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父子情——大型文献纪录片《毛泽东遗物的故事》之“儿子的衣物”解说词辑录

火烧 2011-09-08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毛泽东珍藏儿子毛岸英衣物二十多年,展现深切父爱。文章讲述毛泽东与儿子毛岸英的感人故事,揭示其对儿子遗物的珍视与思念,体现父子之间的情感纽带。

父子情——大型文献纪录片《毛泽东遗物的故事》之“儿子的衣物”解说词辑录  

解说:“毛泽东对于个人物品并不上心,但他却瞒着所有人将一些衣物珍藏了二十多年,一直到1990年,工作人员整理毛泽东遗物时才发现,这不是一般的衣物,这是他的儿子毛岸英的遗物。”  

吴连登(毛主席的管家):“每年啊,夏天的时候,我们都拿出来晒,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怎么回事,我们说不是很清楚。”  

解说:“所有的东西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是却叠得整整齐齐,一看就是精心收藏起来的。”  

吴连登:“当时账上就反映得很清楚,就是他一柜子基本上都是装的他的遗物,那个柜子并不大,但是这个东西呢,这个柜子里分得清楚,这就是毛岸英的。”  

解说:“原来,这批衣物是毛岸英的遗物,是毛泽东悄悄收藏了这批衣物,”  

吴连登:“我们就觉得毛岸英人都不在了,这些东西应该不保存了,按照一般的常理都这样。”  

解说:“身为父亲的毛泽东,为什么要如此珍重地保留儿子的遗物呢?这其中难道有什么风俗习惯,或者特别的讲究?”  

韶山人:“也不完全是这个风俗,韶山人按照历史上的规定,家里去了人以后,一般把那些东西都烧掉,要不有的就是把一些东西送人家,没有这个习惯。”  

解说:“不合风俗,并非习惯,毛泽东却瞒住了所有的人,悄悄将儿子的遗物保存在身边,一藏就是二十多年。二十多年,八千个日日夜夜,这位父亲独自守候的是一份何等割舍不断的思念;这份父爱,是何等的魂牵梦绕。这一对父子之间,又曾有过怎样的悲欢离合?”  

“1922年10月24日那一天,29岁的毛泽东迎来了他与杨开慧的第一个儿子。今天我们已无法得知为人父的毛泽东,当时是何等地欣喜若狂,但从他给儿子所取的这个响亮的名字中,我们似乎可以体会到那份自豪与憧憬。毛岸英,曾为毛泽东作传的美国作家特里尔按字面含意,将它解释为‘岸边的英雄’,而按照中文的想像,我们眼前浮现的倒更像是一个青年未来伟岸挺拔的英姿。幸福在这个家庭中接踵而至,不久,第二个儿子毛岸青,第三个儿子毛岸龙相继出生。投身革命的毛泽东,身边多了几分童趣与嘻闹。”  

刘思齐(毛主席的儿媳):“他说岸英小的时候,两兄弟挺淘气的,在清水塘把他的皮鞋拿出来,下着雨,满院子都是水,两兄弟在院子里面一个人踩一只鞋,手还做一个摇橹的样子,然后喊开船咯,结果一双皮鞋全报废了。”  

解说:“然而,共享天伦的幸福对毛泽东而言,却是一件近乎奢侈的事情,为了革命事业,他必须天南海北东奔西走,与妻儿也聚少离多。”  

“1927年8月,大革命失败的阴云笼罩着中华大地,根据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的精神,毛泽东临危受命,前往湘东组织秋收起义。临行,他专门赶回板仓乡下,再次辞别杨开慧和三个年幼的儿子。”  

毛新宇(毛主席的孙子、毛岸青之子):“1927年我爷爷和我奶奶诀别,他们夫妻就是最后一次见面。当我奶奶下定决心,准备到井冈山去找丈夫的时候,结果一看,身边还有三个孩子还要照顾,那没办法,只好就留下来照顾孩子。”  

