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给“自我感觉良好”的情绪降降温了
该给“自我感觉良好”的情绪降降温了
张志坤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国人对中国相当地“自我感觉良好”:向内看,自由主义亲西方右翼势力遭到一定的修理,变得老实许多;向外看,亚投行所向披靡,“一路一带”高歌猛进,什么“美国最铁杆的盟友倒向中国”,“白宫万念俱灰”、“欲哭无泪”等等,类似的言论跃然网上。内外结合,大有战略上攻城略地,势如破竹之势,于是乎,很多人就“前进道路不可阻挡”的感觉油然而生,应该说,浏览网页,给笔者的印象,这样的人还真的不少,这样的情绪溢于言表。
但是,最近发生的两件小挫很可能让这种过热的情绪有所回落:
一是香港政改案的失败。不管怎么说,这个政改案毕竟是中央政府支持认可的东西,这个东西被否掉,一则中央政府的权威遭到重创,一则港独等反对势力气焰大张,香港的政治将因此而黯淡无光。展望未来,港独势力还将演绎出怎样的恶剧,恐怕任何人对此都不会抱着轻松自在的心情,以前那种对港独嬉皮笑脸的态度再也不复见于今日(参见笔者《港独令中国政治增添新变数》一文)。来日方殷,这就是香港政治所带来的沉重感。
二是宣布南沙岛礁“近期完成陆域吹填工程”,也就是说中国不会再“填海造岛”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美国压力下的一种妥协。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一直期盼着中国能好好地回敬美国几下子,正因为如此,所以设立亚投行,实施“一路一带”战略才令他们那样兴奋,所以,在南海岛礁问题上,他们满怀期望中国也能像俄罗斯那样与美国“硬碰硬”,中国宣布“近期完成陆域吹填工程”不管策略意义如何,但在战略上总难免让人有小挫之憾。
这两件事其实当然算不得多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是却很能说明问题;第一件事说明,当代中国在政治上依然危机四伏,许多地方和许多领域水深火热,不但我们草根们看不透、把不准,就算是高层精英,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第二件事说明,来自美国的压力仍然不可小觑,美国定要较真说话,中国还得认真对待,中国所谓的崛起其实是有限度的,目前很可能还局域在美国认可的范围内。
这样启示足以让任何过分的自豪与骄傲回归理性、回归现实了,所有过热的情绪都可能因此温度大降。
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其一,这将避免一些人的“左”倾盲动。在中共的历史上,左倾机会主义和盲动主义害死人,不然也不会有遵义会议大放光芒了。现在,中国左倾机会主义在一些人身上表现依然相当突出,这既是不负责任的,也是很危险的。
其二,这将让更多的人回归战略理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绝不可能一帆风顺,其中必将充满艰难困苦、坎坷挫折。道路是曲折的,斗争是漫长的,简单地说,就是敌人众多而可怕,这是有关中国崛起说最起码的战略理性,没有这样的理性,整天唱“合作”、“共赢”、“互信”、“依赖”的赞歌,出于外交辞令可以,真要这样去做,就纯属扯王八蛋。
其三,可以化挫折为动力。现如今俄罗斯社会团结与国家前进的动力就是西方的压力,压力变动力在俄罗斯那里表现得十分充分。中国虽然做不到俄罗斯的水平,但至少也应该向人家学习。我们的民族是有这个传统的,俗话说,吃亏长见识,严重一点说就是“失败乃成功之母”,意思都是要把挫折转化为自己努力的方向与前进的动力,既然前人能够做到,别人能后做到,当代的中国人也完全可以做得到。
所以,像香港政改案遭遇否决这样的坏事,某种意义上也是好事,它将再一次大声告诉我们,中国在今天仍然必须“冷眼向洋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