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婵释禅:世界债务危机的内在形成机理和应对之策
世界债务危机的内在形成机理和应对之策
听婵释禅
“债务危机”这个词,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并且也是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凡夫走卒讨论的热点和焦点话题。广义的“债务危机”,不仅是发生在一个国家或一个联合体(如欧盟)等的大型危机,而且更多地会发生在金融企业集团、实物商品生产、交换企业、家庭,以及个人等的大中小金融经济运行组织体里。因为这个“债务危机”所导致的后果,必竟会使许多国家、政府、企业、家庭等组织体和其个人形成资不抵债的破产,或是还不上债的信任危机等的尴尬局面。而“穆迪和标准普尔”等的债务评级机构,则是这个世界里最多余的,并且是寻求人们大惊小怪穷开心刺激的金融娱乐热点制造俱乐部。
而“主权债务危机”,就是金融财富集团等绑架一个或一些国家,并让其输送更大利益的场面宏大的霸王游戏。这个游戏的“游戏规则”就是:资本和资本家集团,通过剥削压迫和其支持本国并以国家的名义对别国的掠夺和侵略(如西方对伊拉克、利比亚石油的掠夺和侵略),进行原始积累和增值积累,推动世界、国家和国家内部的全面贫富两极分化,然后资本和资本家集团,特别是金融资本家集团,利用其占有大量社会财富的优势,透导、纵容和逼迫各国政府和其弱势的企业、家庭和个人等向其借钱,然后资本金融集团等从中谋利,并形成可以左右国家和世界的“金融食利霸权阶层”地统治和主宰着世界。也就是说,所谓的“债务危机”,或是“主权债务危机”都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只是一些借债的企业等要破产一些,可国家怎么破产,难道要将这个国家的人民和土地等变卖了不成。2009年迪拜国家资不抵债地从理论意义上破产了,可到今天人家迪拜国家和其人民的日子还不照常过吗。大家还是要进行所谓的救市的,游戏还将会继续玩下去。否则一拍两散,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最后还不是得把金融货币游戏继续玩下去吗?!
而必然造成“贫富两极分化”的弱肉强食的“金本位”资本主义社会,则是形成“债务和债务危机”的社会制度基础。但为什么会形成“债务和债务危机”呢?其“内在形成机理”又是怎样的呢?有什么破解之道吗?似乎探究的人并不是很多。听婵释禅下面所要讨论的,就是一些“反其道而行之”的重要应对之策和解决之道。
一、“债务和债务危机”的历史演变过程
当最原始时期的东家没米下锅了,而向有米的西家借粮时,这种有借有还的“债务关系”就产生了。随着人类需求多样化的发展,由“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和“借什么还什么”的债务关系,也就转化成了由“金银,或是纸币”等做为商品交换的“中介物”,或是“债务”表示物。也即发展到无论借债人想要借任何商品货物,都不需要直接借这种实物商品货物了,而只要借贷一下这任何商品货物的表示物或是代表物的“金银,或是纸币”,就可以买到任何想要的商品货物了。这种“实物商品货物”表示物或是代表物的“金银、货币”的产生,为人类的“商品或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并且极大地提高了商品或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有效地加快了“商品或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循环和演变过程”。也即使原来一个“商品或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循环和演变周期”需要半年,现在只需要一个月就可以了。这就是“实物商品货物”的表示物、或是代表物、或是叫中介物——“金银、货币”产生后,给人类社会赖以“衣食住行用娱乐安全”等的所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带来的方便和好处。
当社会化、规模化、科技化等的商品或财富的大生产、大分配、大交换、大消费活动日益频繁,所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一种专门从事“借贷业务”,并通过“存贷差价”获取利润的企业——“银行,或叫钱庄”就应孕而生了。最初的“高利贷者”是这种“银行、钱庄行业”产生的鼻祖。随着“金本位”的社会化、组织化、规模化、科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靠“借贷业务”为生的企业规模和数量日益壮大和增多,并很快形成了一个大的资金融通产业。不仅一个国家的内部的政府、企业、家庭等各层级组织体和其个人要通过“以银行为主体的资金融通借贷体系”进行借贷活动,以进行和完成有关的各种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而且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开始了这种资金融通的“借贷业务”活动。而国际化的债务,对于那些商品生产能力和资源情况等较差的国家,在没有什么的“坚硬商品货物”可供出口并换成债权国货币地用以还债的情况下,还不想降低本国人民的福利,更不想少生产一点导弹飞机等,于是“还不上本息债务”的危机就发生了。这种“债务危机”所导致的“信用危机”,会使以后与这个国家做买卖的国家日益减少,使其经济再生产能力和就业陷入恶性循环的不利局面。
