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国有企业是曹操
垄断国有企业是曹操
萧寒
昔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方面在道德上占领了制高点,坐享匡复汉室、辅助天子的美誉。另一方面可以假借天子的名义兜售私货,打压异己、壮大曹魏集团的实力,最后达到化公为私的目的。
无独有偶,我国现阶段的国有企业名义上是全民的企业,
但实际上其利润收入完全由管理层支配,与老百姓根本无关。而利益集团却要打着国有或者全民所有的名义,来谋取小团体的利益,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垄断国企的所作所为与曹操没有什么区别。
那么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垄断国企与曹操在本质上的相同之处:
一、 曹操和垄断国企都在借用国家的名义,来欺世盗名
曹操自封汉丞相,曹操每做一件事,无不以匡扶汉室为名,曹操行军打仗必打汉军旗号,曹操集团的所有行动都是在维护汉朝江山的名义进行的,如果违背了曹操的意志,就相当于违背了天子的意志,就是与大汉朝作对,因此曹操在政治地位和道德上占据了制高点,可以纵横于天下。
垄断国企的在名义上是全民所有的企业,是国家所有的企业.在经营行为上,像中国移动、中国石油等企业无不打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民族利益的旗号,垄断企业的口号喊得比谁都动听。任何对其垄断行为提出批评的人,都可以扣上不爱国,反对国家民族和全民利益、反对公共利益的名义,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国有资产与其说是国有资产,还不如说是官有资产,但为了达到假公济私的目的,垄断国企的的管理者就一再的借全民所有的名义来欺骗民众。
二、 曹操和垄断国企都善于打压异己,来壮大自己
曹操借用天子的名义,来消除各方势力。他曾假借天子诏书,让刘备去打袁术,使得二人残杀消耗掉彼此的实力。曹操利用天子的名义,收降了张辽、张颌、藏霸、徐晃、贾诩等一大批将才。如果没有汉献帝,徐庶光凭老母一封信,不可能自投罗网,连关羽降曹都还有个“降汉不降曹”的辩解。对于一些小的诸侯,曹操只要以汉献帝名义的一纸诏书就能平定。比如关中地区各路诸侯,曹操就没打,直接一个诏书,大家送人质入京,就这么平定了,连马腾都亲自入京。曹操就是借着天子的名义消灭了北中国的各方诸侯。
无独有偶,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中,垄断国企是享尽了金融、财政、政策方面的支持,但他们对民企的打压却永无休止,如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遍布全中国,而民企要想分一杯羹,则必须仰人鼻息。中国烟草垄断全国的香烟销售,如经营者不从中国烟草进货,则会冠以非法经营的罪名,甚至有牢狱之灾。电信、电力、铁路、盐业、供水、供暖、燃气、交通等行业更是严设门槛,禁止民企进入。
即使在允许民企进入的行业,垄断国企业要设置种种障碍阻碍民企发展、在钢铁行业,国企的效力极其低下,但是民企如果发展起来了,国企则要以国家利益的名义去兼并。例如日照钢铁连年盈利,山东钢铁连年亏损,但是山东钢铁公司却可以调动各方面力量,以资源整合的名义去见并日照钢铁,日照钢铁不同意,则利用国家权力让银行不给日照钢铁贷款,让发改委不批准日照钢铁的新项目。在航空业,国有的航空公司亏损累累,但民营的航空公司只要有一点负债,就会被勒令破产。
山西煤矿整合、民营加油站整合,无不是打着国家利益的名义来进行。但是整合的结果是油价高企不下,煤炭价格暴涨,矿难仍然不断,普通民众并没有从中受益。
三、 曹操和垄断国企都将利益分配给了自己
曹操的所作所为系上欺天子、下压群臣。昔日诸葛亮称曹操名托汉相,实为汉贼。曹操虽然称汉丞相,但曹操所取得的各种利益,并没有奉送与天子,而都是分配给了曹氏集团,汉献帝无半点权利。朝廷的官员任免、军国大事、税赋使用,都是曹氏集团说的算,汉室无一点权力,整个汉朝江山名义上归汉朝所有,实际上是归曹氏集团所有。等曹操一死,曹氏家族连这最后一点遮羞布也不要了,将汉朝的江山从名义上到实际上,都划归曹魏所有。
与曹操相类似,不能说全部,但可以说部分,垄断国企的某些管理层是名托公仆、实为公贼。垄断国企名义上是全民的,也是国家的,那么垄断国企取得的高额利润就应该归全民所有,或者至少应上缴给国家。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垄断国企取得利润的时候,将财富分配给了自己,而亏损的时候,却要核销坏账,由全体老百姓来买单。2011年全国国企利润近两万亿,却只上交国家440亿,其他的都花在自己身上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国有企业是国有国有,谁都没有。在国外也有国有企业,但像法国、美国、北欧的国有企业才是真正的国有企业,赚了钱是国家的,就要让利于民。而中国的垄断国企是赚了归自己,赔了算大家,这样的好事在世界几千年的历史上,也只有在一贯善于口号治国的中国才会出现。
