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哲学发展观——哲学是科学的目的 ——哲学的目的与科学的结果的历史分合

火烧 2015-07-16 00:00:00 网友杂谈 1033
文章探讨哲学作为科学的目的,分析哲学与科学在历史中的分合关系,强调哲学追求和谐,科学制造区别。内容涉及社会哲学、文化冲突、全球化趋势及阴阳转换等,旨在实现历史社会结构的阴阳协调。

哲学发展观——哲学是科学的目的
——哲学的目的与科学的结果的历史分合
宏仁

    哲学的目的是达成和谐,科学的结果是制造区别。

    现实世界中,混乱难解的任何因由,均可以在社会哲学——人类理想中找到,是由比较文化的相异性——理想的冲突造成的。
    比如2008年以来,缘起于那些跨国超级利益集团的“资本理想”——金融控国、金融无政府主义、世界(金融影子)政府、人类喂奶,在世界范围所设计制造的至今还在祸乱人类和平与安全,并因此可能引发战争的股市、楼市“产业泡沫”或名目众多的以颠覆政府为目的的然后金融控国的和平演变—颜色革命。

    哲学的“科学性”是人类认识并摆正人类在自然或宇宙中的位置的理由;
    哲学的“理想性”是人类认识并摆正文化在社会或历史中的位置的原则。

    科学或技术中的认识性混乱,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及哲学那样繁杂,并可能会得到及时的校正——本体归位。

    哲学或理想的混乱,却使人类的生存在比较文化的社会与历史现实中,成为由群体利益性的争夺导致的世界的混乱的“帮派共识”,由此使人类社会的生存危若累卵。

    虚拟而作用巨大的的网络世界; 全球化金融利、弊共显趋势; 国际战略中的意识形态作用;真实的女权与女色潮流;自由思潮的潜流涌动;非理性化科幻;追星狂潮;哲学的真空化;世界性宗教兴起;赢家通吃的财富分配法则;崇尚教育、信用、德

行的时代背景;文化的兼容与共享在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性;民主意识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显示出的民族与国家主义;。。。。。。说明了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阴阳转换正在走向“阴性”的时代。

    “阴性时代”的特征是什么?这是需要研究的问题,“文化本位”与“伦理本位”的目的均在于此。

    两种“本位”论的共通价值,是在于都认识到了——人们在身心难以自拔并为之浮躁的商品-资本-市场型“经济社会”中生存的困境,和以“物”、“权”的泛滥为社会发展标准的“阳性时代”的根本弊端,并予以了“时尚”之外的认知与论证。此种

论证的总目的,应该是“历史的社会结构的阴阳协调”,使已颠倒或处于不均衡状态下的时代性社会结构,如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符合宇宙规律的本有属性——运动—均衡。运动—均衡的人类历史性与社会性表现只有一个,和谐。

    和谐是人类科学与哲学这两个被世人分合不清的相关问题,在“共性”问题上的知识论的“结点”,也是科学与哲学在人类社会层面上的自然规律的本性表现,是人类全部科学的目的,也是人类全部哲学的目的。

    这个目的由人类认识自然规律后模仿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而来,其所有“道”——规律性的表现,均体现在全体人类范围的以文化比较为运动方式的“族际关系”中,其最终表现也只有这样一个——和谐。

    和谐这个简单也繁杂的历史目标,是古今中外的那些大智者、雄强者、志士、仁人、豪杰、鬼雄、大帝、大家、泰斗、天才、霸主,甚至杀人如麻的战争狂魔的内心隐秘,不可逾越,不可妄想,不可以妄自尊大型改天换地之“志”予以忽略。虽历史结

果不尽相同,但都是万牛之一毛的宇宙存在中的人类的终极理想。若将和谐作为人类社会之道,那么历史中存在过的闻道者有这样几种:闻道而悟者,谨而行之;闻道胡论者,若存若亡;闻道如鸭听雷者,呷然大叫。

    若比老子5000言,笔者的乱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达成和谐”,如人际、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国际、人类—世界、宇宙。。。。。。既是从古到今的各种“族类”,在其各自的文化系统中所进行艰苦卓绝的努力的总的目标。也是以“族类”划分的各种人类,以盲人摸象型的、至死不悟型的、

善恶难分型的执著,进行“完全市场竞争”以期世界“大同”结果的总的目标。人类历史中那些杀人如麻的“好战恶魔”的终极理想,是达成人类和谐吗?

