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露天煤矿比例美国为61%,中国只占3.3%

火烧 2010-04-17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指出中国露天煤矿比例仅为3.3%,远低于美国的61%,导致深井采掘矿难频发。分析矿难主因包括瓦斯爆炸、透水和火灾,强调安全培训与监管不足是关键问题。
露天煤矿比例美国为61%,中国只占3.3%
降低深井采掘矿难是艰难挑战
2010-04-16 14:00
::本报特约撰稿 森堡
  3月28日发生的山西王家岭矿难让国人震惊,持续半个月的救援让人揪心。据新华社报道,截至4月14日中午12点,井下153名被困人员中已有115人获救,37人遇难。不可否认,同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低事故率相比,我国在监督体制、矿工权利、安全培训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不过,我国矿难多发也有客观原因,主要是露天煤矿很少,众多大型煤矿处于几百米乃至上千米深的地下,瓦斯含量高。与露天煤矿相比,深井煤矿开采的难度和危险性都高出许多。

  矿难三大主因:爆炸、透水和火灾

  矿难是全世界资源开发中面临的严峻问题,现代科学技术仍没有将之完全杜绝的良策。提起矿难,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瓦斯爆炸的场景:极具杀伤力的冲击波、弥漫的有毒气体……的确,瓦斯爆炸是矿井的主要安全威胁,世界上一大半矿难事故都因瓦斯爆炸而起。如美国西弗吉尼亚州4月5日发生的矿难,就属于瓦斯爆炸,已造成29人遇难,且因井内易爆气体浓度上升而暂停救援工作。

  但对地下矿井特别是深度较大的矿井,还有另外一种可怕的场景——透水。简单来说,透水就是矿井内发生水灾。这种情况最易在水源集中区(如海边、湖泊、河流或水库)附近发生。由于水的流动性,大量洪水能在很短时间内将地势较低的坑道吞没,造成大量人员死亡,未来得及升井的人员只能在一些水无法淹没的死角,才有机会幸存。有些透水事故比瓦斯爆炸更为严重,特别是靠近水源(如大型湖泊、河流)的矿井,因水源太多,还会造成无法救援、遗体无法收殓、坑道被迫放弃等情况。

  王家岭矿难便属于透水事故。据媒体报道,在事发前一天就有工人发现巷道内有雾气,甚至还出现了两边的煤板脱落现象,这就预兆可能有水。但因施工单位忽视,没有采取预警,导致悲剧发生。值得庆幸的是,王家岭透水事故初步判断为老窑积水(先前的开采遗留下一部分采空区,被后期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充满),水量有限,使得排水救援成为可能。在此次救援中,政府部门紧急调入大量水泵,使事故区域水位在较短时间内下降达数十到数百米,这是救援取得成功的关键。

  除了瓦斯爆炸和透水外,另一种较严重的事故是坑内火灾。与瓦斯爆炸造成的火灾的迅猛蔓延不同,这类火灾较为温和,但更持久。由于矿井内存在大量可燃物,包括煤块、可燃气体等,一旦被引燃便很难扑灭,大规模火灾能迅速造成坑道内缺氧,造成重大伤亡。据美国国家地理教师协会官方网站公布的消息,宾夕法尼亚州森特勒利亚的地下矿坑火灾,自1962年以来持续焚烧,至今已近半个世纪,造成地下水蒸发,地层下陷。由于矿脉遍布整个城镇,地面经常出现裂缝、冒出火苗。不仅在该地采矿极为危险,地面常住人口也从极盛时期的2000人,减少到2007年的9人。

  我国露天煤矿产量只占3.3%

  每次发生矿难,人们都会想到采取补救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随着一系列措施相继推出,中国矿难死亡率连年下降,去年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首次降到1以下,为0.892;山西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32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相比,我国在监督体制、矿工权利、安全培训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美国在采矿安全方面的领先,与其煤矿易开采的特点有关。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公布的《2009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美国已确认的煤炭总资源量达36280亿吨,经济可开采量(从经济角度考虑划算的采掘量)为2383.08亿吨,居世界首位。因此美国有条件优先发展露天煤矿,减少地下采掘作业的井工煤矿。中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三,经济可开采量为1145亿吨,不到美国的一半。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2009年公布的数据,2008年度全球十大硬煤(烟煤和无烟煤的总称)生产国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中国,产量达27.61亿吨,约为排在第二位的美国(10.07亿吨)的2.7倍。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又是世界产煤国家中“煤与瓦斯突出”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煤与瓦斯突出”是指煤矿在地下采掘过程中,瞬间从煤(岩石)壁内向采掘工作面喷出大量煤(岩)粉和瓦斯的现象。国有重点煤矿中,约44%是煤与瓦斯突出的高危矿井。

  我国易于开采的露天矿(指埋藏较浅或地表有露头的矿体)很少,以1998年的数据为例,露天煤矿产量只占全国煤炭生产总量的3.3%,这么少的比例使得我国在开采煤矿时无法“挑肥拣瘦”。而1996年露天煤矿的产量比重,美国为61%,印度为75%,德国为79.6%,澳大利亚73.8%,俄罗斯60.9%。与“世界工厂”地位不对等的煤炭储量,巨大的煤炭消耗,少得可怜的露天矿比例,这些都是我国矿难多发的客观原因。目前,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矿井平均开采深度约420米,深度超过1000米的有十几处。前面提到的瓦斯、透水以及火灾的矿难三大主因,在露天开采时都不容易发生,即便发生也能让人员迅速逃生;但到了几百米、上千米的地下,事故发生后,人员逃生很难。

  减少矿难美国多方并举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矿难是任何一个煤炭资源大国都无法回避的问题。2008年美国国会研究机构在一份关于煤矿安全的报告中表示,矿工是全美最危险的职业之一,死亡率达十万分之49.5,约为私营企业死亡率(十万分之4.2)的11.8倍。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煤矿发生矿难,是美国近25年来发生的最严重的一起煤矿事故。

  虽然西弗吉尼亚州矿难给全美煤矿安全蒙上了阴影,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是世界上矿难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根据美国劳工部下属的煤矿安全和健康管理处2008年公布的数据,2000~2007年美国百万吨死亡率平均为0.027(约为中国的1/30),创造了近乎完美的安全记录。

  需要了解的是,美国较好的煤矿安全状况,也经历了一个“危险-较安全-更安全”的漫长过程。100多年前,美国煤矿工人的命运相当悲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法学与历史学教授约翰·法比安·维特所著的《事故共和国》一书中提到,19世纪60年代,宾夕法尼亚州煤矿每年有6%的矿工因工伤致死,6%终身残疾,还有6%暂时失去工作能力。直到20世纪初,美国每年有数千人死于煤矿事故。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客座教授、中国研究服务中心主任王绍光,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经过很多年的探索后,小矿慢慢整合成大矿,监管体制雇的人越来越多,成立专门机构进行垂直管理,各个方面一起努力,才逐渐把矿难死亡率降下来。在技术方面,美国增加了安全设备、提升了机械化程度,在减少矿难死亡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