二、社会财富在国家、政府、企业、家庭等各层级组织体和其个人之间分配分布不均衡是“债务”产生的根源
人类社会自形成赖以“衣食住行用娱乐安全”等的“商品或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循环和演变过程”的社会化分工合作且互通有无的“经济运行体”,或是叫“市场经济运行体”,或是叫“计划经济运行体”以来,就自然天成地通过“私有制”,或是“公有制”这类经济载体的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进行着商品或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化互通有无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特别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财富由少数人独享”的分配制度条件下,各个国家和各个国家内部的政府、私有制企业、私有性质的家庭等各层级组织体和其个人,由于科技化商品生产等的手段和工具水平上的,公权力和私权力的使用上的,对各组组体进行的“组织管理、规划计划、调节调控、监督约束”上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上的,集体和个人智慧能力上的,集体和个人技能技巧上的等的各种因素和原因的影响,使“社会财富,或是叫商品,或是叫货币”,在各组织体和其个人之间的发生了严重的分配分布不均衡。
正是由于“实物商品货物”,或是叫“社会财富”,在各个国家和各个国家内部的政府、企业、家庭等组织体和其个人之间存在着严重分配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才出现了需要“互通有无”的交换和借贷活动,而当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政府、企业、家庭等组织体和其个人,没有什么相应的“实物商品货物”,或是其表示物的“货币”与对方进行交换、交易、贸易时,而且这种交换还必须进行,于是这些想要进行投资和消费的国家,就不得不向别的国家,其他的企业、家庭或个人等进行借贷。这种借贷的方式,对国家来说,通常是以发行国债,向国外有“多余”实物商品货物的国家借贷,和向国内的占有过多财富的金融企业、富裕实体企业、家庭和个人等进行借钱,虽然借贷的通常表现形式是“货币”,但实际上却是被借贷国家的白花花的大米白面、衣裤鞋帽、机械设备、石油铁矿石煤炭、导弹飞机轮船等所有对方所需要的实实在在的商品货物。也就是说,“借贷国”所借的是“货币”后面所代表的可以用来“衣食住行用娱乐安全”等的可以维持人类生存、生活、享受和发展、安全等的商品实物。那所借的“货币”,就是其所代表的所有商品货物的“等价物”。
三、为什么要借债?
就一个国家来说,生产一定量的商品货物,就发行“等量等价”的货币,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经济金融运行法则。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持物价的相对稳定,或是叫金融秩序的井然有序。否则发行的货币比生产的实际商品货物量多很多,就会导致商品货物的相对短缺而因供求关系的失衡导致物价上涨。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量,与所生产的商品货物量是对等的,并且这些货币又是相对均衡均匀地分布在所有组织体和其成员的手里,那么这种“货币与实物”相互之间的互换活动所推动的“商品或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人、消费的循环和演变过程”,肯定会是“良性循环和合理演变的过程”。但正是由于社会财富在各组织体和其成员之间分配分布的极其不公平、不均衡,才导致了“少数有钱人想消费却没有什么可消费的东西,大多数没钱的人想消费却没钱消费”的尴尬局面。于是就产生了银行这类把富企业、富家庭、富人等的钱吸储进来,再借贷给“穷企业、穷家庭、穷人”等,并去支持这些“穷企业、穷家庭、穷人”等完成其所要进行的“商品或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的行业系统。这样的经济金融运行方式,从理论意义上讲,是在银行没有多印空头钞票的前提下进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社会“生产的商品货物”与“所印发的钞票”能够从总量上相平衡、相对等,以保持物价的相对稳定。