    这个总的目标就是“族类”哲学的全部理想的汇集。

    但这种种人类社会层面的“族类”哲学的全部理想的汇集,在宇宙—自然规律面前总是像纸老虎一样不堪一击。这种以“族类”哲学的全部理想的汇集为基础的时代性或方法性认识的“人类的奋斗”,需要现实中的全体人类直接或间接承受的历史结果

是——
    资源危机、土壤沙化、臭氧空洞、环境污染、怪病连生、水土流失、地力减退、全球变暖、精神无助、贫富分化、阶级斗争、环境恶化、种族主义、文化过敏、恐怖活动、国家主义、帝国主义、宗教冲突、种族摩擦、军事威胁、语言困境、国际战略。

。。。。。
    皈依宗教—教派丛生、“崩克”文化、破坏者游戏、各种“皮”(优、雅、嬉)士、世纪末情绪、杯水婚姻、暴力刺激、性变态、神经心理症者、品牌炫耀、毒品、魔鬼个性、斥虐儿童、少年父母、迷惘的一代、同性婚姻、非理性科幻泛滥。。。。。


    理想冲突、文明冲突、本体错位、唯“心”泛滥、国际战略、阶级对立、宗教冲突、种族歧视、经济恐怖、无政府状态、贪污腐败、生产过剩与贫痛饥馑并存。。。。。。
    20年前的250万难民已涨至今天的4 400多万;
    全球的文盲由1970年的8.9亿增涨到21世纪的9.48亿人;
    “二战”后世界范围内已发生了150场以上的大小战争,造成230多万人死亡;
    其他还有每天数亿挨饿人口、粮食危机、生态危机、能源危机、资源危机、“人口爆炸”。。。。。。
    全球最贫困劳动者人数增至5.5亿;
    20年前的250万难民已涨至今天的4 400多万;
    全球的文盲由1970年的8.9亿增涨到21世纪的9.48亿人;
   “二战”后世界范围内已发生了150场以上的大小战争,造成230多万人死亡;
    人均收入全球第一,居住环境胜似花园的瑞士人的精神状态,因受全球性的不满的影响,越来越悲观;
    号称最发达的美国在2002年的时候,还有3 300万人生活在饥饿或遭受饥饿的家庭,无家可归者达到300万人,每年的挨饿儿童达1 300千万人次;
    。。。。。。

    以上由局限于社会与历史范畴的“人类的科学奋斗”,而形成过的丰富多彩的戏剧性社会与历史成果,看来并不是“族类”或人类“与人斗”、“与族斗”、“与天斗”的全部目的。但目前看来,“族类”或人类并没有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从古今中

外的人类已有过的全部哲学理论来看,人类文化原始期的物质观与宇宙观,均是直观而“朴素”的。此“朴素”的历史涵义,其实是现代科学所说的物质运动的微观与宏观的“化学”与“物理”含义不清,不能实证,如“中国技术”中那些种种已经影响过

世界历史进程,可以“直觉验证”目前难以“逻辑理论”的发明,并难以以现代人类认识与“确证”物质与宇宙的运动规律方式——即(逻辑性)理论论证与(直觉性)实际验证相符的方式,予以“科学”的确认所致。这既是人类历史上的“物质观”与“

宇宙观”的全部含义,是科学与哲学的历史分合含义的全部意义,这也是以目前的人类认识能力与认识局限来讲,在“人类思维方式”、“人类哲学”、“人类理想”、“人类目的”、“人类共识”、“人类共性”等等可能决定人类未来生存命运的意义上

