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2007光明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名著新读

火烧 2009-06-03 00:00:00 读书交流 1030
文章探讨2007光明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译本与原版内容差异,分析其改编动机及对青少年阅读的影响,涉及教育必读书籍与红色经典改编问题。

在上初中前除看过些小人书外我就几乎没读过其它书,对书还真有点如饥似渴的感觉。初中时学校有个不错的图书馆,于是囫囵吞枣般地读了很多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是那时读的,但可惜读得快,忘得也快,如今已想不起多少了,只记得一些模糊的片段和几个人名。时间过得真快,如今女儿上小学了,可以勉强读书了,于是前两天给她买了本中小学生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她因为又要做作业又要学英语还要练钢琴,没时间看,我就拿来先看一看。


读了没多少页,发现好像和以前看过的不大相同,有点怪怪的感觉。这就是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革命者、保卫者、建设者的红色经典?看了看封面,写着作者、译者、光明日报出版社、易中天推荐,封底写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部、中小学生必读、全译本。但这绝不会是什么全译本的,才不到200页,原著至少应该有500多页,这骗中小学生可以,骗不了我们吧。于是又看了看译者的序,译者倒没说什么全译本之类,只是说,这是根据苏联1989年新版译的一个简译本,在保留原文精彩内容与章节的同时,尽量保留了苏联1989年版中新增加的一些“因历史原因被删去的内容”,以增添名著新读的乐趣。原来如此啊,那就新读吧。


以前读过的有500多页,苏联1989年版增加了一些“因历史原因而删去的内容”,那就是说,2007光明版的内容里面,来自原来500页里的内容可能就仅160多页了,其余30多页是原来的版本中没有的东西。少了那么多东西,又多出了那么些东西,这还能算是经典吗?如果少掉的恰好是精华,多出来的恰好是糟粕,那就更不是经典了。带着这个疑惑把这个简译本读完后,觉得确实有这种可能。


或许是为了吸引青少年读者,简译本中的主要情节好像不再是阶级、压迫、理想、革命,战斗,建设,而是爱情,如冬尼娅与保尔的故事在书的前半部分就很占了些篇幅,书的后半部分则是保尔与丽达的故事。在建立与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艰苦过程中,爱情是有的,也是很浪漫的,但总不能说这就是当年激励多少代人的精彩内容吧。对于保尔如何成为一个团员、党员,他的理想,他奋斗的目标,那个他愿意为之付出一切、且已付出一切的目标,简译本中没有写得很清楚,或许这符合与时俱进的要求,当今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的人有多少呢?解放全人类,那不是极左、幼稚、空想吗?现在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补资本主义课,要牺牲几代人。对于战争,简译本中描写得很简略,或许是怕吓着现在的中小学生,战争要死人的,现在我们要和平崛起,要建和谐社会。简译本中也用了一些文字描述了一些党内斗争、投机、猜疑、彷徨之类的东西,不知原版中有没有。感觉简译本中与原版精神内容较接近的是铺路那一段,或许是中学时学过这一段,还有些印象。总之,觉得简译本是译者根据读者、社会等需要从苏联1989年版编译出来的一本书,基本情节没变,但有些东西可能不在里面了,且加了些东西。由于仅是凭一些模糊的印象与想象,以上对光明版简译本的看法可能很可笑。


名著必读,名著新读,名著新编,或许不能这样。至少,不要在封面封底上写什么全译本。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