但实际上却是非常难以做到恰到好处的。比如:银行做为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多是愿做那些锦上添花的,并对那些“能还上本息”的相对好一些的企业、家庭和个人等进行借贷,而对于“有可能还不上本息”的企业、家庭和个人等则是惜贷的。这就不能人为地把社会财富进行在所有的企业、家庭和个人等之间进行均衡分配分布了。尽管这银行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少数有钱人没有即期消费能力,大多数人想消费却没钱消费”的尴尬局面,但还是要拖整个社会“商品或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良性循环和合理演变”后腿的。因为那些“有可能还不上本息”的企业、家庭和个人等还是没有得到银行借贷的帮助。
于是,在某个国家财政收入“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就由代表国家行使公权力的政府出面,再演生出来一种以国家的信誉做保证,向国内的富企业、富家庭和富人等借钱,向国外的富国家借钱的“财政赤字”的借贷办法,并通过建立健全“医疗、教育、养老、住房和粮食等农副产品、水电路油气暖公交通信”等的公益、公平、公共的“社会公共福利保障共享制度体系”,用以弥补这种仍然使社会财富分配分布不是很均衡均匀的缺陷。企业经济体借债,到期还不上本息债务的,会失去信誉地再借不到钱,资不抵债时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的债务危机;家庭和个人借债,到期还不上本息债务的,会失去信誉地再借不到钱,甚至产生债务纠纷官事等的债务危机;而一个国家向别的国家和本国内部进行的借贷,到期还不上本息债务,不仅会产生失去信誉地再也借不到钱的信任危机,而且还会产生国家理论意义上破产的“主权债务危机”。
为什么要借贷? 就是:因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国家和国际社会里,因为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平、不合理而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想进行商品生产的,想进行财富分配的,想进行商品交换的,想进行商品消费的大多数人,这些事情都想做,但没钱做这些事情;而对商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没什么兴趣的少数有钱人,却不想进行这些活动,所以那些想进行商品生产和消费等活动的人,才有了通过“银行”等的这样的“借贷中介”进行向“富国家、富企业、富家庭和富人”等借钱的借贷行为,而借的这些钱,一旦遇到了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四大类九个类别”的金融经济危机,还不上钱了,就出现了“债务危机”。 这种“债务危机”,是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必然导致的贫富两极分化与生俱来的危机表现形式,是通过银行、财政赤字等的“预支未来,超前消费”的方式,推动“通货膨胀”等金融经济危机蓬勃发展的重要实现方式。
有人会说,不借贷不行吗?对于许多已进入发达的“社会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高级阶段”的国家,对“建立健全的社会公共福利保障共享制度体系”已经形成的国家,并且福利还日益增大健全,需要的开资也越来越大,而其国家用于剥削掠夺侵略的军工产业和国防建设又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国家。同时,又有象中国这样的“世界大工厂”为其提供物美价廉的各种商品,自己国家已不愿或不能进行这各种商品的生产了,进而导致“税源”也不是那么宏大宽广了,从而导致财政收入增长的缓慢。这些国家的物价又相对稳定地不能推动GDP和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于是这“财政缺口”就越来越大。削减已固化并到手的国民福利,国民是说死也不会干的;削减国防开资更是靠此发家致富的资本金融财团等所割舍不了的,而财政收入又不够用,于是就只能向国内富企业、富家庭和富人借钱了,向自己的兄弟姐妹没吃没喝的打胖脸充胖子的所谓富国借钱了。于是美国人均7万元人民币以下定为贫困线的富国,向90%的中国人在他这个“贫困线”以下挣扎的中国借钱倒成了天经地义的事了,而两国的物价还差不多。而这种“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却又在现实世界真的发生了。而西方发达国家正是通过“借钱、印钱、货币战争的剥削掠夺和武装侵略”等的办法,成就了美欧等西方国家人民的美好生活。而中国却通过巨大的“贸易顺差”输入了无法抗拒并致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通货膨胀。你说这到哪讲理去吧!