,作“哲学与科学(的认识上)的分合”的历史意义所在。“分”的目的是确认科学的社会与历史意义,“合”的目的是确认哲学的社会与历史意义。

    若用以偏概全的方式来讲,既是确认或证明,对于人类的生存或发展,是科学重要还是哲学重要,是科学包含哲学还是哲学包含科学,是科学是哲学的目的还是哲学是科学目的,这其实也是现代人类观念混乱与“人类理想的冲突”的思维方式上的根源

之一。哲学与科学(的认识上)的分合,很象现今人类对于物质与意识的分与合的认识。

 
    历史地看,哲学意义上的真理是社会运动规律;科学意义上的真理是自然运动规律。但实质上“真正的哲学”,所要明确的是天人关系,即“究天人之际”,而不是局部性的“归纳好”、“演绎好”、“推理好”、“逻辑好”、“因果好”,或者生命

好、国家好、民族好、社会好、资本好、共产好。。。。。。是天与人关系的运动规律。这是我认为“哲学是宇宙统一的人类观(世界观)”的原因。

    哲学与科学的现实表现是:哲学在科学之后,哲学跟着科学走,总结的是科学的局部性事物运动规律!

    用科学认识到的宇宙本体中部分事或物的运动规律,当作宇宙的全部或根本运动规律,显出其局部“科学”的片面性顽强。曾有过的相对主义、物理主义、分子主义、生物主义、数学主义、化学主义、熵主义、测不准、XX守恒或不守恒、突变主义、功

能主义、还原主义、精确哲学、目的主义、现象主义、工具主义、世界X、资本主义、进化论、“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哲学学、科学学。。。。。。以及西方哲学在现代的“哲学的科学化”

后出现的,对世界的总体看法的“无奈主义”——语义哲学,甚至受工业化,其实是现代科学与技术“改天换地”后出现的对人类世界的直觉性、观念性反思——“非理性主义”,均是“科学”性质的局部性事物运动规律的“应用哲学”的变种。是局部事

物“相对价值”在宇宙整体中的以偏概全的局部“散射”,也是人类范围的的“理性的尴尬”的根源。

    从20世纪“增长的极限”开始,到“不要克隆人” 、“人类通过消费毁灭地球”、“科学发展观”、“市场经济的罪恶”、“限制核武器”、“全球环境预警系统”、“拯救贫穷”等等世界性科学与哲学混合的历史性理性反省认识中,可以发现一直处

于隐性状态的哲学对科学的影响,在人类文化范围内的“伦理本位”倾向的内在线索。

    这是我梳理了 “技术与科学发展史”之后的一种印象与认识。

    其实,古往今来的哲学,在对人生宇宙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面,均未受到哪个知识体系的根本影响。受到过影响的是认识论或方法论。比如已存在过几千年的种种宗教中对人生或宇宙的看法。如果科学彻底解决了整体人类性而不是局部群体性

的宗教哲学问题,那么人类理想的冲突就会灭绝。宗教问题应该是科学与哲学的共同历史任务。

    这是我辨析“哲学与方法的分合”的本义之一。

    哲学是对“人化了的宇宙”的运动规律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不为任何其他学科所限制。人类社会自形成以来,一直就有模糊的对人生宇宙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不一定有“科学的认识”。如同中国古代那些现代科学也难以回避,必须

借鉴并扬弃利用的对人生、社会、宇宙的看法——哲学,并不是(现代)科学的认识的结果,但正是此种似乎“漫无边际”“模糊不定”的对世界的朴素看法,维系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唯一不崩的连续的社会发展史——中国历史。

    由此建立的认识是:哲学是(宇宙本体运动的)整体规律,科学是(宇宙本体运动的)局部规律。
    哲学是科学的目的。

    科学的观点和认识可以给哲学提供认识“原料”,哲学的认识反过来又会指导科学的研究。但在“反正”或“辩证”的认识中,应该确立一个总体的认识——哲学是科学的目的,并且是科学的全部目的以及科学所认识到的各种宇宙本体运动规律的总和

。哲学决不应被认为是容易混淆认识的“XX的科学”。

    科学和哲学的根本关系即在于此。

    对此问题的看法我将慢慢展开,看看“鲜花插在牛粪上”的历史结果,到底如何。
    呵呵。。。。。。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