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也谈诗歌的方向

火烧 2010-01-15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探讨诗歌创作与文艺活动的关系,强调诗歌应以现实生活为根基,追求真善美。分析不同流派的创作手法,批判脱离现实的虚伪创作,倡导真实、艺术与人文关怀的结合。

也谈诗歌的方向

文艺创作活动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进行的情感交流,其本质是一种特殊的(一说高级的)娱乐游戏,其手段是利用各式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其目的是为满足和慰籍人的感官需求和主观缺憾。鉴于文艺创作活动具有明确的主观性与娱他性,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群对不同的文艺活动具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一切文艺创作活动都服务于人类的现实生活,因此,文艺创作的源泉来自人类的现实生活,它的素材离不开现实生活。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人类审美能力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作为拥有审美趣向的文艺创作活动,必然有审美价值的要求,梦呓、谎言和那些建立在他人的不适与痛苦的所谓娱乐就象窥阴、手淫、虐杀等病态的行为方式一样,都不属于文艺创作活动。

诗歌创作属于文艺创作活动,诗歌鉴赏服从于一切对文艺创作活动的审美要求。

以现实为根据创作出来的虚拟事件,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慰籍人的感官需求和主观缺憾,因此,作为同一个时代的参与者与见证人,任何诗歌文本都必须保证其描述的人类现实生活具有客观真实性和普遍性,也才能发挥最大限度的艺术效果,这就要求诗人对现实生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概括能力,并将其艺术地融入诗歌作品中。

如果说诗人是一个对人类文明及其进步担当一定责任的群体,那么纵观诗歌发展史,不难发现,不同时代的诗人拥有不同的责任,不同的责任造就不同气质的诗人。挖掘人民的心声,把握时代的脉动,表达人类共同的幸福追求,始终是每个时代的诗人们不懈努力的方向。

诗歌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并不意味着优秀诗歌就必须是写实手法或者现实主义风格的产物。诗歌可以通过虚拟、夸张、象征、拟人、借代、通感甚至幻想等手法来表现诗人所经历与观察到的真实生活,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通过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流派来展现诗人的创作风格,从而阐述诗人对现实的认识和对理想的追求。即便是对现实的定义与秩序进行反叛与解构的魔幻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后后现代主义等等文艺流派,在其怀疑与矫枉的过程中,无论其表现手法和创作风格如何更新,其表现的对象始终没有离开过人类的现实生活,其发展方向仍然是以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真善美——为核心,在其人道与理性、存在与真理的哲学思辩中,始终是以现实为中轴,对历史上出现的反动神学与虚无主义进行批判。

相反,打着各种改革与创新旗号,以献媚、蒙骗、欺诈为目的,从事着为皇帝编织新装的“创作”,只可能是无根之本,无源之水,其营造的诗歌繁荣也不过是海市蜃楼,最终都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其梦呓般的嚎叫与呻吟声,就会像没有根系的玫瑰花朵一样,因为无法从人民大众的土壤中汲取养料,而枯萎。

脱离或背叛现实生活的所谓文艺创作必将因为失去土壤而走向虚无,这一点从最能代表现实生活的报告文学在当代中国的境遇就可见端倪,当报告文学都已堕落成广告词、产品说明书或权势代言人的时候,诗歌也难逃厄运。当人民大众开始质疑诗歌的意义和作用的时候,许多人正在大肆地炫耀和使用着诗歌,在如此背景下,谈论诗歌甚或当代文艺,本身就近乎是一种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的、令人膛目结舌的前卫话题,换句话说,“当代诗歌”不过是对呻吟声和叫床声在音量和音域上的鉴赏。

当现实生活被刻意回避,真相被视为奢侈品陈列在历史博物馆的时候;当大鸣大放成为历史,当工会形同摆设,游行意味着犯罪;当机器的轰鸣声覆盖了人类质朴的笑声,当幸福的追求被GDP数值创新高所取代;当“不差钱”成为人民心声被高音喇叭所代表;当露阴比赛被赞誉为审美,仿真做爱被拜读为电影,病态作秀被冠名为创新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文艺节目,被首长们用来慰问,被富人们用来扶贫,被投机者用来钻营的时候,诗歌的生存是有危险的。

那么,当代诗歌的方向在那里呢?一句话,哪里有真相,哪里就是诗歌生存的方向。

是的,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当整个民族都在末日情结的安抚下疯狂的时候——“主流精英”们,忙于使用权杖为宪法减肥;“善男信女”们,忙于变卖制度为报酬加息;“天之骄子”们,忙于扯下内裤为异性答辩;“主人翁”们忙于追讨血汗为尸首御寒;剩下的“阿弥陀佛”们,敲钟的敲钟,抱佛的抱佛,张着嘴巴陪木鱼念经的继续念经——诗人们,哪里有真相,哪里就是诗歌创作的最前线!

(2010/1/15)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