解说:“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被捕,残忍的敌人将年幼的毛岸英也抓进监狱,陪母亲一起坐牢。这一天,正是毛岸英的8岁生日。”  

毛新宇:“杨开慧和毛岸英受的那个折磨,也是难以想象的。敌人那个时候给他换了好几个监狱,还给他们母子俩关到水牢里,伯父最伤心的就是他亲眼看到自己的妈妈给敌人杀害了。”  

解说:“杨开慧牺牲后,经各方人士的营救和担保,8岁的毛岸英才被释放回家。然而,国民党清乡司令部仍将三个孩子视为诱捕毛泽东的最佳诱饵,不断前来盘查骚扰。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中共地下党组织秘密将毛岸英兄弟送往上海,安置在党组织为照顾烈士遗孤而专门设立的大同幼稚园中。然而,不久后,上海地下党组织也遭到敌人破坏,三个年幼的孩子从此流落街头。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三个孩子是怎样熬过那几年无依无靠的日子,我们只知道,他们曾经靠卖报纸、拾破烂、拣烟头、推人力车勉强维持生活,他们中最大的毛岸英,当时还不满10岁。1936年,中共地下党组织才在上海街头找到了毛岸英兄弟。”  

毛新宇:“当时寻找他的中共特科的有一位老的现在还健在的90多岁一个女的共产党员,在街头找到了流浪的(两兄弟);那个时候我叔叔已经不在了。那么就只找到了我的伯父和父亲。”  

(通过各种途径,毛岸英毛岸青被送去了苏联。在苏联这个异国他乡,两兄弟才开始了幸福的读书、学习和生活。但是在那个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们仍然见不到他们记忆中的父亲。)  

解说:“当时,毛岸青已经被人打伤,得不到及时治疗,脑部受损;最小的毛岸龙也早已因感染痢疾而夭折。1938年,父子之间音讯中断十年之久后,毛泽东终于收到了毛岸英从前苏联国际儿童院寄来的这张兄弟合影,如获至宝的毛泽东写下了这样一封回信:‘亲爱的岸英、岸青,时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情形尚好,有进步,并接到了你们的照片,十分的欢喜,现因有便,托致此信,也希望你们写信给我,我是盼望你们来信啊。’‘我是盼望你们来信啊’,一句简单的话语,背后藏着的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无限牵挂,是一个父亲对儿子亏欠了十年的关爱。从此,关山万里,鸿雁频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硝烟炮火中,一封封书信架起了从延安到莫斯科之间的父子亲情桥梁。父亲最关注的是儿子品格的培养,学识的进步,随信寄来的也总是一批又一批的书,儿子则在父亲的关心督促下,从儿童院的团支部书记到共产党员,从士官学校的学生,到苏联红军军官,一天天长大成人。一天天成长为了父亲所希望的那个伟岸挺拔的青年。直到1945年冬,随着抗战的胜利,已经肩扛苏联红军中尉军衔的毛岸英终于迎来了回到祖国、回到父亲身边的这一天。”  

毛新宇:“伯父参加过卫国战争,又受到过斯大林的接见,他又是读大学的,他完全可以不回国,他觉得延安的条件跟莫斯科相比是天壤之别,但是他觉得祖国亲切,爸爸亲切。”  

解说:“对这场父子重逢期待了太久太久的毛泽东,不顾正在患病,坚持要到机场迎接爱子。”  

毛新宇:“当时伯父到延安机场一下飞机,他第一眼看到爷爷,激动得大喊爸爸,流着眼泪就冲下来了,第一个冲向我爷爷;我爷爷也很激动,就一把抱住他。十八年没见儿子了,看他长那么高,我爷爷也很激动,说好儿子,我终于见到你了!”  

