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为什么“和平演变”以意识形态为突破口?

火烧 2009-06-23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意识形态在和平演变中的关键作用,分析社会主义革命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强调唯物辩证法在社会发展中的指导意义,突出意识形态对社会变革的深远影响。

人类社会或人的生存环境是人可以加以改进或改变的,这是人与所有其它生物,有生命的生物不同的关键点所在。这也就是人才具有的“主观能动性”的精神。在哲学上也称为“自我意识”。人能具备自我意识,人就能将人作为一个类来延续人的意识视野,人类就要学会协同合作应对自然而生存。而不只是作为生物的自然意识而只具备本能的欲望。人所具有的更加重要的更加高级的欲望意识包括改变人自己的生活环境与生存环境——意识到和利用(实践运用)人的劳动能力的能力。在劳动意识的发展中,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了,产生了各种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同时也就产生了当今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是财产占有关系的矛盾社会,这种矛盾的演化是越来越尖锐以至爆发成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在白热化的毁灭性的阶级斗争中,人类社会积累下的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往往被无情的摧毁而毁于一旦。这文明人早就有着大量的论著了。有思想的人们面对阶级斗争的结果,不得不深入思考如何彻底摆脱这种人类社会的桎梏枷锁。最终,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指明了方向——消灭阶级,只有消灭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做到这一点;用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是完成消灭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的第一步。列宁主义发展了变私人所有的生产资料成为生产资料社会所有,最初就是无产阶级的国家所有。在资本为无产阶级国家掌握后必须继续革命,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最终完成将所有生产资料转化为社会人所有的共产主义社会所有制。这就是列宁主义。有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列宁后改变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向,造成现代修正主义的泛滥成灾。毛泽东愤而反击,捍卫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一切剥削阶级和代理人发动亿万群众展开了无情的斗争……

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经验教训,是中国人民对世界人类社会必须作出的牺牲与贡献!因为中国社会的革命经历比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经历都要丰富多彩,都要复杂万分,都值得认真负责地总结经验。为了这种总结,必须运用人类社会文明的最高思维成果,唯物辩证法进行思辩,运用思辩逻辑,而不是形而上学的逻辑。分析意识形态的发展法则,分清思维意识的确定性,借助感性确定性,客观反映客观事物和客观事实,找准找到位当今社会,当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的根源。这才是中国的历史任务。

社会主义革命是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社会政治结构转换的社会革命和社会实践.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般规律,也就是说社会主义革命的普遍性,同一性,规律性是武装夺取政权为第一步;在这之后进行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与对旧的落后的资本主义的经济或带有残余封建社会痕迹的东西同时也进行改造。根据社会发展理论,一般地说,资本主义的对封建主义的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又先进于资本主义。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封建主义基本已经完全被资本主义消灭了,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已经是充分发展成熟的资本主义了。

在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的生产中,生产力的发达程度决定物质财富的生产能力。所以,要生产尽量多的社会物质财富,就是要发展社会的物质生产能力,也就是社会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历史中,经历过各种生产方式的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资本生产阶段。人类社会已经进化到资本主义的生产阶段,资本的生产关系在物质财富的生产上为人类带来了大规模生产物资财富的能力,人类社会早就认识到资本的生产关系的这种效力——只有资本增殖是最有效的生产方式。

而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都是在既有资本主义又存在较多的封建主义残余的国家中发生的,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既要发展生产力,又要消灭生产关系中利用资本增殖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所带来的资本的运转关系下的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自然就必然产生让资本增殖而带来的使人们必然走向利益熏心的唯利是图的道路,所谓的物质刺激的道路,这条道路最终指向资本主义的生产道路。如何限制这些资本主义的意识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课题,毛泽东的中国进行了巨大的深远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社会实践。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为了消灭封建制度的残余和封建社会低下的生产物质财富的生产关系而作出了强有力的革命。而对资本性质的生产关系,由于是消灭了私人资本所有制了,资本家阶级(严格说来是私人的,个体的,掌握了大生产生产资料的意义上的资本家,而小生产性质的小资本家依然大量存在)在社会化的生产中消失了,而资本增殖以及资本增殖的生产关系以及资本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仍然广泛的存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生产过程中,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和客观现实。认识到这一点,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贡献。

苏联式的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在对待资本增殖和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问题上失掉了马克思主义的。苏联将资本换成资金,剩余价值等换成利润和利润率,这其实并没有摆脱资本增殖的本质规律的,倒是起到麻痹自己和自欺欺人的效果了。本质认识一混乱,各种奇怪现象就层出不穷。各种奇怪现象愈来愈离奇,而对本质性的东西也就愈来愈认识不到了。本来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而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大量层出不穷的怪现象严严实实的掩盖了本质性的东西而不能自拔!意识更不能确定对象,感性也被扭曲。当然的了,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就显得成为最薄弱的环节,最容易被敌对势力染指而变成为敌人所利用的领域,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必然就会发生尖锐的阶级斗争,这种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自我意识中由于缺失了科学理论的根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的对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分析的结晶“剩余价值观念”,必然走上所谓“和平演变”的道理是也!

虽然《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似乎显现出在逻辑上是自恰的,这种自恰是违背科学分析的,是不能揭露出剩余劳动时间的去向的,是面对增殖了的资本价值的说明嘎然而止的,资本的阴暗面(不平等的剩余劳动时间的工资待遇,资本与工资的不平等交换而获取剩余价值的本质问题)在冠冕堂皇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自恰逻辑下的自圆其说最终漏洞百出。由于不承认存在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也就无从谈起绝对资本与相对资本,资本的有机构成所揭示的资本在投入产出中的各种关系也就顾不上了……

我们知道,人的思维能力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这个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观念的产物。意识是反映人的感觉的,人的感觉是需要确定性的。这就是说,客观事物或客观世界通过人的感性认识产生意识,人的意识不能自欺,也就是说必须客观如实的老老实实的确实反映情况。苏联模式在最基本的经济问题上自欺——将剩余价值规律换成苏联式的政治经济学的说法。这就是说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运动的科学分析和科学结论。自欺欺人的创立了一个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这个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理论基础上断绝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基,为自欺欺人的理论开路。让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阶级剥削和阶级斗争彻底人为的消失,这就是自欺!这就是意识形态上的硬伤。这个伤势让腐败现象成为无关大雅;这个伤势让特权肆意横行而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分道扬镳;这个伤势让新阶级成为主宰的新沙皇;这个伤势最终溃烂流浓,癌变而让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厦倾覆!其真实的根源就在违背马克思发现的两个基本理论——剩余价值规律和历史唯物主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