四、缓解债务危机的“不用还本付息的新财政理论”的解决之道
对于民众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物价即要稳定,收入和国民福利又要不断地增加”。这种理想状态是任何社会都难以两全的。就中国而言,财税收入的潜力还非常之大,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针对“按资分配”的房产税、金融资产税(利息税、证券印花税已取消)、遗产税等的税收都没有征收。而对其的征收,则必然会对建立健全“社会公共福利保障制度体系”提供重要的财政收入支撑和保障作用。在对“按资分配”征税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很大的。因为中国出台任何针对“按资分配”方面的税收政策,都是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操控和左右地不能让其出台。房产收入调节税的迟迟不能出台,就是最好的例子,而被利益集团逼迫取消的针对“按资分配”的利息税和股市印花税等,就更证明了这种现象的存在。
听婵释禅“不用还本付息的新财政理论”,可用于应付并缓解一部分“必要且必须”的财政赤字,可能导致的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如果用于建立健全“社会公共福利保障共享制度体系”的财政收入还有缺口,听婵释禅早已准备了一套“不用还本付息的新财政理论”,用以应付和缓解这种因“财政赤字”可能导致的债务危机的办法。前提是在“过剩的市场经济”运行体里,国家内部有足够的“衣食住行用”等的商品货物在那顶着。也即既然大家是“人人有份”地共同享有这些社会公共福利的,那么即使有点所谓的通货膨胀,大家也需要忍着点。而只有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共同公共福利的不断提高,才是提高国家整体抗拒通货膨胀能力,并可以应对“货币战争、石油战争”等的最锐利武器。日本这个国家几十年经济“高增长、高通胀”,日元贬得由以元为单位,到以十,以百、以千为计算单位,靠的就是“健全的社会公共福利保障共享制度体系”的水涨船高兜底的安全阀的保障作用,才成就了“高增长”下必然要形成的“高通胀”,并人民也能忍受了并全社会共同前行的步伐。日元在几十年内贬了几十、几百倍,可日本还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国民收入和福利也是随着“水涨船高”了。中国人均GDP,还是不足人家的十分之一呢!否则你“这经济体”刚有点通货膨胀的苗头,一大堆人就受不了,这经济运行体就得“刹车”等等中低收入者,这无论是赶超,还是复兴,也只能说说而已了。
听婵释禅的“新财政赤字理论”的依据和要点就是:在“过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在建立健全“人人有份”的“全覆盖、均等化、不断提高”的“社会公共福利保障制度体系”过程中,“社会公共福利保障基金”的筹集,主要应通过即定的企业、家庭和个人等各按比例交纳的方式进行筹集,不足的欠账和缺口,应由政府通过公共财政进行转移支付和国有企业利润等转移支付等方式进行弥补,但因涨价、涨养老金、涨医药费、涨教育费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还有欠账和缺口时,是可以通过按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以直接“发票子”的财政赤字方式,无偿直接划拨给相关的“医疗、教育、养老、公益”等的“社会公共福利保障基金”的各个资金账户上进行调济余缺,并由全体社会成员人人有份地共享。不再采用传统的“发行债券并还本付息”的传统方式进行财政赤字。也即对这种公共福利的无偿划拨并“不用再还债”的方式,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公共福利保障制度体系”,对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谋福祉。由此,一个在“过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此有违“量入为出”常规常理的“新财政理论”,并用以对付“生产过剩和贫富两极分化”金融经济危机的“财政赤字的创新理论”也就诞生了。
这个“新财政赤字理论”的优越性就是:即可以解决政府每年都要还巨大借贷本息和从财政到银行反复折腾的成本上升的问题,也可以有效地解决各“保障基金”的资金欠账和缺口的很大问题。反正富企业、富家庭、富人们的钱,你借不借,他也是得放在那里,他也没有什么即期消费能力,也不会对通货膨胀有多大推动作用,为什么偏要借他们的钱给政府背包袱呢?为什么不可以绕过这些富人走捷径呢?让富人们的钱,爱干啥就干什么,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去吧。这也是限制“按资分配”的通过利息食利的一个重要社会财富分配的调控措施。当然,富人也是一个子不少地从“保障体系”中充分共享这社会公共福利好处的。
对于不管是需要还债,还是不需要还债的财政赤字,人们最担心的,也是其危害性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可以引起物价上涨的严重通货膨胀的金融经济危机问题。这对于商品匮乏的“短缺的市场经济”来说,确实是“穷人、富人通吃,穷人更惨”的非常可怕的事情。但看问题不能总拿老眼光看问题。在“过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事情就会大不一样的,而且还能有效地扩大内需。即使弄出一点通货膨胀,但由于是“人人有份”的,那也是能够抗拒得了的。否则,“贸易顺差、股市等证券市场、银行借贷、还本付息的财政赤字”等就不推动通货膨胀欣欣向荣了吗?既然在这多种合力的共同作用下,总是避免不了的通货膨胀的“痛”,何不去忍受一下自己也能分一杯羹的通货膨胀呢?这实际上就是“背着抱着一边沉”,而这种“不用还本付息”的财政赤字,还是“背着”的那种相对“得劲舒服”的承受通货膨胀方式呢!更何况这东西是均匀地播撒到960万平方公里中国的大地上的,也不见得就会激起多大的通货膨胀的波澜呢!而这种方式的财政赤字,同样可以“顶替”那些富人们放在银行里一辈子也花不完的大钱的。让这些永远不花的钱贬点值,让所有的社会成员(包括富人们)享受点社会公共福利,没什么不可以的。只有贱的不能再贱的人,才愿意总是通过“还本付息”的方式让富人们食利地扛一辈子活呢!