在老百姓饱受油价、电价、上涨的同时,垄断国企的管理层和员工却可以享受惊人的高薪,一方面是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一个电力公司的操表工可以年薪十万,一个高速公路的收费员可以月薪一万。而垄断国企的管理者们则拿着几百万几千万的年薪,喝几十万的洋酒,用几百万的吊灯。可以说垄断国企的员工已经提前进入了共产主义,享受欧洲的梦幻生活,而普通的蚁族,却仍过着非洲的贫困生活。
从本质上来说,曹操和垄断国企干的都是挂羊头卖狗肉、既当婊子还想立牌坊的勾当。都在借着公共利益的名义来损公肥私。
列宁说过这样一句话:垄断是帝国主义最腐朽的特征。但近几十年来,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制订了非常严格的反垄断法,并严格控制垄断行为,使垄断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点。
而与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相悖的是,中国一方面却把垄断经济组织奉为圭皋,并采用行政手段加以扶持。另一方面确又放纵垄断企业的管理层损公肥私。从而使垄断国企成为破坏公平正义、破坏市场公平环境、欺骗政府、吸取人民血汗的怪胎。
垄断国企还不如曹操(外一篇)
萧寒
我在前一篇《垄断国企是曹操》一文中提到,从本质上来说,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垄断国企是借公有制而中饱私囊,因此垄断国企实质上就是曹操。但是如果从管理水平和职业道德上来说,说断国企是曹操还真是抬举了他们,垄断国企的管理水平和职业道德与曹操相距甚远。
一、曹操奉行的是唯才是举,而国企奉行的是唯关系提拔
曹操为了一统天下,发布了唯才是举的命令。曹操在官渡之战之初,听说许攸来投,倒屐相迎。曹操爱才如命,在关羽背叛自己投刘备时也没有追杀,任其归去。曹操曾赋诗云: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脯、天下归心。曹操用人“不念旧恶”,比如张绣;“各尽其才”比如任峻;善于在实践中选拔人才,比如郭嘉;此外,能用度外人,正式因为有了这种求贤若渴态度,曹操手下战将云集,贤良辈出,曹操得以建立一方霸业。
不管怎么说,曹氏集团从曹操本人到其手下文武群臣,都是具备真才实学,真刀真枪的凭真本事干上来的。而垄断国企的用人观是唯关系,而现阶段的垄断国企的用人机制却难以服众。国企的领导者既不是员工选举产生的,也不是在市场竞争中真正拼杀出来的,而是上级任命的。国企高管和政府官员可以互换,中石化的经理可以当省长,反之亦然。国企内部的用人机制更是一团糟。
在国企内部更是关系纵横,什么总经理小舅子、大姨姐、战友、表弟、党委书记外甥女婿、朋友、同学,工会主席弟弟、人事处长班主任女儿等等都可以安插进来,而且干的都是一些非常轻松的管理岗位。更有甚者,像汕尾烟草局像局长陈文铸可以借机开除职工,同时招进了他的十多个亲戚。
按现在的行情,如果想进入电力公司、银行、中石油、航空公司、移动通讯、高速公路部门、烟草专卖部门、铁路等垄断国企,当一个普通的正式员工(不是指那种合同的、劳务派遣的),没有很硬的关系,没有个三五十万根本进不去,所以说在当代中国,托关系花钱找工作绝对是一种历史倒退。在国企内部,如果没有很硬的关系,你不可能得到提拔,必须有领导层的背景,才能重用。
在三国时期,知识确实可以改变命运,才能也可以改变命运,但在垄断国企,应该说是关系改变命运。
二、曹氏集团的剥削者比较少,生产效率高,而垄断国企生产效率低,闲人太多
曹操集团的领导只有一个,那就是曹操,曹操的手下也都是精明能干,能够领兵十万的能人,基本上没有吃闲饭的。曹操有百万大军,谋臣将领就那么几十个。曹魏人口约有1500万,曹操集团所养活的各级官吏不超过万人,一个县城吃皇粮吃财政饭的的,从县令到衙役,二十几个人就足够了。因此曹魏集团尽管是剥削者,不从事生产,但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的比例不算太高,还算是能负担得起。
曹操集团和民企是生之者众,食之者寡。而在国企是食之者众,生之者寡。垄断国企的管理者众多,领导层庞大,闲人太多,已经成为社会沉重的负担.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话:由工人所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一部分,被称为剩余价值。资本家靠剥削价值来生存,在公有制企业应该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从马克思的理想主义出发,按道理说国有企业不应该存在剥削,但是在垄断国企却完全反过来,剥削国民的现象十分严重。
在一个民营企业,剥削者就是老板以及老板指定的几个人,其他人都要努力工作,老板绝对不会养活那么些闲人。由于剥削者少,所以工人完全能够负担得起。而在垄断的国企,约有一半以上的闲人脱产、不干活、或少干活。如果说民企是100个人养活一个老板,而在垄断国企是50个人养活50个闲人。因此国企的剥削要比民企的剥削还要严重,但还要隐蔽。
垄断企业的机构,各种机关处室、各种科员,脱产的人员约占企业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有的活儿明明一个人就可以干,但一定要安插进五六个人干。