解说:“毛岸英在父亲为他指点的人生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起来。这位父亲用他独有的严格锻造着儿子,甚至不惜为此与儿子发生冲突。”  

刘思齐:“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晚上从我这里出去以后,他就跟主席提了,当时我应该是17岁,好像有一个婚姻法,女的要18岁,还一个就是他可能觉得岸英也太轻率了。”  

解说:“直到一年多以后的1949年10月15日,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毛岸英才和已满法定年龄的刘思齐迎来了自己的新婚之喜。”  

毛泽东的一卫士组长:“一天,叶子龙告诉我,岸英要结婚了,你们准备两桌饭;就在颐年堂的后院摆了两桌席,买了点糖,发点烟,毛泽东就为他儿子举行了这样一个非常简单非常朴实的一次婚礼宴。”  

解说:“不光是婚宴简单,父亲送给儿子的结婚礼物也是那样简单,现在看来是如此地不近人情。”  

刘思齐:“送了一个大衣,当时拿出来就说给岸英的,给岸英的大衣;这个大衣送给你,这个大衣我穿过的,在重庆我穿过的。后来他看了看我,觉得挺过意不去的。我在那旁边,什么都没有。他想了想,晚上你们盖着吧,这样思齐也有份了。”  

解说:“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新生的共和国面临巨大的威胁。新婚才一年的毛岸英找到了父亲,请求入朝参战。毛泽东同意了。当战火燃烧到全体中国人的家门口之际,毛泽东的儿子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普通战士。仅仅一个多月后,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壮烈牺牲!”  

……  

解说:“整整18年,离别时还是天真稚儿,再见时,已是英俊青年,千言万语该从何说起,这份迟来的父爱,又该如何补偿?”“穿旧的,吃差的,干累的,毛泽东对儿子的爱,是那么与众不同。”  

毛主席的卫士组长:“又拿烟,又把烟揪灭,回过头他又点烟,他本来那个火柴盒就在他前面,不知道,还在口袋里找,李银桥说主席你的火柴盒就在前面,过去拿了递给他。泪汪汪的,但是不明显的让你看出来他在哭,但是我们心里明镜得很,他的泪水比我们还要多,还要沉,那是他最亲爱的儿子。”  

解说:“整整一夜,他坐在这张沙发上没有起身,只是一根接一根抽着烟;整整一夜,一根接一根。坚忍地接受了儿子再也不回来的事实。毛泽东独自一个人承受着失去亲人的伤痛,直到三年后的一天,情绪失控的刘思齐冲进他的书房。”  

刘思齐:“我冲进去问他,当时当他说到岸英牺牲,脑子一片白,我就不知道我在干什么,我就听到一个人说,你不要哭了,你爸爸手已经冰凉了。这时候我站起来,跟他握手。我觉得我不应该这样,那么我跟主席握手,他的手确实冰凉冰凉的。”  

解说:“毛岸英牺牲后,周恩来总理曾以报告的形式,向毛泽东提出应将烈士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毛泽东看到报告后,只说了一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就这样,父亲把儿子永远留在了他曾经战斗过的朝鲜三千里江山。”  

解说:“而父亲唯一所做的,就是悄悄收好了儿子遗下的衣物,把它藏进衣柜,一藏就是整整20多年。1990年,毛泽东去世14年之后,中央警卫局才将这些遗物转交刘松林(即刘思齐);同年,刘松林又将毛岸英的遗物捐赠给韶山毛泽东纪念馆。谁又能知道,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里,这位父亲曾独自度过了多少个睹物思人的不眠长夜。谁又能知道,那颗博大无私的心里深藏的父爱,是多么久远,多么深长!”(完)  

   

草民后记:  

一:  

父母革命儿遭难,尝尽人间辛与酸。生死茫茫两坚忍,终得胜利庆团圆。  

二:  

骄儿保国驱虎豹,慈父运筹日夜忙。  

沙场稍捷身先死,吾辈常忆泪满眶。  

睹物犹见岸英在,思子难寝肝肠伤。  

二十六年度漫漫,遗物简朴意深长。  

                  于2011.09.06—07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