弥补欠账和缺口的无偿划拨到“社会公共福利保障基金”的“不用还本付息”财政赤字份额,每年可以按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发行”,并且划定弥补“保障基金”欠账和缺口的范围。试验时期可以控制在财政收入的5%以下,投下去没什么“毒负作用”,可以再适当扩大一下比例,并且主要是弥补“养老、医疗、教育、公益”等的保障基金欠账和缺口,但这个事最好通过人大立法定出比例上线和适用范围,免得以后偿到甜头了,滥发起来可就要出现大的通货膨胀问题了。(具体可参见“听婵释禅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体系”(1201—1223条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7c7970100tc2n.html)。
对于中国这样的“过剩市场经济”运行体可以这样办,对于西方那些总是喊要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难道就非得借富国、富企业、富家庭和富人们的钱吗?既然国家做为一个独立的组织体,又有发行本国货币的权力,那么在一些“硬需求”方面,特别是不能不给民众兑现的福利方面,用这种“不用还本付息的财政赤字”方式印点钱,也没什么不可以的。既然通货膨胀是消减债务、对付富人的好办法,只要“人人有份”的国民福利同步提高,国家又有什么不可以试一试的呢?
可以这样说,“不用还本付息的财政赤字”,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让一些永远还不完的“新债套旧债,借新债还旧债,利滚利的债”真正意义地见鬼去了。这就是国家可以改变社会财富分配方式的主权力量。
五、针对“债务危机”的应对之策
一是世界各个国家,还可以通过实现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财富共享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制度,充分发挥“按公权力分配”方式的重大作用,来解决社会主义不成其为问题的所谓的“债务危机”。 也即通过走“以民生为导向的共同富裕之路”扩大内需,只要国内所有的“衣食住行用”等全都有保证,就不怕什么天能塌下来。只要独立自主,即使玩的、用的、行的等的东西不方便点,不舒服点,特别是民用的落后一点也不能死。比如汽车等比欧美差些,估计那帮玩车的也死不了。这方面“薄熙来和重庆的社会主义回归和复兴实践”可以提供佐证。在此就不多说了。
二是中国对欧美等国家在使用“贸易顺差”的过程中,应主要遵循“以物易物,互通有无”的交换、交易、贸易原则,应尽最大可能地避免通过购买这些国家的国债、股票等金融产品的交易方式进行贸易往来。国与国之间贸易往来的最本质要求就是:“以物易物的互通有无”贸易往来,而不是纸币之间的债务、证券等形式的交换、交易和贸易。否则我们辛辛苦苦换回来的外汇就失去的意义和价值。美欧等发达国家不是需要通过发行外债筹集外汇购买别国的商品吗?这个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须要通过实物商品等来换取,只要是中国需要的,无论是石油铁矿石煤炭、黄金白银、土地矿产等各种稀缺战略资源,还是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等,对于这些中国需要的,有多少中国买多少,都是可用来换中国手里的美元和欧元的,但对于象国债、股票等所有虚拟金融产品则尽最大可能地减少涉猎。只有有了这些实实在在的实物商品货物的东西在手里,一个国家才能永远站在主导、主动和领袖群伦的地位。必竟美元、欧元等纸币用来熬粥是不能顶饿的。而中国购买美欧国债等的这些钱,美欧国家正好可以用来投资他们自己的军工产业和用于国防建设,反过来对付我们。谁敢保证美欧组成的北约投掷到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等国家的导弹里,没有中国因购买美欧国债而做的重要贡献呢?也即既然是可以做任何事情的美元和欧元的货币,你是用在民生上了,还是发展国防地搞军工产业、搞中情局了,谁又能说的清楚呢?就算美欧这国债用于民生了,可财政省下来的钱还不是要用于发展军工产业地搞对别国的掠夺和侵略吗?帮别人打自己的事是不能再干了。
主宰这个世界的永远是“衣食住行用娱乐安全”等的实实在在的实物商品货物,特别是“粮食石油和军工国防”等战略物质和产业。只要一个国家有这类硬邦邦的东西在,“行用娱乐”等即使差一些,也是死不了人的。虚拟的金融世界,如果某些国家愿意搞毁他,那还不是几天的功夫就会把其变成一片废虚吗?中国决不可以被一些金融投资产品眼前暂时的蝇头小利所迷惑。虚拟金融产品是靠不住的,中国在美国等国家的投资已账面损失惨重的教训是应该记取的。
