与会开支。
顺便提一点建议,不管参与活动的同志是否具备充足的经济实力,活动主办方应该尽可能节俭,能吃饱、能解渴、能睡觉即可,吃最便宜的饭,喝最便宜的水,住最便宜的旅馆,而且必须规定,除病号等特殊情况外一律不得例外,能省的尽量省。说到底这是一个作风问题,大吃大喝的话,怎么让工农群众相信我们是为他们服务的?谁相信我们将来会和他们同甘共苦?希望同志们重视,尤其是今后活动的主办方。
接下来简单重新谈一下政治斗争过程中经济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们应该从以前的根据地建设中吸取经验,试想一下,如果根据地的群众连生存都成问题或者生活比白区差很多,会有多少人会留下来?参加革命的又有多少?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能让大家都饿着肚子光着屁股去参军参战吗?要是都想着家里的妻儿老小能不能吃得饱穿得暖,那能有多少心思去战斗?
革命必定需要经济基础!我们先回头看看毛主席在根据地的建设中是如何阐述经济工作的重要性的吧。
“为着物质上的条件去保障红军的给养和供给;为着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由此更加激发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积极性;为着在经济战线上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并且教育他们,使得着新的群众力量;为着经济建设去巩固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去巩固供农民朱专政,去加强无产阶级的领导” ,“他们认为革命战中环境中没有进行经济建设的可能,要等战争最后胜利了,有了和平的安静的环境,才能进行经济建设。同志们,这些意见是不对的。抱着这些意见的同志,他们不了解如果不进行经济建设,革命战争的物质条件就不能有保障,人民在长期的战争中就会感觉疲惫”,“他们不知道如果取消了经济建设,这就是不服从战争,而是削弱战争”,“只有开展经济战线方面的工作,发展红色区域的经济,才能使革命战争得到相当的物质条件,才能顺利地开展我们军事上的进攻……也才能使我们的广大群众得到生活上的满足,而更加高兴地去当红军,去做各项革命工作。必须这样干才叫服从战争” ,“革命战争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是环绕着它的,是服从于它的”,“这些工作每件都是为着战争,而不是离开战争的和平事业”。。(选自毛主席《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文)
那么放到今天的形势中呢?同样,结合当前的政治斗争需要,经济条件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的各项互动都离不开经费支持,而这项现在的支出基本上都落到了个人的头上,时间长了,这将成为每一个同志一个很重的负担,必然从客观上削减斗争的积极性,所以,只有开展经济方面的工作,才能顺利的支援我们政治斗争,才能使我们的革命同志和广大群众得到生活上的满足,而更加高兴而且放心的去做各项革命工作,这样才叫服从当前形势下的政治斗争需要。
江西一些同志合伙创建的“众鑫”农民合作社,与南昌市“多尔多”公司联合,参考弘毅农场与安盟的经验,采用区别于一般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的所有制方式、分配方式和民主管理方法,走与农民群众相结合、共同富裕的道路,生产销售生态有机农产品,为革命阵营中的经济工作树立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希望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志们互相支持。
那么,开展经济工作能有什么意义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为政治斗争提供经费支持,当年革命是有共产国际给予的各项支持的,所以才有前期那么多职业的革命家,但凡事有利有弊,正因为有共产国际的支持,所以前期很多是受制于共产国际的,所以他们是做了好事也做了不少坏事,现在不会再有共产国际了,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经费问题,更需要自力更生;第二,解决同志们的生存生活问题,消除后顾之忧,以便把更多的精力投身斗争实践;第三,在经济工作中宣传毛泽东思想,宣传并动员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关心群众和同志的生活,建立与群众的血肉关系,让所有的人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并为之奋斗,维持对革命的信心和恒心;第四,在具体的经济实践中,可以加强同志们之间的联系、交流、互信、互助,锻炼同志们的经济工作能力和组织宣传能力,形成团体意识,为将来的各项工作准备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团体,为将来储备必要的有生力量,同时在实践中也可以分别各人的思想,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分辩投机份子(建国后党在经济战线上的成功,在于有了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实际经验);第五,消除人民群众的顾虑,为将来建设怎样的一个社会做好样板作用。集体经济,国有制经济理论上是绝对优于私有制经济的,但合作社和国有企业的失败让广大的群众不再信任,如果能依据我们自己的能力打造出的经济实体,更具有生命活力,在当前历史阶段中,在市场经济下与私有经济进行竞争还能胜出,还更有效率,对于争取广大群众,说服广大群众是有很大作用的。我们要具备打造一个个南街村的能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取得政权后,搞经济建设可能还会犯错误,不能引导人民更幸福的生活,人民群众还是可能会抛弃左派的。
也有的同志一听到连左派同志都开始去挣钱了,就好像碰到了怪兽是的,认为这是在谋私利,并对此有一些微词。
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但是他们的担心也不是没有任何道理的。所以,我们也需要在经济实践工作中注意一些问题:必须坚持集体所有制原则;不能按资分配,而要各尽其能,按劳分配,互相帮助;重视开展经济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后,千万要注意防止出现单纯的经济工作倾向,防止腐化堕落。(同志们可以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
政治斗争是当前形势下一切工作的中心,经济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但经济工作是为着政治斗争的,是围绕着政治斗争的,是服从于政治斗争的。
备注:征求其他同志意见后,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