如果靠完全公平竞争,垄断国企根本养活不了这么多人,但凭借垄断手段,垄断国企凭借垄断的高价格,将巨额的管理成本,养闲人的成本,腐败的成本,都给消化了,强迫全体国民为垄断集团的剥削阶层买单。
三、 曹操集团的地位是靠真本事打下来的,而垄断国企的地位却是靠政府支持巧取豪夺的。
曹操集团人才辈出,先是以少击众,大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后击吕布、收张绣,最后又北征乌桓、南征蜀吴、西征马超,拓展疆土。216年,曹操废匈奴可汗,在匈奴故地设置郡县,使称霸东亚400年的匈奴帝国在中国本土彻底消失。由是观之,曹操确实是真英雄。
目前没有哪个垄断国企是在市场竞争中真正强大起来的,都是靠行政垄断来博取的。在垄断过其所在的行业,政府强令其他人不许介入。曹操挟天子已令诸侯的时候,还有孙权刘备人反抗。而面对国企的垄断,如果敢反抗,那么就是以卵击石,成为“国民公敌”。
四、 曹氏集团尚且知道爱惜民力、但国企却与民争利
曹操要的是权力,他对权力是寸土必争。而在经济上基本奉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让利于民。曹操在南征张绣时,马踏青苗,曹操割发代首,处罚自己。曹操痛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于是他大力发展屯田,由政府招募流亡的农民,并赠送农具、耕牛土地和种子,大规模的发展农业,是黄河流域迅速恢复了生机。
垄断国企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借口国际油价上涨,一再得上调油价,而国际油价下跌时,却不见动静,遍布全国的交通利益集团,设置大量收费站,使物流成本大大增加,使各种商品的成本不断推高,造成了近几年的通货膨胀。垄断国企根本就没有让利于民的概念,一直与民争利,像银行的各种乱收费已经占了银行利润的一多半。
作为全球最赚钱的电信公司,中国移动的钱是从国人身上一刀一刀割的。从北美的洛杉矶打到中国的上海,每60秒钟大约三美分,而从中国的北京打倒50公里外的廊坊,每60秒钟需要九毛钱。从美国的东海岸的纽约漫游到西海岸的旧金山,漫游费是0,而从中国的上海漫游到三十公里外的昆山,漫游费是一分钟一块三。移动公司握住“国有垄断”这把锋利的砍刀,将老百姓变成了待宰的羔羊。
五、曹氏集团的腐败远没有垄断国企严重
曹操在任小吏时,就敢用五色棒擒杀不法的皇亲国戚,曹操治理山东时,十县县令一次“奏免其八”,于是“奸宄逃窜,邵界肃然。曹操掌权后,倡导节俭,反对腐败。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甚至他的女儿出嫁,嫁妆“皆以皂(黑色)帐,从婢不过十人”,曹植的妻子因违令穿了锦绣衣服,被曹操下令其自杀。曹操在临死前要求薄葬,他在《终令》中写道: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遗令》中又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曹操身为一代枭雄,始终能艰苦朴素,还是令人佩服的。
曹操还将简朴做法推行全国,将节俭作为官吏选拔的一个标准。同乡好友丁斐,因私自调换官牛被曹操撤消职务,路粹因违禁低价买驴,也被他处以死刑。一时间,管理不穿新衣、不坐好车,有效地制止东汉后期以来奢靡攀比的腐败风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目前在垄断国企,腐败行为已呈高额化、集体化的趋势,很多国有企业都属于垄断性暴利行业,又得到了国家很多政策扶持,企业资本雄厚,通常可以“感召”中层以上干部,以此形成利益集团,一窝老鼠共同瓜分国有资产,形成攻守联盟,“群蛀”很难被发现,发现时往往是倒下一大批。
中石油腐败系列案中,涉案人员几乎都是企业或部门“一把手”,而且往往是拔出萝卜带出泥。中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一建公司原总经理顾满林一案,引出了一建公司原副总经理付红雁等41人涉嫌贪污贿赂;新疆第三建筑公司原总经理马敬增受贿案牵出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规划计划处原副处长夏绍柳等11人涉案。
国家四万亿投资的振兴计划,投入铁路的就有上万亿,而铁道部却用刘志军窝案来回报老百姓,铁道部贪官们给国家带来上千亿的损失,让我们情何以堪。
红十字会,一个神圣的名字,一方面拿着老百姓的捐款,另一方面却在肆牟利,可以吃万元的天价餐,伤了全中国人的心。
中石化仅仅一个吊灯就几百万,分公司每年招待用的茅台酒就价值上百万元。河南交通厅(交通厅亦官亦商)连续三任厅长落马。中移动经理张春江、国家电力高严等一系列腐败案件,已经让民众对垄断国企怨声载道。
通过林林总总怪相,不难看出垄断国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寄生虫,其本质上是曹操,但在职业道德和管理水平却连曹操都不如。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