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胡锡进评“鱼尾”:你爱信不信,我是信了

火烧 2021-11-11 00:00:00 网友时评 1039
胡锡进评论南昌醉驾事件中‘鱼尾’身份,网友质疑官方通报真实性,认为需更多证据。事件引发广泛讨论,部分人不买账,认为应查通话记录和违章记录。胡锡进以‘级别高更可信’回应,引发争议。

  11月6日,南昌一美女开开玛莎拉蒂醉驾被查,该美女态度蛮横,丝毫不把交警放在眼里,直呼“叫yuwei过来”。

  由于当时正在直播,众多网友成为该事件的见证者。交警面对嚣张跋扈美女时,苦口婆心地耐心劝导,体现了人民警察应有的素质。

  “全网直播,全国人民都看着你,你说出任何人的名字,都是在害他。如果你还当你的朋友是朋友,你就配合好完了。”  

  “鱼尾”到底是谁,ta和该美女究竟是什么关系,该女子又是什么背景?吃瓜群众忍不住要问个“为什么”。

  11月9日,当地给出了调查结果。南昌市共有6位“鱼尾”,他们均表示不认识该女子。该区有一位公安局长叫“余炜”,但是已调任另外一区。该女子承认喝过了头,想喊人减轻处罚。

  蓝底白字一出,很多人不好再说什么,否则便很容易成为谣言。但要让人信得心服口服,让几百个字就颠覆自己几十年经验形成的看法,还不是那么容易。

  部分吃瓜群众并不买账,还有“网络侦探”给出了调查意见:查一查她的通话记录不就知道“鱼尾”到底是谁了吗;查一查她以往的违章记录,都是怎么处理的……  

  群众的质疑有充分理由,9月份山东滨州查酒驾,大奔女司机一句“市公安局的”不就直接被放行了吗?如此简单的说明,不公布关键的证据,恐怕难以服众。  

  这时胡锡进看不下去了,要出来说几句,做一个权威的“解释说明”工作,让“一些网友”信得心服口服。  

  为什么“一些网友”不相信通报呢?老胡说这是“互联网与官方信息‘较劲’的常态化反应”。互联网就一定会与官方较劲吗,你老胡不是还有一大批忠实的粉丝吗?

  老胡不亏是装糊涂的高手,一个“常态化反应”的发明就把老百姓为什么会发出质疑的问题化解于无形之中。

  有违章找关系、办事找关系老百姓见的还少吗?甚至不少网友就在自曝自己平时有违章“第一反应也是找人”。违章处理或许只是个小事,老百姓不满的是背后腐败和利益关系。

  当然,把网友看成是有逆反心理的“中二少年”来解释群众的质疑并不能体现胡编的水平。

  老胡祭出了他的杀手锏——建制大法:“南昌市公安局不是某个小县的公安局,它这么正式的通报我们不信,那我们还能信什么?”

  全国有几千个县,它们都不足以相信了吗?

  对于错,真和假的标准是什么?难道是谁的级别更高吗?  

  老胡的逻辑就是这么清奇,你爱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谁的级别高,谁的话就更可信。

  父亲和儿子,老子说的对;上级和下级,上级说的对;丈夫和妻子,丈夫说得对。

  这样的“真理标准”从老胡这样的人嘴里说出来,还得到广泛的传播,我还能说什么呢。幸而评论区还有一些群众,那态度分明是——你爱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老胡还说“现实不是小说”,绝对不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出现欺骗领导和网友的行为。但我记得,90年代末,有一位领导到安徽视察粮库,就被当地的官员给欺骗了。不知道有没有小说家能想象出这样的情节。

  我看过一些官场小说,有一位作家叫许开祯,他在接受采访时是这么说的:“其他小说是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但官场小说有时候是低于现实的,相比丰富多彩的官场现实,任何一个作家都会感叹笔力不足。”  

  或许老胡应该去读读这位作者的小说,再来下关于“现实和小说”哪个更精彩的决断;或许这也没有多大必要,我们都知道,老胡是装糊涂的高手。

  相比于老胡的见多识广,小说的情节还是太小儿科了吧。老胡本人,不就是一部精彩绝伦、常常令人拍案叫绝的小说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