三是针对中国在获取世界石油、粮食、铁矿石等战略物质方面,美欧集团百般围追堵截等地“玩弄新阴谋”的比“货币战争”更严酷的“卡脖子”世纪大棋局,中国必须以强大的国防力量预以支撑和保护,并对重要战略资源提供的国家,给予包括军事方面的有力支持,以维护中国的战略利益。石油是中国工业、农业和其他产业发展的命脉,而55%的石油铁矿石等的进口额度,更是把中国牢牢地栓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战车上了。而美欧集团针对伊拉克、利比亚等的战争,就是针对中国并缩小中国在世界上获取石油等战略资源份额的战争,而且是直接点击到了中国的生死命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等都是美欧集团借反恐之名进行的“玩弄新阴谋”的石油等战略资源的争夺战争。“货币战争”和“石油等战略资源争夺战争”齐头并进,并给中国等的新兴经济体设下了无数的陷阱,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则在这些陷阱面前反复吃亏,但必竟吃亏长见识,只要我们识破他们的新旧阴谋,还有什么不好对付的呢?也即你让我买国债、股票,我不买,需要我们的外汇就用各种我们需要的战略物质等的东西来换取;你美欧集团搞霸权,我们就以强权应对强权,玩军工、玩国防,中国的公有制组织体优越性多着呢,人才和大学生要多少有多少,正好大学生就业还挺难的,大学生当当兵,去搞国防建设和军工产业,不仅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问题,还可以应付得了使用现代化武器装备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战争呢!
现实是严酷的,富油国伊拉克、利比亚已被美欧拿下了,下一个就是富油国伊朗,如果伊朗被美欧再拿下了,中国的石油进口会怎么样呢?中国如果再没决心死保伊朗,麻烦可就要比失去利比亚危害大得多了。再就是中国的前沿岗哨朝鲜,虽然朝鲜没什么可用资源,但地理位置则决定中国的生死。也即即使朝鲜在经济利益上对中国没有多大好处,但从长远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上讲,一但3000公里的鸭绿江边上游荡的是美国大兵,中国得投入多少国防力量啊?而那随时引爆的炸药包是防不胜防的呀。所以,这两个对中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是必须不惜代价死保的。
四是独立自主地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进行国防建设。我们有吃有喝,又有强大的国防,就能保护我们国家的和谐稳定和安全。也即不管是“玩货币战争”也好,还是“玩石油战争”也罢,或是“玩粮食战争”也可,只要我们有充足的这类商品货物在那顶着,和强大的国防力量在那保护着,就不要怕什么天会塌下来。必须记住,只要有东西在,才是最重要的。美元、欧元等纸币,将来都会有如废纸一样不值钱。
五是对“贸易顺差”的处理,我国可对急需的石油铁矿石煤炭、黄金白银、土地矿产等各种稀缺战略资源,和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等进行大量购买,并大量储存储备。可成立专门的仓储国有企业集团进行进行专事各类战略资源的购买储备和经营。象美国等没有什么东西可卖给我们国家的贸易伙伴,可大量地减少对其的出口,尤其是那些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且出口退税多的专门出口美国等的行业企业,要不断大幅压缩对其的出口份额,扩大与有各类资源等可供我国购买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份额。也就是说,你没什么东西可卖给我们的,就少跟其贸易往来。否则“贸易顺差”给国内带来的通货膨胀是谁也受不了的。这个可通过“提高出口关税和取消出口退税”等经济手段解决之。这样还以可减轻人民币对美元等的升值压力。也即出口美国等的各种商品的数量减少了,因为美国等国家对我国商品的需求是相对坚挺的,所以还能把出口价格涨上去呢,不仅可以赚到同样多的钱,而且还可以少浪费很多国内的资源和减轻国内的污染。同时,还要用过剩的贸易顺差,由国有企业大量收购国外在中国投资的战略性产业,稳固宪法规定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独立自主经济基础。由此,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外汇贬值的损失。
六是大幅度提高对外招商引资的门槛,不是高新技术、节能环保、安全的等的行业,一律不能再重复引进。
七是人民币的对外开放不能急于求成,必须挺住。即使不算卖国买办的算计,就国内的那帮金融精英也根本没能力对付美欧经验成熟的资本垄断集团的。这是以不变应万变之策,也是中国金融的最后防线和底线。否则,就只能一亏接一亏地吃个没完。
2011年9月16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